文创产品中视觉语言思维诉求
——以安徽博物院潘玉良画作为例
2022-04-15李亚南
李亚南 易 忠
(1.2.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文化创意产品主要透过将文化蕴含的隐性因素转译为显性的设计要素,运用设计为文化因素寻求一种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语言,探求使用文创产品对人精神层面的满足,或是人们对实用价值的需求。优秀的博物馆文物承载了传播文化的责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出发点,通过有形的载体来延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实用需求。
安徽博物院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反映。为了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的馆藏资源,推动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鼓励相关单位文创产品的开拓与创新,强调推动文创产品创意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发布政策《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应用作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如何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合理地利用文化资源,运用创意与现代手段,提炼传统文化符号,创造出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日益丰富的审美与使用功能的需求,需要博物馆及相关单位与设计师共同合作并创新。
目前,关于安徽博物馆文创设计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文创产品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缺乏一定的新意,文化内涵同质化严重,导致产品吸引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从文创产品的视觉语言思维诉求出发,全方位、全要素地分析“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的价值及作用,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提供思路。
一、画作视觉语言与文创产品的联系
文化产品设计首先基于一定的文化与创意,使产品集审美、功能和内涵于一体。文创产品在拥有创意性的同时,更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文创产品以其独具特色的定义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一种年轻人追求的时尚单品。博物馆文创产品以馆藏资源为依靠,对各类所需的视觉元素进行提取、重组与创新,把优良的文化符号转变为受众易接受的形式,进而设计出独特的文创产品。如何将经典的文化内涵创新为全新的视觉形式,是运用视觉语言进行创意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视觉语言是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媒介,在设计中承担着补充说明、装饰语义的作用。视觉语言作为产品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以相关的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民国时期著名旅法青年画家潘玉良,是第一批走出国门、接受正统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并卓有成就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先行者。其大半生的时间都在法国度过,始终思念故国,也因此一直致力于“合中西于一治”的不断探索。在中西艺术文化的交流中,出身卑微、有着近乎文盲的知识水准的潘玉良以顽强不屈的毅力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情,将对祖国的情感倾注在她充满着东方韵味的作品中,为中西方绘画的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打破了世人对其出身的成见,她“……没有一股蛮性,没有一种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自强精神,潘玉良也许早就陷落于人生的沼泽里,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惊人成就。”她将自己对祖国的眷恋赋予了作品“融合中西之长,不仅具有中国画的意象以及神韵,对西方绘画中扎实的形体塑造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分别在她的女性肖像、彩墨、民俗风情与静物的画作中有所体现。潘玉良的丈夫潘赞化是安徽人,在她1977年逝于法国巴黎后,其作品多数被馆藏于安徽博物院。潘玉良的画作不仅具有多样的表现手法与形式,更是具有极致的情感。在安徽博物院“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中的应用中,画作元素用最直观的行与色表现出作者的东方情怀,既优化了文创产品的信息表达、又增强了其视觉冲击力,激发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潘玉良画作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给安徽博物院文创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都带来质的成长和提升,并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中去。随着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思路的开拓创新,其产品的功能、形式和种类也会更加丰富。“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是安徽博物院重点塑造的品牌,围绕潘玉良的作品,研发共计300余款文创产品,实现了馆藏文化资源的现代产品衍生,成为安徽博物院文创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女性肖像
潘玉良的自画像最能反映作者的女性意识,作者偏爱描绘自身穿着具有东方韵味的旗袍这亦是她追求东方传统文化的反映。她在对自画像的描绘中,下笔清晰、用色丰富。由此描绘出端庄、优雅、妆容精致且充满古典韵味的自我形象。1940年潘玉良在法国所作的《自画像》(见图1,拍摄时间:2021年5月14日。拍摄地点:安徽省博物院。拍摄内容:黑衣自画像,布面油画,潘玉良。摄影:李亚南),可以说是她创作的自画像中最成功的一副,画者本人身着带有绣花的黑色旗袍、优雅地坐在皮椅上、黑色的短发齐肩散落、将发髻卷起,身旁青蓝色的花瓶中绽放着亮丽的彩色菊花,在素色台布的烘托下格外耀眼,整幅画面烘托出女子古典的东方气质。画面中,人物的眉眼被勾勒得细腻温柔,嘴唇描绘的精致饱满。潘玉良在构图、用色上都尽力的营造成中国式的古典氛围,源于她对东方女性美的特殊热爱。在这幅画的创作手法上,潘玉良侧重于学院派的写实唯美风格。此幅画创作于巴黎沦陷,祖国处在抗日战争的迫害中的背景下,画中的女人饱含深情,双眼中似乎含着一汪泪水。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作品传达对家国的思恋之情与东方情怀。
图1
潘玉良的女性肖像将东西方的绘画特征相结合,极力地塑造了东方女性端庄大方的体态以及温柔有力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对故国思念情愫对的自然流露。在人物细节的刻画上,从人物的精神世界、神态、情趣、形态与服饰都有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在线的技法上,带有强烈的东方绘画意识,蕴藏着水墨画中“写意”的形式,通过中国画中线描的形式,结合了西方绘画中的鲜明色彩,注重人物的神似,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融合成了具有东方气质的独特视觉语言。
“画魂玉良”系列发饰选用了潘玉良女性肖像作品中的视觉元素作为创意来源,画作中女性的服饰、装饰元素,都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这些产品与画作的结合赋予了现代女性用品绚丽之美,展现了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
(二)彩墨
潘玉良在彩墨画作中,将西方绘画技法的表现性色彩展现在中国的宣纸上,产生了东西方艺术的交集与碰撞,完美体现了作者“合中西于一冶”的艺术探索。她的内心充满着对故国的思念,她用毛笔勾线,结合西式点彩,描绘了一个个具有东方风情的女子形象,形成了她个人独有的风格面貌。多是受到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瓷器装饰纹样的影响,花与蝶是潘玉良彩墨画中的常见的视觉符号,在1948年《坐姿女人体》中就有所体现。潘玉良游学多年,始终依恋祖国,她将画作中融入中国花鸟画的元素,亦是她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此外,描绘人体的线条随着人体结构产生不同的粗细变化,亦是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写书法时抑扬顿挫的用笔方式。
在《春之歌》(六女人体)画面中,潘玉良突破了中国水墨画的固有形式,用毛笔来勾绘人体线条,用西洋画的色彩来塑造画面,运用了红色、绿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加以古代传统装饰纹样的结合,使画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风情。潘玉良笔下的女人体都处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大多都神情放松,姿态柔美,整体造型简单质朴,再加上碎花布、床单、印有如意纹的坐垫等民俗物品等。画中的女人体柔美多姿,是对画家内心充满东方情怀的真实表达。
(三)民俗气韵
潘玉良在画作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年画、刺绣、漆器、蜡染等手工艺手法,富有东方韵味。因受到过民乐的影响,她常用民国时期的民间音乐舞蹈来尝试作画,在舞动的女子身姿的描绘上常用流畅润滑的线条,丰富了画面,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又常以许多民间戏剧表演的高难度造型来塑造人物,使画面具有审美性。
在1955年创作的《双人扇舞》就是以民间舞蹈为题材创作的油画之一,画中两个舞女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上衣为绿色、红色的长袖碎花装饰,两个舞姬手执折扇,双双偏偏起舞,造型起伏较大,动态夸张。两个少女的面部表情欢快有趣,绿衣少年班面部点缀着两片红晕,富有生活气息。画面中,作者别有用心地将签名落于画面右上角悬挂的彩灯处,强调了具有中国传统符号象征意味的灯笼,营造出一种节日气息,使画面多了一丝灵动。画作背景采取了颜色不同的线与面,将水墨颜料晕开,与画中人物及服饰相协调,突出主题人物,产生层次丰富的抽象肌理效果。在这幅画作中,她运用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表达,融入了如传统服饰、如意纹、灯笼、色彩等大量的传统元素,大面积对比色红绿的用色效果,既是对中国传统民俗的传承,也是对西方野兽派风格的借鉴,使中西方的艺术风格巧妙衔接在一起。在新中国成立后,画家想念祖国的迫切心情日益强烈,多年未归故土的她将思乡之情化作对祖国的期许与祝福,创作了这幅颜色彩绚烂而宁静的民俗画,以舞女的身体律动来展现中国传统的节日风情。
作者在民俗画的表达上充满着激情,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与民间传承艺术的元素,技法刚健沉稳,画面表现的奔放而深沉,塑造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魅力,宣扬了女性意识,通过画面体现了作者继承的民间传统的笔墨情趣。在早期的“画魂玉良”系列的文创中,就以双人扇舞(见图2,拍摄时间:2021年5月14日。拍摄地点:安徽省博物院。拍摄内容:《双人扇舞》,布面油画,潘玉良。摄影:李亚南),这幅画进行创作设计了金银币、名片盒、茶具五件套等,(见图3,拍摄时间:2021年6月26日。拍摄地点:安徽省博物院。拍摄内容:“画魂玉良”系列早期文创。摄影:安徽博物院提供),提炼了画作中视觉符号的外在特征应用文创产品中,形成了视觉性特征的产品形象,促使消费者通过有形对的产品对潘玉良画作展开联想。这个时期的文创作品还停留在外在特征符号的基础上,在联想与演化上还需进一
图2
图3
(四)静物
在潘玉良第二次赴法学习后吸取了西方印象派画的写生方法进行静物画的创作,用画笔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用明快的色彩表现了物体的光色变化,画面自然生动,散发着清新典雅的气息,将情感诉诸于图像中。在她的静物画作中,描绘着鲜花从绽放到凋零的一生。她用瓷器元素表达了对世俗平静生活的追求、用面具元素传达复杂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摆脱曾经身份标签的向往、用书籍元素隐喻风雅与高贵、用扑克元素反映她对命运的迷惘与无助,她用自己独有的感受赋予了静物画的生命。
潘玉良钟情于在静物画中描绘菊花、芍药、牡丹等中国名花,其都象征着高贵的品格,她用花卉来隐喻传达自己百转千回的思乡之情。因童年接触过刺绣的经历,她在画作中借鉴了传统刺绣工艺的意境来描摹了瓷瓶的图案。在其创作的静物画中常用到带有东方情节的载体,有琵琶、古书、唐诗、扇面等。花朵的绽放与凋落随着作者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心境而变幻。她的静物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以非语言的形式去传递作品背后的故事,构筑了作者独有的艺术空间。静物画通过非语言的表现形式向受众诉说着作品背后画者的心境感受。潘玉良思念故土,希望叶落归根的希冀终未实现。
潘玉良钱包系列选用了油画《芙蓉》、彩墨画《青龙瓶与黄菊花》、彩墨画《红郁金香》作为创意来源,提取了色彩与造型与产品进行设计组合,色彩的冲击力可以引起人们对文创产品的关注和兴趣,产品利用丰富的色彩变化,提高钱包的装饰性(见下列组图,图4,“画魂玉良”系列钱包设计组图。拍摄时间:2018年4月29日。拍摄地点:安徽省博物院。拍摄内容:“画魂玉良”系列钱包设计。摄影:安徽博物院提供)。
图4 “画魂玉良”系列钱包设计
二、潘玉良画作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文创产品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物质的层次、习俗的层次以及心理层次。设计师通过对画作中文化的解读与元素的提取,再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行文创产品功能及内容上的创新设计,这大大丰富了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层次性和结构性。这次研究以安徽博物院为例,通过对潘玉良画作中文化符号的解读,研究其内在属性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以达到产品在文化语义和功能造型上的再创。
(一)画作元素符号的移植
发掘潘玉良画作中的文化符号是开发文创产品的前提和基础。其作品技法熟练、构思灵动,在自画像、人体、风景、静物的创作中展现了她在国外多年学习的成果。其沿袭学院派的写实画风,具有极高的审美与文化价值。所以在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中对该画作视觉素符号的提取、重组、与变形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在绘画作品中,对色彩、构图、点线面等不同元素的应用都是艺术家情感符号的一种表现……”例如画家大量的女性肖像画,大多是从整体形象上表现其不同于传统女性的独特视角以表达个人情感。画作多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宣传女性自强不息的个性与勇气。其自画像从五官、服饰、物件和背景上诠释其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二)画作元素形式的二元再设计
“画魂玉良”系列文创设计主要是围绕潘玉良画作中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为内在基础,进行深入挖掘。她的自画像、静物画、彩墨画等中寻找元素与符号来提炼与创新,进行装饰纹样的提取与简化、色彩的选择和重构、力求对潘玉良画作做出创新与开发。使其具有符合大众使用需求、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的能力,进而产生全新的文创产品形式。
1、装饰纹样的提取与简化
在“画魂玉良”系列发饰主题构建的基础上,结合潘玉良常以中国工笔画的技法来表现花形图案,将静物描绘的生动、鲜活,赋予其生命力的形式。
在她塑造的静物中,花朵大多都处于绽放的盛景,色彩亮丽、鲜艳而不失细腻。图案造型上,“画魂玉良”系列发饰文创设计选取静物画中的花卉、风景等装饰性元素进行设计组合。保留其画作生动的造型,与当代人们的实用产品需求相结合,通过再设计使其具有满足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简洁与时尚。
安徽博物院“画魂玉良”发饰系列(见上面组图,图5,“画魂玉良”发饰系列组图,拍摄时间:2021年5月19日。拍摄地点:安徽省博物院。拍摄内容:“画魂玉良”发饰系列。摄影:安徽博物院提供),以潘玉良女性画像为创意来源,取画作中女性服饰、装饰纹样、色彩,借助于现代女性常用的文化产品载体,注入潘玉良在自画像中表达的女性意识,创新设计形成带有文化内涵的特殊产品,诠释女性对美的理解与表达。
图5 ,“画魂玉良发饰”系列系列组图
“画魂玉良”系列首饰(见下列组图,图6,“画魂玉良”仿真丝材质首饰系列组图,拍摄时间:2021年5月19日。拍摄地点:安徽省博物院。拍摄内容:”画魂玉良”首饰系列。摄影:安徽博物院提供),以潘玉良自画像《戴红花的女郎》及花卉作品为原始元素,提炼后的花卉及纹样符号转换为可以使用的基础元素与首饰结合,保留画作原始的色调。应用与产品中去。
图 6 ,“画魂玉良”铜镀金材质首饰系列组图
2、色彩的选择与重构
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之中,“……色彩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表达语言之一,可以满足人们对日常审美的需要,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会引起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渴望与好奇……”潘玉良的画作中,用色大胆明亮,明度纯度极高,却明艳中带着雅致。其在色彩上有着极高的天赋,仿佛是为色彩而生的,因明暗和色调的不同使他在绘画风格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在1942年的静物油画《野菊花》就有所体现,用菊花来体现对故国的相思之情,画中的橘色瓷盘、白菊、烟斗、书籍都是潘玉良对过去的回忆。色彩上重点放在光影的表现上,视觉语言丰富,巧妙的构图中穿插了中国画的笔墨意韵,依次传递故乡浓情。
“画魂玉良”系列首饰以院藏潘玉良自画像及静物画作品为视觉语言来源,提炼色彩元素,利用丰富的颜色与光影的变化,提高首饰产品的艺术性。同时,为了与当代女性的审美要求相结合,设计师对视觉元素进行分离与再设计,首饰采用铜镀18K彩金材质与彩色滴胶工艺,造型精致小巧、色彩亮丽,不规则外形彰显了现代女性个性化的独特魅力,亦体现了现代女性自强不息,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顽强个性。
(三)画作元素符号多元途径应用
通过对潘玉良画作的提炼与分析,并充分考虑其画作的色彩搭配美观性和适宜性,安徽博物院开发了“画魂玉良”一系列文创产品,包含团扇、充电暖手宝、冰箱贴、丝巾、手账本、首饰盒、零钱包、围裙等系列应用。将潘玉良画作独有的艺术风貌与故乡深情浓运用到满足现代消费者实用与审美需求的产品中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背后无形的故事。
安徽博物院收藏了潘玉良众多时期的画作,承载着设计探索的期许,应将激发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活力、传承文物背后的故事为目的来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定位及设计实践。比如,“画魂玉良”系列中的团扇产品,取潘玉良画作《牡丹》《菊花》《女子像》《戴花执扇女郎》《野菊花与线装书》《窗前女郎》中的花卉、服饰、纹样元素进行打散与重塑,保留其画作中的个性化色彩和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元素的纹样符号,隔着时空向受众传递思乡愁绪。
成功的文创产品不仅要把其来源的文化语义纳入到产品当中,更应该通过对它意义、结构、功能作出多角度、多视野的分析,促使受众在使用产品时进行正确的解读,以达到传承博物院特色文化的意义。
三、文创产品设计中画作视觉语言的应用优势
潘玉良画作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画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更体现在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将潘玉良画作中的视觉语言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是绘画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交汇,同时也是构建潘玉良画作新的传播方式的创新尝试。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新模式理念,潘玉良画作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
(一)增强文创产品的视觉冲击力
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色彩、图形等视觉语言是画面的重要要素,承载着传递情感的功能,因此,在设计中通过创新形式,创造视觉与审美上的愉悦感,更容易给与受众想象的空间。仅产品设计本身而言,色彩和画面较为单调,不足以产生视觉冲击力。画作的视觉语言的融入,可以为文创产品的信息表达方式增添创意性。引起受众的注意,在文创产品的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将潘玉良画作中的视觉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中去,能够让博物馆文创的形象更加绚丽生动,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视觉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艺术装饰效果。潘玉良的作品,不管在哪个时期,她那构图大胆而个性,画面奔放而稳重,色彩绚丽又淡雅,极具个性化和创造性都是不容忽视的亮点。因此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融入潘玉良画作中丰富的视觉语言,将视觉符号与产品主题进行融合创新,达到强烈的视觉美感,使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通过画作中这种独特的东方意境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令大众耳目一新。
(二)突出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
潘玉良画作的视觉语言是极其丰富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既有稳定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现代主义风格,又有丰富的画面内容和创作题材,展现出独特且充满故国深情的文化魅力。当今社会,国内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极其迅速,我国越来越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因此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也越来越重视产品与文化内涵的结合。博物馆拥有众多的馆藏资源,可以通过博物馆中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让消费者去解读产品背后承载的情感。一切画作元素的应用都离不开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中,必须把文化传递放在首位。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在于产品定位,比起只能满足实用功能或者纯观赏价值的文创产品,勾起现代人内心文化情感需求的纪念功能与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的文化寓意相结合,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内心认同,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主动购买行为。
在“画魂玉良”系列文创的设计中,发掘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潘玉良以女性视角进行绘画创作,身为女性艺术家的身份以及童年的不幸遭遇,让她意识到女性独立的重要性,她的画作运用在文创产品中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女性受众更加勇敢的面对生活与表达自我。通过潘玉良画作中视觉语言的融入,则让文化内涵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结合更上一层楼,用有形的产品来传递无形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形象,让更多受众了解潘玉良画作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二)推动安徽博物院的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画作在安徽博物院文创设计的应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受众在文创产品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人们购买产品的欲望,在对画作元素的提炼与创新中,设计者需要研究画作背后的文化故事与情感,通过现代产品载体进行传承与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发展,寻找合理的画作运用灵感,从而迎合大众的情感需求,提升现代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有利于传播安徽博物院文化、激发博物院的创新与活力,让年轻人感受到了潘玉良画作的魅力,使画作气韵犹在,实现了安徽博物院文创产品与潘玉良经典画作的融合创新 。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应积极推行“品牌发展计划”,让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公众,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合理的应用画作中的视觉语言,提炼特色的文化符号,使用创新设计方法创造出具有文化、审美与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文创产品是大众消费者与博物馆共同的责任。
结 语
在国家政策推动与当代消费日趋上升的趋势下,安徽博物院结合自身丰富的资源,利用创新性设计重新解读潘玉良画作的文化,创造出具有共情性的“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通过对潘玉良各时期画作的剖析,在创作中提炼元素并进行创新性设计,通过文创产品领会其画作中情系故土的韵味,将画作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视觉语言进行分析与结合,做出“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定位。论文通过对潘玉良画作的视觉语言研究以及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对潘玉良画作中的代表性视觉元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为论文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在“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应用阶段,通过对比分析,全面总结归纳,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收获有如下拓展:
首先,通过对潘玉良不同时期的画作以及特征的研究,梳理得出潘玉良的画作结合古典写实主义与西方表现主义,在不同的时期都各具特色,受到了中西方民族性艺术特色视觉语言的影响,画作独有的艺术韵味,使其有着区别于其他画家的高度可识别性。
其次,通过对潘玉良画作的视觉元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得出,其视觉语言的运用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在画作的装饰语言中,用色艳丽华贵、大胆奔放,线条结合中国传统笔墨技法,轻灵飘逸,在肖像画、彩墨画、民俗画和静物中都展现了浓厚的东方情缘。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载体和应用方法。通过研究获得,“视觉传达艺术不仅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以其设计理念和多元的表现方式为文创产品赋予了强大等生命力和活力。”将画作视觉语言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可以增强文创产品的视觉冲击力、在产品中展现文化内涵、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再次,就潘玉良画作目前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思考,发现安徽博物院“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的创新应用尙处于探索阶段,其视觉形式的表达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存在受众接受度低的不足。在应用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规避,在保持其作品独有的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据此总结出潘玉良画作中的视觉语言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增强文创产品的视觉冲击力、突出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安徽博物院的文化产业发展,继而从追求情感认同、提升品牌识别度和注重品牌塑造三方面来确定出适合文创产品发展的设计策略,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品牌。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实现了文创产品中视觉语言思维诉求。
综上所述,潘玉良画作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仍需要更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从文创产品设计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设计形式的多变,都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已经形成独特的设计品牌,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共情,拉近了受众与潘玉良画作的距离,为安徽博物院的文化与历史增添了一丝情调与吸引力,将潘玉良画作“中西文化合一冶”的艺术魅力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真正走入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未来国内博物馆关于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依据,使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与发展。
①可参阅磨炼《基于地域及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载《包装工程》2015年第22期,第95页~第99页)一文之详述。
②可参阅唐义,崔玥玥《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图书馆2018年第11期,第44页~第50页)一文之详述。
③可参阅殷双喜《运行与远归》一文,收范迪安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潘玉良全集·第8卷·文献卷·序》(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的相关详述。
④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绘画风格,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⑤滴胶工艺用于环氧树脂、固化剂及其其他改质,特点是耐化学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