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科学活动区

2022-04-15朱国英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幼儿策略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实验等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游戏中发现,大多幼儿只是单纯摆弄材料,不愿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因此,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材料、内容、教师支持策略等方面,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科学活动区成为文章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主动学习;科学活动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224-02

科学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科学活动区环境,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触手可及的内容和材料,充分激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究的兴趣,以此获得直接经验。

一、更新教学观念

笔者通过集体、小组、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创造性课程》进行了学习。《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九章“创设科学区”详细阐述了以下内容:①创设科学活动区环境的基本要素;②科学活动区的材料和活动的选择;③各大科学领域(包括科学工具、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适用于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促进幼儿科学大概念的形成;④教师支持科学活动区学习的策略;⑤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评估表[1]。

通过学习笔者明白了幼儿科学学习的关键经验,发现幼儿的兴趣和自由的选择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以现场问答、调查问卷等方式,笔者同其他教师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将新观念转化为新行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及环境,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重视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

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需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首先,教师需要对照《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九章节“创设科学区”的环境评估表进行环境创设。其次,基于幼儿的需要,教师要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现阶段发展水平,结合地方、社区教育资源,罗列出幼儿各年龄段上下两学期的科学活动内容,筛选出适合幼儿探究的科学游戏。每班制定出科学活动区游戏内容和发展目标,根据游戏内容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

关于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对园区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总结出了材料投放的要求:①材料是科学安全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层次性的;②材料的摆放是有序的,设有幼儿能看懂的标识,且幼儿能自由取放;③材料的价值导向性要明确,能满足各种活动的所需(如有关的信息资源材料、探索工具、记录材料等)[1]。

三、观察记录,提升经验

教师要在观察中了解幼儿对科学活动区环境和材料是否感兴趣,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水平,才能有效地改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可将科学活动区定为观察的重点区域。

首先,坚持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记录幼儿是否主动选择科学活动区,以及幼儿在科学活动区中的交流情况和行为表现。其次,组织教师讨论与交流观察记录,引导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该幼儿是否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发展目标。最后,设计“科学区幼儿主动学习的观察表”,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自主选择区域,选择区域的持久性和专注性,是否寻求同伴或教师帮助以及对材料的兴趣等,定人定点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分析。这一系列的活动将使教师由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主动学习的情况与发展水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四、根据幼儿特点调整活动

对幼儿在科学活动区的主动性行为展开集中研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调整方向。经过研讨发现,科学活动区部分内容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知识点不清晰,差异性不明显。随即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将小中大各班的上下两学期科学区活动内容进行汇总,集中研讨每个游戏的知识点,分别属于科学领域的哪个概念。

如“好玩的磁铁”这一科学活动,在小班可以投放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磁铁,让幼儿通过看和玩,了解磁铁,发现磁铁只能吸带铁的东西。在中班可以创设游戏激发幼儿去预测并检测哪些物品与磁铁相吸,并尝试用图片做记录;也可创设寻宝游戏,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发现磁铁的作用。在大班可以让幼儿探索各种磁铁的磁性强度,感受磁铁磁性。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的差异性,再次制定班级科学活动区内容,根据内容投放有效的操作材料,创设适宜的科学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自主进行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五、掌握有效的教师支持策略

通过对实际教学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对幼儿在科学活动区学习的指导策略上信心不足,不知该如何与幼儿互动,如何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議和《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教师支持科学活动区学习的策略,浓缩出了以下两点教师支持策略。

(一)游戏内容的支持

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区游戏时,要建立在幼儿兴趣和各年龄段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置合理有效的游戏内容。如水溶解游戏“神奇的彩虹糖”“会吃东西的水”“油水抱在一起了”。教师在幼儿活动前可先自行探究,观察并分析此活动和操作材料适合哪个年龄段幼儿,以此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游戏“神奇的彩虹糖”适合在小班开展,指导幼儿将彩虹糖放进透明的水中,摇晃后观察发现水变成了彩色,彩虹糖的色彩不在糖上而在水中了。也可让幼儿将彩虹糖放入嘴里融化后,伸出舌头观察颜色是否被溶解了。游戏“会吃东西的水”适合在中班开展,幼儿将生活中的糖、盐、奶粉、豆子、大米、果汁在水中摇晃或搅拌,观察水的溶解现象。游戏“油水抱在一起了”比较适合在大班开展,幼儿将生活中的糖、盐、醋、洗洁精、果汁等一一投放在油和水中,观察油和水会不会混合在一起。

(二)语言和材料的支持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点。如大班水溶解游戏“油水抱在一起了”,教师通过语言引发幼儿猜想油与水会“抱”在一起吗?思考油与水怎样才能“抱”在一起?此时,材料的支持就显得很重要了。让幼儿动手操作材料,观察并发现油与水的分离。鼓励并支持幼儿通过添加和搅拌的方法,探究油与水在谁的帮助下能抱在一起。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幼儿自主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出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遵循“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课程理念,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宜的环境和有效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新颖的科学游戏和恰当的支持策略能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2]。

【参考文献】

[1]朱莉,布拉德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朱国英(1980~),女,汉族,江苏金坛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幼儿策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Passage Four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