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看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

2022-04-14程秀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农产品物流

程秀娟

(1.开封大学 财政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双循环”的核心在于流通,必须把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抓。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时指出,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互为补充的关系。列宁意识到流通促进经济联系和经济增长,肯定了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农村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短板。斯大林曾说:“农民经济是工业的市场,正像工业是农民经济的市场一样。”发展农民市场,是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和购买力、改善工业生产和商品供给的首要前提,进而改善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1]。这是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首要任务。

农村物流是为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需要进行的物流支持和服务活动。农村物流包含农产品物流、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和农村再生资源物流[2],涉及生产、贮藏、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分级分拣等一系列物流活动。陈方健指出,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于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务水平、绿色化发展[3]。现阶段,在政府扶贫战略下,农村电商企业与农村物流企业存在博弈行为[3],能否发挥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农村物流运作系统,畅通农产品上行物流,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同时,农民消费呈现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成熟化特点,考虑到收入约束,农村物流的效率和规模影响农民的消费需求,阻碍国内国际生产与消费循环。

一、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4]48高效率意味着等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使用价值[5]。经济社会发展是为了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然而,马克思对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析,揭示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富更多地体现在生产的交换价值上,演变为货币这一形式。当货币或金钱成为衡量财富的单一标准时,逐利心理所导致的环境负面效应和社会福利损失便不难解释。这从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4]552中可以得到印证。然而“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6]。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来看,要追求高效率,更要追求高质量,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农村电商物流等业态都得到极大发展。但是,农村物流整体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农村物流要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

(二)实现增值和增收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说:“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 列宁进一步指出:“正是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条件的接近才创造了消灭城乡的对立的条件。”[7]要摒弃“工业只能布局在城市”的观念,要使农业和工业融合起来。这阐明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值的内在联系,即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其生活条件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是重要途径。物流业具有派生性需求和供应链服务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属性。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乡物流不平衡发展的二元形态。因此,农村物流既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能力为目标,又要发挥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畅通城乡微循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由此,农村物流高质量要兼顾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增长。

(三)实现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创新驱动在“双循环”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天生具有创造、创新的基因,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物流高质量发展并非简单地提高物流发展的质量,更加强调物流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模式。从创新驱动的角度看,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农民主体,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物流领域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马克思指出:“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4]355揭示了技术变革对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影响。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培育农民的企业家精神,技术赋能农村物流系统、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发展,能够提高发展质量。只有创新驱动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附加值、生产服务性、创新性的乡村产业才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企业才会在高利润驱动下投资于这些产业[8]10,赋能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决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决定农村物流发展质量。

二、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

(一)农产品受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双重影响,农产品物流存在挤出效应

农产品受季节性、地域性影响大,生产系统具有地理分散性和空间分异化,形成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特殊要求; 更具健康意识的消费者和环境政策的压力,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低、价格弹性高[8]137,这一经济特性扭曲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应,形成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贵大贱、大起大落”“谷贱伤农”或是安全健康农产品的供给不充足、不均衡。在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8.1%,远远低于社会物流总额16.8%的年均增长速度。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单位社会物流总额的物流成本,即指每单位社会物流总额所耗费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从2010年的5.7∶1降至2019年的4.9∶1,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均增速不断降低(见表1),物流业的降本增效取得成效。然而,从2015年到2019年的5年间,农产品物流的年均增速下降至4.7%,与工业品物流的差距加速扩大,同期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也有震荡性回落,年均增速为5.0%。而从农产品贸易的情况来看,自2016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上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限制了农产品出口规模。因此,农产品物流的潜在需求巨大,但是受到市场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双重影响,发展缓慢,“慢”和“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不能有效支撑起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

表1 2000—2019年中国农村物流增长情况(%)

(二)高附加值、生产服务性、创新性乡村产业发展不足,农村物流供给不足

农业农村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总数为283个。然而,以品牌经营、出口贸易、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发展不足,农产品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产出少,从事农产品专线物流、跨境物流的企业少,农村物流有效供给不足。2019年乡村就业人数为33224万人,总量持续降低,占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69.19%降至2019年的42.89%,而2018年乡村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达59.3%。这就意味着尽管城镇化进城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至城镇,但是在乡村,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积极性和能力仍有待提升,无法摆脱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虽然在2014年到2019年间,中国网络零售发展迅猛,农村网络零售增速不断加快,有效激发了农村电商物流需求,但农产品网络零售的发展缓慢,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村网络零售额比重低至22.4%(见表2),电子商务物流在农产品流通、农村日常消费领域的增长空间巨大。

表2 2014—2019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增长情况(%)

(三)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消费品物流有效需求不足

城乡收入差距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要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平等观,也没有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从2000年到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仅5.8%,几乎是城镇人均收入增速的一半,2005年以后,农民收入持续上涨,甚至是超过了城市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也超过了城镇人均消费支出(见表3)。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逐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城乡差距仍然存在,2019年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2.5倍。这意味着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进一步增强农民消费意愿,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同时,从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达5.7%,略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5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增长至14.5%,农村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农村消费品物流仍然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表3 2000—2019年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增长情况(%)

三、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创新驱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首创精神,发挥物流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创新效率。一方面,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鼓励农业领域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要普遍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领特色农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优质农产品投入产出效益,挖掘农村物流需求。另一方面,以物流领军企业为引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和创新带动能力优势,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业态创新。探索“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农厨对接”等农产品上行模式,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农村消费品物流组织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附加值延伸,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二)强基导向,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城乡双向联动发展

加强物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县域物流枢纽,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和综合运输通道,成为城乡双向一体、高效畅通的物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利用现有邮政、超市、电商服务站和交通通道等资源,引导农村物流资源和企业集聚、连片布局,提高农村物流的组织化、数字化、平台化水平,下沉乡村市场,与新型职业农民联动,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结合产业扶贫,鼓励、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常温仓储设施,以及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畅通农产品上行物流的“最前一公里”和进社区、城市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发展,完善农村绿色物流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设备和新能源材料,开展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配送、绿色装备、节能管理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生鲜农产品全程低温控制、物流作业全程监控管理、车辆货源有效匹配、智能规划配送路径等绿色物流运作模式。根据《关于公布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的通知》,全国已公布两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初见成效。结合农村物流的地域性强、配送距离远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技术突破,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提供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和推广应用,细化农村绿色物流政策措施。联合农村电商企业,开展电商物流的减量包装、可循环包装活动,制定绿色包装标准,研发绿色包装技术,解决过度包装、重复包装、二次包装问题。

(四)开放牵引,提高农村物流对外开放水平,畅通农产品循环通路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农产品的生产、仓储、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造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服务模式,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服务,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打通国内经济循环。依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跨境农产品业务,建设全国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提供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线上线下融合高效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支撑特色农产品延长供应链,挖掘贮藏保鲜、分级包装、海关通关等职能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撑“中国经济加强内循环、创新外循环”发展战略。

(五)共生共享,打造农村物流与电商扶贫的生态系统

在“数字+”模式下,打造农村物流的标准化、数字化、生态化服务,利用好空间集聚、物流联盟形成规模效应,探索“农产品基地直采直配”“仓储+干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中央厨房+食材冷配”“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改善消费者体验。推动农村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促进农民形成健康、营养、安全的消费观念,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以“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电商+物流”为主体的生态物流系统,实现特色农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让农村贫困户、贫困地区农民共享农村物流发展成果。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更是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旨在实现的三个内在统一关系,即:质量和效率的内在统一,增值和增收的内在统一,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的内在统一。农产品受季节性、地域性影响大,同时收入弹性低、价格弹性高,这一经济特性使得农产品物流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但是发展缓慢,“慢”和“贵”的问题突出。同时,高附加值、生产服务性、创新性乡村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村物流供需错配,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消费品物流有效需求不足。解决农村物流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创新驱动、强基导向、绿色发展、开放牵引、共生共享,实现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经济加强内循环、创新外循环的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高质量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