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话“长芦”》第七集长芦缉私(下)
2022-04-15河北省档案局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揽胜神州》栏目组
河北省档案局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揽胜神州》栏目组
编者按: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纪录片解说:在长芦缉私营存续期间,就一直与贪污腐败、管理混乱相结合,整个队伍官不像官,兵不像兵。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证,缉私营的缉私行动自然难以出现北洋政府所期望的结果。
专家解说:长芦缉私营的弊端很多,腐败也很多。从人员组成上,缉私营都是20到50岁的人,本身就不专业;另外它(缉私营)自身还存在内外勾结的问题;再有我们从(缉私)统计上看没有太多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缉私营本身对统计的管理——也就是我们说的监管制度是没有的,所以缉私营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有很多的弊端。
纪录片解说:在长芦档案中,长芦缉私营(图1)有这样的募兵标准:年龄限于 20 岁至 25 岁;力气在平举 100 斤以上;身高需达到 4 尺 8 寸以上;步限每小时行 20 里以外。另外还规定吸食洋烟者、溃勇游民、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等情况一律不收。然而实际上,缉私营的招募远不能达到这样严格的要求。
专家解说:档案资料显示,长芦缉私营官佐兵员籍贯多为河南、山东及直隶人,兵员年龄在18 岁至 42 岁之间的都有,并常见有病死在营中者,由此可见缉私兵的体质并不怎么强。另外在缉私队伍中,也混入了大量的社会无赖盲流,这些人欺压为生活所迫的社会底层私盐贩是拿手好戏,而对于那些有武装的盐枭,这些缉私兵则是避而远之。
纪录片解说:因此,在长芦档案的缉私卷宗中,大多数都是些涉案价值不大的小案,而那些真正进行大额走私的大盐枭,其背后往往有政界的势力支持,缉私营惹不起也不敢惹。在这种情况下,长芦缉私营的缉私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无法达到缉私的目标。
主持人:长芦缉私营为何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与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再加上上级部门监管机制以及缉私营内部管理、领导体制、替补制度、兵弁结构等制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长芦缉私营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在长芦档案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缉私营进行内部整顿的档案资料(图2)。
纪录片解说:为了规范长芦缉私营的行为,盐务署下达了很多相关的行政命令和办事章程。在长芦档案中,有大量涉及长芦缉私营管理事宜的条令,这些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长芦盐运使对缉私营队的缉私活动并无严格监督约束,尤其在所获私盐及附属物品处置上,更没有严加监管,这种情况引发了一个部门的强烈不满,那就是盐务稽核所。
1913年,袁世凯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借款。当时政府的主要税收关税,已经在英帝国主义的掌握之中,作为各种外债和庚子赔款的担保,仅次于关税的则为盐税,成为了善后借款的担保。
专家解说:“善后大借款”以后,五国银行团要求介入中国盐政的监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丁恩1913年6月份来到中国,就此事跟北洋政府进行交涉,(他们)把稽核造报所改名叫盐务稽核总所。丁恩来到中国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北洋政府要求提升稽核(造报所)总所的权力管控范围,这是丁恩对中国盐务整理的第一个事情,实际上就是成立了对中国盐务管控的机构。
纪录片解说:1913年,盐务稽核所成立后,成为了全国最高盐务机关,由英国人丁恩出任稽核所总会办,负责中国全部盐税的直接监督和征用。而国内私盐的泛滥,以及长芦缉私营的办事不力,严重影响了盐税工作的正常运行,引发了五国银行团的严重不满,因此丁恩掌控的盐务稽核所开始着手对长芦缉私营的整顿。
专家解说:对于长芦缉私营的管理,他(丁恩)是下了大力气的。首先是对长芦缉私营经费的消减,最初长芦缉私营年耗银是11万多两,丁恩派人去调查,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虚报,乱象丛生。在这种情况下,丁恩决心对长芦缉私营进行改革,首先从它的经费开始。
纪录片解说:在丁恩的强力推行下,长芦缉私营的经费被大幅削减,兵员从原来的3100人减为2700人,收支账目逐渐清晰,有效地控制了缉私营的贪腐情况。除此之外,丁恩又对长芦缉私营的财务制度和缉私业务进行了大范围整顿。
专家解说:原来的长芦缉私营的财务账目,一般是四柱清册:旧有、新收、开除、实在,就是四柱清册。这个里边的内容任凭长芦缉私营自己去写,到底实际的收支是不是这么一个情况,没有人稽核,所以中间贪腐的空间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丁恩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很深入的改革,由盐务稽核分所派出人员点名发薪,对发放的薪俸直接进行控制。
纪录片解说:长芦缉私营最严重的问题是缉私业务的混乱。通过长芦档案可知,1914 年以前,长芦缉私营在处置私盐上,几乎是自查、自缉、自销,变价无人查问,上缴无人监管。为整顿长芦缉私营缉私乱象,长芦稽核分所派出数批调查人员,赴长芦盐区各地进行深入调查(图3)。1914年底,长芦盐务稽核分所经理严璩和日本人郑永昌,对长芦缉私各事务进行详尽的调查整顿。
主持人:盐务稽核所对缉私营的控制及监督,固然出于加强盐税税收和维护各债权国利益的目的,但在客观上,稽核所对于长芦缉私营进行了有着建设意义的改革,分离了缉私营的执法權与处置权,有效降低了腐败行为的发生。稽核所的整顿措施,使长芦缉私营的管理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确化,这在缉私营近代化转型方面,还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纪录片解说:在长芦档案中,针对长芦缉私营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稽核所通过盐务署下达的各种政令,包括整顿缉私营办法、缉私营办事权限章程、新订私盐充公充赏办法等等相关资料(图4)。
专家解说:从长芦档案中可以看出,长芦缉私营的日常经费的花销、巡缉的区域、缴获的私盐、缴获的物品,逐渐地都有详细的记录了。从这个过程中又可以看出,长芦缉私营在盐务稽核总所、盐务分所和支所的领导下,财务制度越来越规范。
纪录片解说:整顿后的缉私营对缉私处置有了明确操作规范:缉私营失去了对于私盐的处置权,缉私所获私盐物品交由盐运署和稽核分所监督处置,并且所有缉私物品的处置过程,从拍卖到充公充赏等全程由稽核分所掌控,所有缉私案件无论大小,均须向盐运署及稽核分所汇报。
专家解说:长芦缉私营成立以后起了很大作用,至少在短期内增加了财政税收,使盐的生产和贩卖比较顺畅了,这应是起到好的作用,也应是盐务改革的内容之一。所以,丁恩成立了盐务总稽核所以后,在几个稽核分所都配备了同样的机构和人员,来考核鉴定或者是统计私盐的数量。这是一个制度上的改变,也代表了盐务的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最开始没有人监管,逐渐在总稽核所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地进行盐业管理的过程。
纪录片解说:1915年,为了对缉私营形成有效控制与监督,使各项费用管理更加节省与合理利用,稽核总所通令各盐区缉私营,缉私营的兵员设置、设卡地点、巡缉记录及私盐月报都要求定期按时上报稽核所,并对上报格式作了详细、明确的规范。缉私营的日常缉务得到了规范化的治理(图5)。
专家解说:稽核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跟盐务署在领导关系上没有互相的牵扯,跟地方政府也没有什么牵涉,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稽核系统)在中央是稽核总所,到各盐区是稽核分所,再到各盐区的各盐厂是稽核支所,是垂直管理,独立的系统,用人和奖惩制度,完全是自己的一套制度。而且,当时对盐务稽核所的管理,搬进了好多西方的管理理念。
纪录片解说:虽然丁恩的缉私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的缉私乱象,私鹽泛滥的问题,仍然在各大盐区普遍存在。私盐问题的发生,有着极为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
专家解说:私盐产生的重要根源就是引岸专商制,正是因为它的弊端的存在,是导致私盐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经历了多次的战争,尤其是长芦盐场这一带,华北地区老百姓极其贫困,这些为私盐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
纪录片解说:1930年,国民政府为保证税收,彻底整顿缉私业务,组建了长芦盐务税警,长芦缉私营由此退出历史舞台。1934年,国民政府又成立了税警局,自此长芦缉私队伍逐渐进入了近代化。
主持人:私盐的存在以及缉私工作的开展,是中国近代盐业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私盐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原因,甚至有一定的合理性,缉私管理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长芦档案中有关长芦缉私营的记载,我们可以认识到,长芦缉私营的发展历程是盐务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私盐泛滥的问题。古老的盐务运作体系,古老的盐业生产方式,无数环节都为私盐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伴随着盐务近代化的起步,中国盐业生产的近代化也应运开始,那就是精盐的诞生和近代制碱业的发展,而这两项事业的肇始都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范旭东。请看《档案话“长芦”》第八集《长芦蝶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