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对留守儿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2-04-15李培培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习作心理健康儿童

李培培

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留守儿童素养的重要手段。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是一所投入使用不久的县城新建小学,生源大多是刚进入县城居住的农村家庭孩子。这些家庭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孩子大多跟老人在家生活。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合理的引导教育,往往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的内心健康,对于成长中的这些留守儿童,教师的关爱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要在平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课文内涵,丰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诗歌、散文、寓言及童话故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就拿散文来说,尽管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现代散文不多,但往往都是经典的节选,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良性发展。

例如,课文《落花生》里面的父亲在和孩子们对话过程中提到尽管花生的作用很多,但最宝贵的是,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下的,只有接触的人才会知道,告诉孩子们从小树立做对社会有用之人的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机会,挖掘散文中的人物语言内涵,引导小学生感悟父亲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深化他们的内心感受,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小学语文中继承传统,优化课文教学,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教师才能因勢利导地启发、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健康、和谐、积极的发展。

二、解读人物形象,传递正能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政治性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力求尝试用真、善、美的事物净化学生思想,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题材内容丰富,我们不妨引导这些留守儿童用心去品读教材中正面的、积极的篇目,解读和展示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正能量,引领留守儿童不断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学习《生命生命》时,教师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将课文通读并了解大意之后,就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紧扣文本,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教师可先为学生出示婴儿用品,并配合课文创设情境,把他们带入文本。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感知可贵的、顽强的生命,引导他们在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同时,尊重因爱而孕育的生命,学会顽强应对困境。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的具体事例,并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自己对生命意义和态度的理解。通过这种入情入景的深刻解读,学生就能成功把握文本。同时引导学生从当下开始,用爱对待身边的所有生命,感受令人震惊的求生欲望,在生命中获得感动,形成内心积极的、正面的能量。

三、调动学生情感,感受人物的正能量

由于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只有适时引导,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他们与知识真情相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我不仅制作了PPT展示花生由种到收的全过程,而且还带了花生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尝花生,一边学课文,让他们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去。这样,他们理解文中父亲的话就更容易了。这样的课堂更像是一场茶话会,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了课文,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战斗的时间顺序,而后全班模拟表演,选五位同学扮演“战士”,其他同学扮演“敌人”和“撤退的队伍和群众”,课堂气氛大大活跃,学生参与热情极高,等“战斗”结束,五壮士的光辉形象也在孩子们心中树立。又如,教学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景阳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都从电视上认识了打虎英雄武松,对课文情节也很熟悉,我简单地引导学生通读文本之后,立即让学生即兴表演武松打虎这一激烈的打斗场面,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武松鲜明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四、实施科学评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应适时、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作为一名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中务必要坚持保护留守儿童自尊、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及不足,引导他们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信心。教师可科学应用自信评价方式,因为自信心是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知识的基本前提,而学生自信心得以树立的最大前提就是正确认识自我。

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以“说说我自己”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环节:同学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都是很多的,大家想一想自己身上有什么闪光点,并讲出它的意义。学生们跃跃欲试,很多学生都满怀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优点,原本自卑的学生也慢慢变得开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一种赏识的、发展的眼光去肯定学生们说出的优点,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肯定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从而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奋进的心理。

五、注重习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先组织学生们对习作要求加以研读,在把握习作要点之后进行全班的交流,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这种合作与自主相互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熟悉习作内容、拓宽习作思路、写出习作初稿,还能促使学生形成正向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自主与合群能力,培养积极人格。例如,在以“我心中的父亲”为题开展习作教学活动时,我特别关注班里的一名学生,她母亲在她年幼时就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信,父亲则常年在外务工,她被寄养在外婆家里,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尽管外表坚强无比,但她内心却非常孤独,十分依恋父亲。在习作中,她选择的材料感人肺腑,并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段,凭借细腻的笔调和深厚的情感,为大家展示出深爱女儿的慈父形象。她细致而真切的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自身内心情感发生的变化。于是我请她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谈一谈习作心得,其他学生则认真倾听,并发表评论。她的习作、她的朗读打动了教室里的每一名听众,她在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之后对自己的习作稿进行修改,并张贴到班级展示栏上。通过展示,她的习作热情被激发,自信心逐渐增强,这对其积极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大力挖掘语文教材里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适当加以渗透,才能较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这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习作心理健康儿童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