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2022-04-15张弼莹

求知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高中语文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诠释。本文主要从“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和综合、高效的学习方式,“以教导学”的教学环节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的“创生”效果两大方面简要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张弼莹(1981—),女,河北承德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一、以学情定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制定明确、适合的教学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经历了高一一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小说考点已经比较熟悉,尤其是对理清小说情节发展脉络、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等题目,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考纲》中关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提倡遵循学生的智力和学力的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欣赏水平。这时的课堂设计如果还像高一阶段那样详细地讲授小说考点,如林冲的形象和课文内容概述等,便失去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意义。如果讲鉴赏手法、风雪细节描写的作用等,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林冲个人英雄的悲剧意蕴上,削弱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文学史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是探索文学作品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深层次的人文精神。林冲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自己的忍辱负重或是快意恩仇,而在于他实际上承担着作者赋予的特殊使命——北宋末年,连林冲这样最不可能反抗朝廷走向梁山的人都“落草为寇”了,其他人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从这一点出发,语文教师最终确定用金圣叹一再批注的“山神庙”门前的石头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去鉴赏阅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挖掘探究,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林冲的形象及其意蕴,领悟《水浒传》的主题,进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优化教学组合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不单是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模式的一种改变,还要求教师改变单调的讲授手段,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和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水浒传》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这其实给学生关联情节、鉴赏形象、理解主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前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对学生语文预习情况的检查是过去教学的“无能为力之痛”。对此,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希沃教学系统。在希沃教学系统中,教师设置了“抢答”“判断对错”“众星归位”等游戏,在时间、题数和组成人员的限定内,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讲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用设疑激趣、循循善诱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智慧

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语文教师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带领学生对比林冲在山神庙门前杀人前后的不同表现,分析林冲性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明确《水浒传》的主题和蕴含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不落窠臼,研读文本,用文本中的山神庙门前的“石头”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设疑激趣,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例如,教学导语:“玉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文化之一,玉石的纯朴与自然的融合,孕育了包括德、仁、礼和文雅有度等文化意义。文学作品里的玉石更是如此,它会根据主题的需要,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深化主题。它可以到《西游记》里去牵引出悟空的前世,也可以到《红楼梦》中去哭泣矢志不渝但爱而不得的悲剧!今天我们要鉴赏的文本里也有一块石头,它的外形很普通,但作者却特别钟爱它,一再凸显它,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设计的导语风趣悬疑,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以教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得更热情、更主动

(一)合作探究的课堂环节,让学生不拘一格,大胆表达

第一,探究性的学习是最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是告别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最有效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耐心引导学生探究。例如,教师提出问题“石头出现了,林冲杀了人,那没有这块石头,林冲还会不会杀人”,这一问题真正打开了课堂,放开了学生的思想,去除了预设性,实现了生本教育的理想模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多元思辨的答案。如:

生1:“我认为会杀人,即使没有这块石头,那些人的所作所为迟早也会逼得他不得不奋起反抗。”

生2:“没有这块石头,陆谦等人就进入山神庙了,林冲听不到他们几人的对话,就不会知道这件事情,依照林冲的性格,他不会在山神庙这里杀人,但以后还是会杀人。”

生3:“我觉得他们看问题不准确,大家一起看前面情节,李小二告诉林冲,看到几个人鬼鬼祟祟,林冲随即到街上买了解腕尖刀,这刀肯定要杀人的,所以没有这块石头,林冲也会杀人的。”

生4:“我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书中叙述,小二告诉林冲,林冲非常生气,但‘过了三五日,都遍寻不见,林冲自己的心里也怠慢了’,尤其到草料场后,他还想着要找泥瓦匠,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冲已經没有想着复仇的事了,仇恨已经淡化了。”

生5:“如果没有山神庙门前的这块石头,在情节发展上,林冲就不知道几个人的设计和陷害,林冲那么有义气,绝对不会杀人。”

这时,课堂已经沸腾,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已经由原来的拘谨举手到现在的争先恐后。教师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及时做总结:“会和不会两个观点都很有道理,但俄国契诃夫说过,‘如果你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林冲买了刀,是必有用处的,所以大家推论他一定会杀人;但是文本中又写,林冲过了几天,心又怠慢了,所以大家认为他懦弱的性格是主导,他不会杀人。大家给出的理由都很充分,再次回到文本,我们会发现,如果没有这块石头,情节的走向存在多种可能和不确定因素,但我们确定的是有了这块石头,林冲杀人了,怎么杀的,让我们到命案现场去看一下,大家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第二,汉语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不能因为作品是小说就大谈特谈它文学性的一面,而荒废它语言性的一面。语文教师在学生齐读后又让男女生分开朗读,又找学生单独朗读,再找男生揣摩人物心理读,直到读出狠劲和杀气,这体现了一名教师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可贵的是教师还特别注意纠正学生的细节错误。如:“读得很好,但要纠正一个字,陆虞候的‘候’读四声,与公侯伯子男的‘候’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候’是随从、听差的意思。”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环节,教师及时点拨与捕捉细节促成创生性课堂

课程体系是由学校师生这两个基本主体共同创生和组织建构的。教师不能困于教材和旧有教法,而应该深入研究和开发教材。对课堂中即时的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使其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中,教师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高潮迭起。

师:“在节选的文字中,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林冲杀人的过程?”

生齐:“狠。”

师:“狠这个字用得真好,如此狠,却又如此稳、冷,那林冲是不是生性就如此?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证据。”

生6:“第三页第一段。李小二是个下层劳动人民,跟林冲非亲非故,又不是同一个阶级的人,但是当年林冲在东京救济了李小二,免了他的官司,又使他有了做小买卖的盘缠,这反映林冲的善良和侠义,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普世情怀和宽广胸怀的人。”

生7:“当李小二询问林冲怎么会来沧州时,林冲的回答说明他对自己所受到的迫害不思反抗,一味忍受。”

生8:“林冲听李小二说,可能是陆谦等人来找他时,他随即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这说明林冲也会反抗,但反抗得并不彻底,过了几天,林冲竟然慢慢懈怠了。”

生9:“在‘草料场’这一节,管营派遣林冲去看管草料场,林冲虽然也怀疑其用意,但还是领命前往,这说明林冲始终都怀有一种‘妄想’和‘侥幸’。”

师:“对坎坷的生活道路,林冲的表现是什么?”

生齐:“忍。”

师:“这么能忍的人,杀人场面却如此血腥,是什么改变了林冲?”

生齐:“石头。”

师:“是啊,因为山神庙门前的石头,林冲听到了几个人的对话,这些对话中到底隐含了什么信息?大家先在组内交流探讨,然后统一答案。”

生10(第一组):“几个人的对话,其中一个问另一个,这条计策好吗——这是一条计策,林冲是被陷害的。‘幸得管营、差拨两位大人费心!等我回到京师,一定当面禀告太尉,把你们两个人的功劳好好告诉太尉。’林冲得知这是团伙作案,高俅和高衙内是主谋,‘衙内的病这回一定全好了’——高衙内有病。”

生11(第二组):“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不想而今都完事了,这补充说明林冲离开之后家人的生活,补叙了整个事件的缘由。精心设计,不留漏洞,而此时林冲已经没有退路了,想要活命就必须反抗。”

生12(第三组):“有一个人说他们再过去看一看,看到了结果回去报告,让太尉知道他们多会做事情。这番话打破了林冲的幻想。”

生13(第四组):“还是这句话,更让林冲明白一味地逆来顺受,一味地忍耐是绝对不可能换来别人对他好的,‘烧了大军草料场,也是死罪’这句话更让人气愤,结果不是死亡,就是死罪!”

师:“林冲明白了,前前后后,都是被——”

生齐:“逼迫的。”

师:“是啊,这逼迫不是一次性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逼迫在东岳庙,第二次逼迫在白虎堂,第三次逼迫在野猪林,第四次逼迫在草料场。林冲明白了,官场的游戏规则不是你有多善良,多能逆来顺受,而是看吃人者对你的目的如何,让你死,你活不了;让你麻木,你清醒不了;让你愚昧,你聪明不了。”

此外,教师还在课堂中及时抓住学生在回答时的生成答案,并加以追问和点拨,从而形成创生性课堂,给听课者带来惊喜。

师:“同学们,林冲于山神庙门前杀了几个人?”

生齐:“四个人,还有一个是过去的逆来顺受的林冲自己。”

对学生回答还有林冲自己,这个答案是没有预设的,是课堂生成的,教师及時抓住学生这一回答,运用“追问”,升华课堂。

师:“是啊,林冲不仅手刃了仇人,还埋葬了那个懦弱、一忍再忍、随遇而安、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自己。施耐庵有没有赋予林冲什么样的使命,林冲完成了吗?”

生齐:“完成了,林冲从被逼迫到反抗,目的就是批判当时的社会。”

师:“林冲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来自他家庭的教养和职业给予他的素养,使他形成了渗入他骨髓里的忠君思想和良民心态。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反抗朝廷的,可最后却被逼上了梁山。在他疯狂杀戮的背后,北宋末年其他人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师:“这块石头真好啊,它让我们看到了高衙内这一伙吃人者狰狞的面目和腐朽的心灵,更让我们看到了陆谦、富安等人同是被侮辱、被迫害,却由于人性的扭曲而和吃人者一同嗜血杀人的丑恶,也让我们看到林冲的善良、忍让、侠骨柔肠和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让我们感动于漫天风雪和熊熊火光为林冲照亮的这条梁山之路,使林冲终于在林林总总、跌跌撞撞、凄风苦雨后于天地间站成了大大的‘人’,给我们乃至世界留下了倔强的背影,这真是一块反观人情、人性、人心的如镜玉石啊!”

从以上实录细节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而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师生的地位,从原来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现在的师生平等对话。尽管每个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但从他们积极的课堂参与和表现中可以知道他们的收获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阳兴春,傅颖.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优化探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5):43-44.

石艺霞.试论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06):17-18.

钟建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2):68-69.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路径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