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2-04-15高跃庭黄勇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困生心理健康

高跃庭 黄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繁荣,山区父母长年外出打工、离异等现象常见,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孩子父母的监护责任往往不能真正履行。长此以往,孩子因亲情的缺失而心理失衡,行为逆反,学习倦怠,成了“学困生”。文章主要透过学困生的表现,探究其生活背景、形成原因及转化的有效策略,旨在切实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生活背景成因剖析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表现

这里的学困生,指不仅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更差,且举止异常的学生。

他们有的成天寡言少语,课上从不举手发言,从不和同学交流,作业也很少写;有的上课坐不住,在教室内到处晃,到处乱涂乱画,离位拿同学的东西,拿笔或直尺时不时地戳同学;有的上课虽不离位,但注意力全不在学习上;有的课下经常伤人,同学们常告他们的状,也不喜欢和他们玩;有的遇到困难就逃学,甚至有轻生念头。老师找他们沟通时,他们毫不在焉,根本不听,要么呆如木鸡、一言不发,要么左顾右盼,倘若老师严厉一点,则咬牙切齿,冲你翻白眼,常让老师束手无策。

二、生活背景

此类学生生活背景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家庭为重组家庭,学生得不到重视,常面对继父或继母的冷漠,一有不对就招来恶语相斥,甚至是痛骂和责打。

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和学生相聚时间甚少,对其学习、生活等很少关心,任其“自由生长”。由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爱、无约束,他们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时常爬高爬低,不知深浅,根本没有安全意识,常常让自己变得伤痕累累。

父母常年不在学生身边,委托他人为监护人,只是生活上满足些需要而已,至于行为品质等一概不闻不问。学生常年处在无人引导、激励、纠错的状态,学习、生活无正确的方向。

父母在学生身边,但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整天只顾忙于自身工作,对学生只是应付式完成上下学接送,照顾吃饭、穿衣、睡觉等任务,至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引导从不关注。甚至有些家长自身思想品质、言谈举止就很差,对待工作粗略应付,与人相处自以为是,一不顺心就恶语伤人。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人都在身边,但过分溺爱。只要学生提出要求,全不管是否合宜,一律尽量满足。一旦没满足,学生就耍性子,打人,摔东西。这导致其遇事自私,无视他人,唯我独尊,怕吃苦,无上进心。

三、成因剖析

其成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未满足基本需要

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学生,学生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学生学习没动力,常调皮捣蛋,作业无法完成,成绩差,父母因此恨铁不成钢,经常责骂。

(二)过分满足需要

家庭条件优越,衣、食、住、行、乐,只要学生提出需要,一应尽量满足,一旦没满足,学生就“大闹天宫”。

(三)不良因素影响

学困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肤浅,对不良诱惑的分辨能力弱,容易上当受骗。易结交品行不良的大龄同学和社会青年,时间一长就渐渐学坏了。

四、转化策略

学困生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缺乏明辨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未形成。学校、教师和家长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要蹲下身子,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与他们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共建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氛围,促其有效转化。

(一)师生沟通转化策略

1.学校落实关爱措施

(1)摸清底细

我校每次开学初都排查是否存在父母长年外出打工、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素质低、对孩子教育粗暴、不讲原则、过分溺爱孩子的情况。

(2)落实关爱

建立健全一对一负责制度。学校落实学困生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学校领导与相应年级结对形成责任领导负责的制度,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2.肯定鼓励

对学困生,教师应努力捕捉闪光点,通过不断地肯定与鼓励,使其克服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

譬如我校五年级女孩骆昭婷,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跟着年过七旬的外公一起生活,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自卑且内向。一旦心烦就不由自主地吼叫、骂人、到处乱涂乱画,甚至自残。课堂上,她从不发言。为此,笔者从不提她成绩不佳的事,课下常轻轻走到她身边,心疼地告诉她爸妈是为了她的学习和生活才外出打工的,他们是非常爱她的。鼓励她想不明白时,主动和老师交流。通过多次促膝相谈,她渐渐开朗了,上课也会举手发言了。考试一旦有了进步,笔者会不失时机为她鼓掌,并耐心地提醒她循序渐进,同时激励全班同学一起为她加油,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她。渐渐地,她学习进步了,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3.倾注爱心

譬如班上一名女生,两岁时父母就离异了,随母亲生活。因从小就感受不到父爱的温暖,她整天一副满腹委屈的样子,上课不听讲,常捣乱。母亲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她因此也对母亲存在敌对情绪。为此,笔者课间常夸她的眼睛炯炯有神,毫不吝嗇地像父亲一样关心她,课后和她打篮球……她渐渐开朗了,不像之前那样不听课,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二)家校联动策略

学困生转化离不开家校联动,教师要有耐心,坚持与家长沟通,反复地跟学生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渐渐地较以前进步了,教师自然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如学生甲课间弄破了同学的手臂,电话联系后,家长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没有打骂他,带着他一起同受伤同学上医院做了包扎并道歉,过程中不断地告诉他下课和同伴玩耍要把握分寸,强调安全第一。

五、成效与建议

经过多方锲而不舍的努力,学校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成绩有了提高,待人接物开始讲礼貌了,自主、自立、自强意识也明显增强了……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常让学校对学困生转化工作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故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卓有成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在岗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徐进军.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欣.幸福在路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3\]任其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服务状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4\]杜丽婷.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路径新探\[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2):9195.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学困生心理健康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