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与路径

2022-04-15魏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价值

【摘 要】文章从红色物态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形态介绍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形式,从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传承川南红色文化和增进国家认同素养三方面阐述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既有语文课堂教学、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语文特色校本课程的“三融入”实践路径,以期充分发挥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川南红色文化;中小学语文;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243-03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革命传统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这为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提供了重要契机[1]。本文以《指南》为政策依据,探索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路径,以期进一步推动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校教育传承。

一、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表现形态

川南红色文化资源是指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和四川宜宾、乐山、泸州、自贡、内江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综合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方法,本研究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划分为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类[2]。

(一)红色物态文化

从物态文化来看,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川南地区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并遗存下来的物质实体,如革命遗迹遗址、革命文献资料、器皿器物等历史遗存,还包括在历史遗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烈士陵园、纪念碑等纪念设施与场所。川南红色物态文化可以为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体革命传统教育教学资源。由于现有川南红色物态文化资源跨越的历史时期较长,涉及的历史事件众多,如泸州革命遗址多达1200处,因此不能穷尽列举。在此主要依据当前川南红色物态文化资源的保存现状、现实条件等因素,粗略梳理出川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具备较高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物态文化资源,如表1所示。

(二)红色精神文化

从精神文化来看,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川南地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伦理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内容。川南红色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集中体现为川南地区人民群众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容,它始终体现着川南地区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不管是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还是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均强调在语文课程中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因此,川南红色精神文化与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和德育目标有着良好契合点,可以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学素材。

二、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追寻

语文学科作为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寻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师生家国情怀、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传承川南红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并发挥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一)培育师生家国情怀

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川南地区特有的鄉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有利于培育师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由家及国一脉相通的情感表诉与理想追求,呈现为个体对家乡故土的依归和眷恋,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认同[3]。纵观川南地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历程,无数革命先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他们将爱家爱国统一起来,把保家卫国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用鲜活的生命换取了我们今日和平稳定的生活。教师利用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遗址、珍贵文物等物质文化形态资源,为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创设真实生动的历史文化情境,以革命先辈爱家爱国的事迹去感染青少年,有助于引导他们超越时间和空间场域去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二)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川南红色文化资源,是存在于川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身边的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观。也就是说,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应当在语文教材的统领下,合理科学地利用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川南地区人民群众为保卫家乡、保卫国家而奋斗的历史印证,是集川南地区政治、文化、历史于一体的先进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价值。因此,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响应了国家语文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是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有力举措。

(三)传承川南红色文化

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反过来还能更好地推动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语文课程传承川南红色文化。通过前期调研可以知道川南红色文化资源数量较多、形式多样,但同时也能够发现川南红色文化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集群度较低、文化特质发掘还不够、开发重视意识还不强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川南红色文化传承有待加强的现状,特别是青少年对川南红色文化的陌生化和疏离感。那么,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语文阅读课程、写作课程乃至活动课程的内容载体,可以发挥语文课程的资源开发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中小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推动语文课程层面的川南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三、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4]。笔者积极探索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路径,从衔接既有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编制特色语文校本教材三方面入手,希望在语文课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川南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一)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衔接既有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旨,那么将现有的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既有语文课堂,必须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展开,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运用的范围。阅读与写作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两大重要学习内容,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进语文课堂,即可从阅读和写作角度切入,提升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利用率和融合度。具体从语文阅读课程来看,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联系起来,以川南红色文化资源为媒,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创设教学情境。据统计,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共涉及一百余篇体现革命传统教育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川南红色文化在本质上同根同源,只是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侧重点不同。阅读侧重鉴赏输入,写作则注重表达输出。从写作课程来看,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则能提供诸多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具体的革命人物或革命事迹创设写作情境,用学生熟悉的与革命相关的人、事、物设置写作任务,减少学生对写作背景的历史隔阂感。可见,中小学语文课程与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诸多共性和联系,在语文阅读课程中利用好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时空隔膜带给学生的距离感,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亲切感和学习积极性。

(二)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进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5]。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建立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地方文化资源,将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认识家乡文化现象、融入乡土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域、国家乃至民族的文化认同。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语文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需要设置不同的目标,还应当选择适宜不同学段学生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自贡地区的学校可以选择江姐故居、卢德铭故居、荣县首义广场等,培养学生对江姐、卢德铭等地方红色名人的崇敬情感,深化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了解。

(三)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编制特色语文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产物,是以学校为本的补充性教学材料。为了使川南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川南地区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川南红色文化语文校本教材,以满足地方红色文化传承、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来看,宜宾市红军岩红军小学、自贡市江姐中学等少数学校编制出《红军岩的故事》《学江姐做江姐》等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对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化开发做出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关于川南红色文化的中小学语文校本教材依然较少,还没有发挥出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因此,推动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需要地方政府、学校、教师等协同推进。一方面加强要认识到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川南红色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去。经由梳理、筛选、排列、组合等程序,选择适宜进入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川南红色文化资源,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川南红色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不管是物态文化还是精神文化的川南红色文化资源,都具有将宏大的中国革命历史具体化、在地化的资源优势。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合理有效引入川南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让川南地区的中小学生触摸到、感受到革命先辈过往的峥嵘岁月,拉近学生与中国革命历史的距离,更好地做好川南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對川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合理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川南红色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更好地传承川南红色文化乃至四川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2021-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2]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柳礼泉,刘江.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论述的内涵要义与价值意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4]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魏敏(1995~),女,汉族,四川宜宾人,2019级学科教学

(语文)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一块石头的价值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