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2022-04-15郝莉
郝莉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开端,是学习知识,养成正确世界观,从而避开不良诱惑,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案例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联系,阐释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把知识讲到位,又保证课堂充满趣味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性趣味性
现代教育观认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更是一门充满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综合课,它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出发,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对语文的教育性和课堂趣味性展开讨论。实践证明,“教育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语文的教学效果,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只有将语文的教育意义,如培养爱国等情怀,融入充满趣味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学效果提升。
然而调查发现,现行的统编版教材仍有一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合得不够紧密,存在年代感。比如《父爱之舟》一课,作者家庭的拮据、求学经历的不易,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巨大的年代差异,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将教育性和趣味性融合,让学生在悟中学、在学中乐,学生就无法真正体验到文章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厘清语文教学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语文中的“美”缺少一种天然的感知。兴趣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中来,教师就需要在关注语文教育性的同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统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它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内容设置上,充满趣味性的篇目不多,实践活动也很少,因而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乏味感。要弥补这个不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丰富内容的趣味性,加大对文本内容扩展和发掘的力度,防止语文教学走进死胡同。教学中,教师要在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要设法搭建语文与生活有机融合的桥梁,实现语文生活化,真正地让语文学习成为一项学生享受的活动。
实践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学专家发出呼吁:语文教学需要落实“教育性”,摒弃一些经验和习慣的影响,更要增加趣味性,跳出教材限制,兼顾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实现“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融合,才能够完美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
二、如何贯彻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字词、句段、语法等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课上形成基本的语言认知,丰富小学生语文学习体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注重小学生语言表达、理解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不是机械训练读背能力,把语文教学模式化。
三、如何贯彻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其实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去挖掘其中隐含的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学习《牛郎织女》这一课,学生能够感受到神话传说的奇妙,在学习过程中既满足好奇心,又了解了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体会到十足的乐趣,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中,兴趣是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动力,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灵动。因此,我们要提升小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例如,教师在讲解《将相和》时,可以抓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演一演,亲身感受描绘的场景,用最直观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快乐的氛围中,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提升了一个层次。在玩乐中,学生丰富了精神世界,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自然而然地就会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调查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学重“教育性”或重“趣味性”的这种厚此薄彼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呢?现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
课堂上,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要着眼于对他们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深度。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鼓励学生自己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发现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狐假虎威》这一则寓言故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动物的心理,采用游戏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指出:“游戏是愉快原则,它是满足的源泉。”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动物的角色。在教学方式上,老师可以“动物们会怎么想?”为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内容容量大,生动有趣,能够把教学内容以一种新鲜的、活泼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既准确,又足够全面,是当下最有益于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之一。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性”与“趣味性”统一的最好办法。例如:学习《曹冲称象》一课时,对于称象的过程,由于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少,在头脑中无法还原当时的场面,我们就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生动有趣地展示称象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曹冲的聪明才智,又普及了科学知识。由此可见,多媒体更加有效地将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了起来,实现了“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2022年4月上第10期(总第110期)(三)合理组织,布置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师进行知识巩固和课后评价重要而关键的一种方式,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小学生的年龄介于6岁到12岁之间,该年龄阶段意志力,只有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布置作业,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去完成。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注重趣味性。
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爱玩的特点,布置口头互动性作业;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布置实践调查作业等。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目标不能准确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所以,在进行小学实践作业布置时,不能过分顺从学生的发展特点,一定要侧重基础知识层面,在为学生搭建浅层知识扶梯的基础上,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融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学生顺应时代发展所需,是当下发展的大势。
五、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探索,让我们渐渐发现语文教学就像养花一样,既要做到精心呵护,又要让花自由生长,教师要平衡心态,静待花开。小学语文教学有“教育性”,也有“趣味性”,这样才能为语文课堂注入一抹绿色,才能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将小学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其真正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卢筱.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探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12):16.
\[2\]刘显.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结合\[J\].新一代(理论版),2018(12):92.
\[3\]厉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6(10):84.
\[4\]李贵花.如何兼顾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教育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9):138139.
\[5\]卢玲.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博弈\[J\].语文课内外,2018(30):167.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