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跨学科教学”例析

2022-04-15李齐琪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策略

【摘 要】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课堂教学枯燥单一,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

的,教学活动应该促进这种联系。基于此,笔者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牛津新译林教材部分课例为依托,阐释了英语与音乐、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融合实践案例,以期为英语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270(2022)06-0065-03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大多数英语教师仍然沿袭照本宣科的方法,就课文讲课文,就语法讲语法,课堂枯燥单一,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硬塞进来的知识而没有真正理解,只学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更别提通过英语学习来发展思维,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这种传统的单线学科教授方式难以激活偏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加重了英语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无力感,形成恶性循环。

基于此,英语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立足每节课的英语教学目标,整合各学科知识,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文献综述

“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指的是超越一个单一的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创造与传播活动,后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斯(Woodworth R.S.)率先公开使用,用于指称多个学科进行研究的活动。英国学者汉佛莱斯(Humphreys)于1981年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最基本的定义:“跨学科学习是指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多个领域——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音乐、美术,甚至交流技巧。从而使技能和知识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发现、发展和应用。”随后纽维尔(Newell)和格林(Green)将跨学科定义为“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以形成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综合理解”,其主要特点是“多学科知识在某一项目或主题中的联结和融合”。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于1989年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定

义:“跨学科教学就是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的教学。”

二、理论基础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且至少有八种主要的智能,如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认知智能,这些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挖掘和培养,使其不断凸显出来,从而带动人类的综合发展[2]。这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教育者须打破固有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有侧重、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建构多元知识能力网。

三、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策略初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应该促进这种联系,贯彻落实“英语跨学科教学”。所谓“英语跨学科教学”,指的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有序地、有机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渗透相关联的知识点[3]。笔者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做了以下课堂实践。

(一)英语与音乐学科相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借用歌曲来呈现词汇,以歌促学,边唱边学,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乐动体验中学习英语,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授牛津新译林英语教材7A Unit 2有关职业的英文词汇时,笔者将“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英文歌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快速习得了doctor,actor,lawyer,police man,fire fighter,post man等一系列有关职业的词汇,并且能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笔者认为,除了借用现有的英文歌曲来导入词汇以外,教师还可以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旋律将要学习的单词串联起来改编成新的歌曲。如在教授8A Unit 7 Seasons时,笔者用《两只老虎》的乐曲将cloudy,foggy,rainy,snowy等有关天气的词汇改变成一首新四季歌。经过这样的创意改编,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喜欢传唱这首两只老虎版的四季歌,在吟唱体验中,学生已经将这些词汇深深刻在脑海中,从而减少了记忆单词的负担。

(二)英语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同属于语言学科,虽然二者是属于不同民族的母语学科,但是它们仍然存在着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4]。

如在教授牛津新译林英语教材8A Unit7 Seasons这一单元的阅读文章“A Poem about Seasons”时,笔者首先借用中文诗歌《春晓》来导入话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中文诗歌的赏析方法,即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如拟人修辞手法)等,然后给学生提供了鉴赏英文诗歌的视角和方法。尽管较之其他题材,英文诗歌相对晦涩,难度较大一些,但是在类比母语诗歌赏析方法的基础之上,学生思路更加清晰,阅读起来也更加轻松,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三)英语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如例题:Mary returned to Suzhou last month.

He _______ in the USA for five years.

A.has worked      B.worked

C.had worked      D.works

对于此类题型,大多数学生看到for five years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现在完成时,但是正确答案却是过去时。笔者也曾尝试单纯地使用抽象的语言解释现在完成时和过去时所表示的意义的差别,但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仍旧无法理解。经过跨学科听课和不断的探索、反思,笔者得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学上的数轴这一知识点。因此,在讲解此类题型时,笔者将数学数轴的相关知识点迁移到英语时态的讲解之中,将英语与数学学科整合,巧用数轴图,把抽象的语法解释具象化为清晰的数学思维和语言。如图1所示。

线段AB表示Mary在美国工作的时间段,从数轴上很明显能看出它是过去的某一段时间,而现在完成时表示动作从过去持续到现在还有可能继续发生,但从数轴上可以清晰看出Mary在美国工作这个动作已经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戛然而止了,因此本题应选过去时。实践证明,通过数学化的语言和图示,学生快速地掌握了时态的用法和区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英语与历史学科相融合

八年级牛津新译林英语教材在integrated skills模块中介绍了《安妮日记》,但是课本上的内容有限,初中生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也了解甚少。因此笔者在听说训练前,给学生播放二战和德国纳粹的背景知识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感悟安妮当时的心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语言知识的输入,学生更容易接受。笔者在本节课最后设计了活动:“Supposing you are Annie,share your story with us.”由于有了课前历史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最后声情并茂地进行了语言输出,课堂效果超出了预想,同时使学生掌握了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五)英语与思想品德学科相融合

如牛津新译林英语教材7B Unit 2话题是Neighbours,笔者在阅读文本“Good Neighbors”语篇教学过程中基于单元话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如What are Simon's neighbors like? Are you a good neighbor? Why or why not?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Simon's neighbors?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思考题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文本中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引导学生做一个乐于助人、热心和善的好邻居,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再如8B“A Green World”的单元话题是绿色环保,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环保措施的相关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过程中,会经常让学生用英文分享他们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最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节约意识,低碳、绿色生活,切实发挥了英语学科的德育功能。

(六)英语与地理学科相融合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发现牛津译林英语教材8B Unit 2“Travelling”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模块涉及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建筑物以及人文知识等。如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雕像、象征自由的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独具风格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英国伦敦的塔桥等。笔者向地理老师请教了相关问题,也上网搜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张英文版的世界地图为依托,在地图上标出各个名胜古迹或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感,同时为之后用英文谈论名胜古迹做铺垫。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地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会对学生今后做相关的课外阅读理解大有裨益。

(七)英语与美术学科相融合

简笔画、彩色幻灯片、手抄报等富含美术元素的教学媒介是英语学科教师的常用教学手段。不管是梳理英语阅读文章的结构、脉络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在设计板书或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所采用的简笔画,还是在升华英语阅读文主题时的海报制作,都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

如在教授牛津新译林英语教材7B Unit2 “Neighbours”这一阅读文本时,笔者将邻居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一对应,绘制出一张鱼骨图,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像记忆,准确、高效地掌握文章主干信息,为学生理解性地背诵文章奠定基础。又如在讲解介词across和through的区别时,笔者画了一個圆,又画了一条直径,写上across,又画了一条穿透的箭头,写上through,从而形象、直观地阐明了across表示从物体表面穿过,而through则表示从物体内部穿过的含义区别,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实践证明,学生借助简笔画,能够更准确、快速地掌握两个介词的区别,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热情也愈发高涨。

英语学科具有无可争议的跨学科性,它与音乐、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和美术等学科密切相关。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实施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跨学科教学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善于挖掘话题内容,合理、科学地践行英语学科的跨学科统整,做一个“一专多能”的新时代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罗晓.探索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之路[J].科教导刊(下旬),2015(6).

[2]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晓敏.英语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渗透[J].基础教育参考,2009(11).

[4]蔡靖航.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策略[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李齐琪(1991~),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策略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的手机在哪?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