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凸显“双减”力量

2022-04-15宋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减笔者作业

宋丽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数学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引导其多渠道了解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思想,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优化作业设计,让数学作业灵活多变,温情且富有张力,凸显“双减”力量。

关键词:主体意识实践体验数学文化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称“双减”)。

“双减”政策以学生健康发展、良性竞争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双减”政策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是整治现阶段教育乱象的强有力手段。教师在“双减”政策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主阵地,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务和支持;通过“双减”使教育回归本源,防止学生过度内卷,缓解家长焦虑,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身心快乐成长。“双减”政策的出台,也给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正确方向。“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家长和孩子将会拥有更多可支配时间,从而让拥有“快乐和幸福的童年”不再是孩子的奢望。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是“双减”对校内作业布置提出的指导性要求。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外延、巩固和提升,合理的作业设计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开发学生智慧、激发其灵性,也可以让学生乐于探索、敢于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使其在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上得到同步发展。“双减”政策之下,如何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做到既“减量”(数量)又“增量”(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自主尝试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针对小学中高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将自主尝试型作业分为两部分。

(一)创编型作业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精力旺盛,表现欲强烈。抓住这一特点,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以单元内容为主体,学生尝试自主命题的活动。命题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然后由命题的学生进行批改讲解,最后根据命题者和答题者的完成质量评选出“最佳搭档”。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非常乐于当“小老师”。学生在自主命题过程中进行“我要出什么样的题目”,以及“怎样解答”等思考,强化对知识的领悟,同时也满足了自身的表现欲,培养了自信。讲解题目使学生密切了合作交流,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体验了当“小老师”的感觉,同时让学生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预习型作业

针对中高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新授内容是否适合预习,笔者布置了预习型作业。有些内容我给出预习提纲,以提纲式、有目的性自学为主。在第二天的新课上,通过学生的反馈、交流获得知识生成。有的新授内容我放手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主,知识绝大多数由学生自学生成。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检测预习结果,通过交流、总结再次巩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拓展、升华。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老师是认真倾听的“观众”,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总结新知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笔者给出的预习提纲如下:

(1)观察例题7表格,被除数和除数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是怎样变化的?

(2)商有变化吗?

(3)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4)自主举例验证发现。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学生的预习生成、举例验证,老师带领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再次巩固“商不变的规律”。在初步得到规律和完成书上例题后面的“试一试”后,笔者给出题组:

200□ 2=100

400 □ () =100

()□ 6=100

() □ 1=100

学生回答的时候说出理由,通过逆向推理掌握商不变规律的运用。

又如在上“角的分类”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自己整理预习成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笔者整理如下:

(1)直角90°,平角180°,周角360°。

(2)1個平角包含2个直角,1个周角包含2个平角,1个周角包含4个直角。

(3)0°<锐角<90°;90°<钝角<180°。

以上预习生成基本就是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了。除此之外,老师的适时鼓励、赞赏,也能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主尝试型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体验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玩耍是开发学生智力最有效的方法。当学生被动学习时,他们会以敷衍、逃避甚至撒谎的态度来“完成”作业,更谈不上质量如何,长此以往会形成“厌学”心理,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反之,如果带着兴趣、投入情感,学生就会心情愉悦,积极认真地完成作业,久而久之乐学不疲,同时塑造了学生认真、向上、坚持到底的品格。

优化作业设计,凸显“双减”力量2022年4月上第10期(总第110期)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为此在“双减”政策下,笔者力求摆脱重复刷题的作业套路,增加了很多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游戏性的作业。

(一)亲身体验,让数学作业和生活亲密接触

在学习“升和毫升”时,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多数停留于课本。于是笔者布置了预习作业“逛超市”,让学生到超市找一找,收集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物品,通过逛超市建立初步的感知。在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在班级组织动手做“1升量器”的比赛,学生们充满奇思妙想,做出了形状各异的量器,然后用量器盛1升水倒入盆、水桶、电饭煲等不同容器内,看看能盛多少升水。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了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认识“克和千克”时,让学生找一找、拎一拎,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亲子互动,让数学作业充满温情

学习“认识千米”这一内容时,笔者布置了家庭亲子互动任务“走千米”,学生们兴致极高,在行走过程中不仅体验了“1千米”有多长,同时也增进了与父母的关系。

在学习“认识方向和位置”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帮助小鱼游回家”的亲子游戏。孩子动手制作含有8个方向的方向盘和一条小鱼,由爸爸(妈妈)发出方向指令,让孩子帮助小鱼游回自己的家;也可以互换角色,巩固孩子对方向的认知。数学作业变成亲子游戏,使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平均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是实践活动课“运动和身体变化”。内容涉及运动前、运动后以及运动后休息2分钟后脉搏次数。鉴于有些孩子找不到脉搏的位置,或者找到了也不能正确数下去,笔者把这项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安排亲子活动“数脉搏”,以家庭为单位亲子合作完成。同时预留思考题:运动后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然后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完成求平均数。学生通过收集数据,知道了“运动前脉搏平稳,运动后脉搏加快”。为什么脉搏会加快呢?孩子通过父母讲解(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耗氧量增加。心脏收缩频率增加,因此脉搏跳动加快,这也是小学科学“呼吸与健康”这一课上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了跨学科的知识力量。

亲子互动型作业,让学生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也收获了满满的家庭幸福感,这样的数学作业充满温情而富有力量。

(三)动手实验,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笔者布置了课后任务“滴水实验”:把1元硬币平放在桌上,用一根滴管往硬币上滴水,在水不外溢的情况下,最多能滴多少滴水?在反馈环节,学生们踊跃发言:水滴像宝石一样;水滴饱胀得快要裂开了;当我滴到41滴的时候一下子裂开了……他们用了很多精彩形象的词汇,数学课堂上文采飞扬,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统计课内容丰富而有意义。

(四)动手创作,感悟数学之美

学习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笔者布置了作业“制作2022年历表”。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了一张张极具个性和艺术特色的年历表。年历表上除了12个月份,大月、小月以及平年2月的天数,还标注了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体现了本单元所学内容。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布置了手工作业:剪纸。在剪纸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视觉美。还有很多学生自主创编图案,在动手设计的过程中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秩序的永恒之美。

此外,笔者还经常在班级组织自制学具比赛,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验数学美。这样的作业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很陌生,给学生更多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让数学学习更富有趣味性。

三、文化感知型作业,提升数学涵养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其他理科的学习。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数学有着一套独立的文化体系,它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彰显了数学独特的美,同时它在人类的文化传承中充满了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多渠道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史、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激发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为此笔者在班级组织了“我知道的数学家”的故事比赛,通过讲述与聆听数学故事,学生收获满满:了解了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知道了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比西欧早1000年;知道了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比瑞士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知道了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时在艰苦环境下的废寝忘食和永不放弃;知道了“数学王子高斯”的成长经历和对数学的贡献;知道了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智慧……学生不仅了解了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以及数学思想形成的曲折和艰辛,更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孜孜追求、努力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们积极查阅资料,制作数学手抄报,在传阅的过程中了解数学运算符号、分数、括号的演变过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在互动交流中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生活中的数学趣事……鼓励他们积极撰写数学小论文、拍数学微视频、写数学日记,及时记录自己的数学发现。成长来自点滴的积累,在积累中体悟数学应当成为学生的习惯。在文化背景下学习,学生面对概念、定义等数学内容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涵养。

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顺应、尊重儿童发展的天性,克服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摆脱传统作业的桎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真正体现作业的价值,让数学作业富有张力和水一般的灵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凸显“双减”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訓负担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24_546576.html.

责任编辑:丁蔚

猜你喜欢

双减笔者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