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资本主义:迈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批判 *
2022-04-14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文 卢 晗 / 译
卡尔 • 马克思于1818 年 5 月 5 日出生。100 年后,《马克思传》的作者,德国社会主义者和历史学家弗兰茨 • 梅林,在马克思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写道 :“卡尔 • 马克思百年诞辰指引我们从可怕的现世转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就像一束亮光穿透黑暗且厚重的云层 [……] 不知疲倦和夜以继日的批判 [……] 才是他的真正武器。 [……] 在其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础上继续研究,是我们在马克思百岁诞辰时向他致以的最崇高的敬意。”1Mehring, Franz: Karl Marx, In Franz Mehring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4: Aufsätze zur Geschichte der Arbeiterbewegung, Berlin: Dietz, 1918, pp.11-15.考虑到我们当今生活在一个以民族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的加剧扩张、新世界大战的威胁、环境、经济和政治危机为特点的可怕现世,在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之际,梅林的话语和百年前一样真切。
马克思首先是一位批评家和批判理论家,一位集批判的经济学、哲学、政治科学、社会学于一身的记者和革命活动家。同时,马克思也是一位批判的交往学者。然而,在激进的理论语境中,由于交往常常被忽视或被视作不重要的上层建筑,所以马克思批判交往学者的身份经常被大众遗忘。为此,鉴于交往资本主义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论证为马克思批判、辩证的交往理论提供了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以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一、交往的物质性:辩证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交往观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 马克思谈到了“非物质生产”的存在,2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上),人民出版社,第 442 页。它涉及书籍和绘画、艺术创作,作家、工程师以及“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作品。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上),人民出版社,第 443 页。在一篇报纸文章中,他将这类特殊的产品称之为“非物质商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某种非物质的东西,同它的物质构成无关的东西”。4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第 269 页。
根据这些假设,信息及其生产并非“物质基础”的一部分,而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马克思的特定思想的描述中,的确存在这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之间的二分。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将上层建筑定义为 :“包含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意识形态、道德、艺术的思想”。5Buhr Manfred and Alfred Kosing: Kleines Wörterbuch der Marxistisch-Leninistischen Philosophie [Fourth edition],Opl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1979, pp. 46-47.它把上层建筑理解为“社会赖以形成的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关系”,6Buhr Manfred and Alfred Kosing: Kleines Wörterbuch der Marxistisch-Leninistischen Philosophie [Fourth edition],Opl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1979, pp. 46-47.同时坚持认为上层建筑具有“制度的和理想的内涵”。7Buhr Manfred and Alfred Kosing: Kleines Wörterbuch der Marxistisch-Leninistischen Philosophie [Fourth edition],Opl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1979, pp. 46-47.问题在于,物质的问题是关于世界本源的讨论。假设世界上存在某种非物质的东西,那么一定可以分为两类——思想和精神。这一论断不仅仅意蕴玄妙、深奥,同时意味着精神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于宇宙中,而且人类的思想亦被视为独立于物质的存在。
然而,马克思并不经常使用“非物质”这一概念,相关论述主要集中在其手稿中。他主要运用“物质”的概念,来反衬“非物质”的概念。他在《资本论》中写道,“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22页。。他还提到了“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2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418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第 29 页。。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4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第 34 页。。
总之,以上论述表明信息和交往具备物质的形式,信息的生产是物质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当马克思谈到“人的物质交往”时,他不仅描述了人类的思维过程,而且强调了人类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将他们的思维建立起联系,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整体。马克思强调交往是“现实生活的语言”,提出信息和交往并非虚幻的或非物质的,而是人类日常生活、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但是,就像唯心主义的交往观把交往视为上层建筑一样,庸俗唯物主义交往观也未能避免同样的分析。庸俗唯物主义交往观的理想型代表,是斯大林关于语言学的著作 :语言“和上层建筑是根本不同的。语言不是某一个社会内部这种或那种基础,旧的或新的基础所产生的,而是千百年来社会历史和各种基础历史的全部进程所产生的”;语言“对社会是统一的,对社会全体成员是共同的。因此,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的服务作用,不是为一个阶级服务而损害另一些阶级,而是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为社会各阶级服务”,“而语言则相反,它是同人的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不仅同生产活动,而且同人的工作的一切领域(从生产到基础、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中的任何其他活动都有直接联系 [……] 所以语言的活动范围包括人的活动的各个领域,它比上层建筑的活动范围要广泛得多、领域也多得多”;“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从来就是并且现在还是对社会是统一的,对社会的一切成员是共同的。”总之,斯大林关于语言学的著作实现了一个意识形态目的 :他试图强调语言是民族的构成特征。例如,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斯大林强调“共同的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5Stalin Joseph V, Marxism and National Question, in stalin Works Volunu2, 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my House, 1913, P.306.然而,斯大林没有看到语言作为意识形态及它的支配性作用,而是将国家具体化了。为此,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者里奥 • 科夫勒( Leo Kofler)批评斯大林的语言方法是简单化且机械的 :
“斯大林首先注意到语言具有象征的技术性、语音形态学的一面,即它相对固定的一面。然而,他未经辩证法训练的眼睛无法看到那些被不恰当地称为‘文体学’的东西,而可以更好地将其称为语言的‘生命’,因为它是完全合理且真实的语言本质。斯大林的论著完全忽略了语言在这一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生命’构成了语言的意识形态,即语言不断流变的一面,更确切而言,体现了语言的意识形态性并由此而带来语言必然的流变。语言的技术性和生活性,就像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一样相互关联。”1Leo, Kofler: In Stalinismus und Bürokratie, in: Marxismus und Sprache. Neuwied am Rhein: Luchterhand,1970, pp.135-136.译自德文 :“Stalin bemerkt an der Sprache vornehmlich nur ihre zeichenhaft technische, ihre phonetisch-morphologische,also ihre relative starre Seite. Hingegen ist sein dialektisch ungeschultes Auge nicht in der Lage, das, was man sehr unzulänglich die‚Stilistik', etwas besser das‚ Leben'der Sprache bezeichnet hat, in ihrer vollgültigen, ja das wahre Wesen der Sprache ausmachenden Bedeutung zu erkennen. In seiner Schrift wird diese Seite der Sprache vollkommen vernachlässigt. In diesem‚Leben'liegt aber das veränderliche, weil ideologische, oder besser das ideologische und deshalb zwangsläufig veränderliche Moment der Sprache. Technik und Leben der Sprache verhalten sich zueinander wie Form und Inhalt”.
科夫勒认为斯大林只关注语言的句法和技术性,而忽略了它的使用、内容、语义和语用。语言的辩证法需要考虑到其形式和语义、技术性和文化性以及经济和非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交往具有物质性。但是如今这些理论方法却常常被人们忽视、遗忘甚至未曾被发现。雷蒙德 • 威廉姆斯( Raymond Williams )指出,众多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路径,被区分为经济和文化两方面,且存在“不够唯物主义”之嫌。2Williams Raymond,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 92.将“文化”从物质社会生活中分离是唯心主义的想法。3Williams Raymond,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 92.在这种唯心主义方法中,“智力和文化生产 [……] 似乎是‘非物质'的。”4Williams Raymond, What I Came to Say, London: Hutchinson Radius, 1989, p. 205.因而,威廉姆斯对将物质和思想分离的方法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此类方法要么首先出现“从物质生产到意识,再到政治和文化”的现象,要么假设在经济基础上建立了层次,要么语言和交往是生产的物质实践,因而威廉姆斯认为语言是“具有物质特征的文化秩序生产”。5关于交往概念如何与威廉的文化唯物主义相关的详细讨论,见 Fuchs Christian, Raymond Williams'Communicative Materialism,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0 (6), 2017b, pp.744-762.——作者注
乔治 • 卢卡奇( Georg Lukács )以其自身的目的论假设,论证了目标导向的生产是人类和社会的关键特征。对于卢卡奇而言,语言和交往是社会的关键特征,是一种能够促进社会进行再生产的综合体。6详细讨论参见 Fuchs Christian, Cri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New Readings of Lukács, Adorno, Marcuse, Honneth and Haberma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London: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Press, 2016a, Chapter 2.——作者注而费鲁齐奥 • 罗西-兰德( Ferruccio Rossi-Land )强调了交往的劳动特征;7参见 Fuchs Christian, Cri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New Readings of Lukács, Adorno, Marcuse, Honneth and Haberma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London: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Press, 2016a, Chapter 6.——作者注霍斯特 • 霍尔泽( Horst Holzer )则强调“人类以交往的方式进行生产,并以生产的方式进行交往。”1参见 Fuchs Christian, Preface: Horst Holzer's Marxist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riple C: Communication, Capitalism& Critique 15 (2), 2017a, pp. 686-725.
这种方法突出了交往的物质特征,意味着交往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组织、群体、以及其子系统等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交往同时与经济和劳动过程相同但又有所区别:与所有生产一样,交往有其目的性——它旨在建立社会关系。但是交往也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活动过程的差异特性 :它创造和传播意义,因此是一个意义创造的生产和活动过程。图 1显示了经济和非经济的关系,而交往则是跨越两个领域之间的过程。
图1 . 社会中经济与非经济的关系
交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而且也是社会生产。我们不像鲁滨逊在孤岛上那样单独地生产和交流,而是在公司、在共同体和在彼此合作过程中进行生产和交流。为此,马克思强调交往的社会特征 :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2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第 34 页。
交往和语言是社会性的,这也意味着一些已存在的物的名称被人类创造并用于交往,因为“他们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物,[……] 这些物对其有益”,3Marx Karl, Marginal Notes on Adolph Wagner's “Lehrbuch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In MECW vol.24, 1881, p. 539.“在他们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同时增加并进一步发展之后,他们将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这些物的整个类别命名,并通过经验将这些物与外部世界的其他部分区分开来。 [……] 因此 :人类实际上是从占用外部世界的某些物作为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开始的。随着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用语言描述自身的实践经历,即作为满足他们需要的手段,作为‘满足’他们的物。”1Marx Karl, Marginal Notes on Adolph Wagner's “Lehrbuch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In MECW vol.24, 1881, p. 539.
马克思批判社会学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及其他构成社会关系中的一切事物 :商品、资本、资本主义、劳动、货币、价值、阶级、剥削、统治、社会斗争、共产主义等都是社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将人比作商品 :
“在某种意义上,人很像商品。因为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像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因此,对彼得说来,这整个保罗以他保罗的肉体成为人这个物种的表现形式。”2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67 页。
马克思在此强调人是由社会关系所构成。通过将人隐喻为商品,他既不是说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能发挥作用并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是说所有社会关系都是一种交换形式。相反,他强调商品中体现的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一般社会的某些共性。在商品交换中,买者和卖者相互联系,平等地交换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创造的产品(如货币和某些商品)。交换的数量关系被建立。同时,任何商品交换和其他任何社会关系,例如使用的手段、内容、意义、文本和交往的影响一样,都具有人类社会性的一般特征。
社会关系需要生产和再生产。交往过程是社会关系进而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马克思强调语言和交往体现了社会关系,并且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关系。社会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它基于语言和交往的社会特征以及社会关系的交往特征。
“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第 122 页。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在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偶然落到荒野时,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就象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4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第 21 页。
“例如,就单个的人来说,很清楚,他只是作为某一人类共同体的天然成员,才把语言看作是自己的。把语言看作单个人的产物,这是荒谬绝伦的。同样,财产也是如此。语言本身是一定共同体的产物,正象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而且是它的不言而喻的存在一样。”5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第 489 页。
图 2 展示了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交往模型:社交活动诞生于人类交往,并不断进入新的交往过程,使社交成为一个开放的整体。人类生产、再生产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群体、组织、制度、子系统、社会)一次又一次地以自我反思的方式进入新的交往过程。这个交往过程是对社会结构的创造和再创造。换而言之,社会是一个不断从结构和人类能动性的辩证法中出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交往作为一种中介渗透到生产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共同创造了能够支持和约束人类行为的社会结构,由此也使辩证法不断地渗透进自身的再生产过程中。交往过程是一种生产性的中介过程,它将结构和能动性的辩证法组织成开放的整体。
图2 . 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交往模型
马克思不仅分析了交往过程,还分析了交往方式和文化 / 交往劳动在资本主义中所起的作用。
二、资本主义中的交通工具和交往劳动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技术章节“机器和大工业”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辩证性的技术概念。他强调资本主义技术具有自相矛盾的特点 :它为所有人的合作和福利带来了新的潜力,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是一种剥削和统治的手段。资本主义技术是两面性的、模棱两可的和自相矛盾的。1详细讨论参见 Fuchs Christian, Raymond Williams'Communicative Materialism,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0 (6), 2017b, pp.744-762.马克思对技术和社会的辩证批判让我们今天在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工业 4.0 、人工智能等时代,能够避免产生颂扬每一项科技创新并且对科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加批判的技术乐观主义,以及与技术作斗争并希望回到没有现代技术,仅由劳动塑造的社会的技术悲观主义。进步技术和政治交往的重点是将生产资料和交通工具融进特定的生产过程中,朝进步的方向挪用、改造、重新设计、再塑造,这需要随着技术变革而进行社会变革。
因此,马克思一方面强调资本主义技术的主导作用 :“新生产力的任何发展同时也成为反对工人的武器。例如,交通工具的一切改进都加剧不同地区工人的竞争,使地方性竞争成为全国性竞争,等等。”2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第 642 页。“不论是机器的改进,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交通工具的改良,新的殖民地的开辟,向外移民,扩大市场,自由贸易,或者是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都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第 10 页。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现代技术可以被挪用和转化。例如,他写道,“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4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第 218 页。有可能促进“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5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第 218~219 页。
马克思强调,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与技术和交通(交通工具)的发展存在辩证关系。技术并非随意发展的。在阶级社会中,它们的出现是由特定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塑造的。同时,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是不确定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
资本主义达到了它试图克服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以避免危机和持续积增。“资本是力图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种无止境的和无限制的欲望。”6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第 299 页。资本积累需要 :(1)劳动力;(2)生 产资料(原材料、技术、基础设施);(3)商品市场;(4)资本和资金投入。全球化和帝国主义的战略是降低获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入新商品市场以及资本输出和资本投资等机会成本。新的交通运输技术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媒介和结果 :“工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尤其使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即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成为必要。 [……] 交通运输业是逐渐地靠内河轮船、铁路、远洋轮船和电报的体系而适应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7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441 页。互联网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阶段变得如此重要,这并非偶然。
生产全球化延长了资本的周转时间,即生产和销售商品所需的总时间,因为商品必须从此处运输到彼处。因此,资本主义努力在交通运输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以加快商品的生产和分配以及资本的流通,“一切经济最终都归结为时间经济”。1Marx Karl, Grundrisse, London: Penguin, 1857/58, p. 173.
资本主义是由扩张和积累资本与权力的驱动力塑造的。资本主义固有的帝国主义特征要求对劳动力的剥削、商品销售和政治统治进行跨时空的组织。因此,资本主义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使得资本主义机构在短时间内跨越长距离的空间成为可能。此外,资本主义有一种加速的趋势,这种加速趋势是基于在更短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的原则。同时也意味着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和消费更多商品、做出更多决策并增加更多体验。
作为一种加速趋势,资本主义积累逻辑将加速度、全球化和金融化过程称为资本主义战略,亦即大卫 • 哈维( David Harvey )所说的旨在暂时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危机趋势的时间、空间和时空修复。“时空‘修复’ [……] 是对通过时间延迟和地理扩张来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一种特殊解决方案的隐喻”2Harvey David, The New Imperi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115.。资本主义倾向于从地理上将危机延缓至未来,却一次又一次地将自身推到危机的边缘。新技术的发展被嵌入到寻找资本主义内在危机趋势的时空修复中。人类、信息和商品的运输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关键特征。因此,交通运输工具在积累的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引述表明了马克思认为“通过交通运输工具缩短时间和空间”现象的重要性 :
“如果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和随之而来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缩短了一定量商品的流通时间,那么反过来说,这种进步以及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开拓越来越远的市场,简言之,开拓世界市场的必要性。运输中的商品会大大增长,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处在商品资本阶段、处在流通时间内的那部分社会资本,也会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加。与此同时,不是直接用作生产资料,而是投在交通运输工具以及为运用这些工具所必需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上的那部分社会财富,也会增加。”3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279 页。
“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4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4 页。
“因而越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生产来说就越是重要。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因此,创造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资本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既然直接产品只有随着运输费用的减少才能在远方市场大规模实现,另一方面,既然交通工具和运输本身只有在使必要劳动得到补偿而有余的大规模交换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价值增殖的领域,成为资本所推动的劳动的领域,那么生产廉价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条件,因而这种交通运输工具就由资本创立出来。”1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第 16 页。
马克思不仅描述了资本主义中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还描述了由于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的需要,知识和交往的生产是如何发展的。提高生产力需要科学进步和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知识和交往劳动重要性的日益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预测了当今部分学者所提及的信息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或认知资本主义的出现。他在一般智力范畴的语境下提到 :“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2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第 220 页。
同样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了传播工业对资本主义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专注于“移动商品和人员,以及仅传递信息——信件、电报等”的“传播业”是“在经济上重要的”。马克思写道,有些资本家“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劳动的一切新发展中,以及这种新发展通过结合劳动所取得的社会应用中,获得最大利润”。3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119 页。如今,这些资本家包括苹果、AT&T、Verizon、微软、Alphabet / 谷歌、康卡斯特、日本、软银、IBM、甲骨文、德国电信、亚马逊、西班牙电信等跨国通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经理和股东。
信息社会理论的理想类型方法是丹尼尔 • 贝尔( Daniel Bell )所用的分析方法,他声称信息生产已经在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从根本上将社会转变为一种新形态。马克思主义者对类似方法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方法会带来忽视和淡化资本主义连续性的危险。因此,新自由主义理论家经常对从根本上使一切变得更好的新技术大加赞赏。但是,为了避免技术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只是忽略交往技术和信息生产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关键在于今天我们受到了许多资本主义的相互影响,包括数字资本主义、传播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流动资本主义、超工业资本主义等。4Fuchs Christian,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pp. 135-152, Chapter 5.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迈克尔 • 哈特( Michael Hardt )和安东尼奥 • 内格里 (Antonio Negri )提出的说法,是基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的概念,强调了资本主义知识的兴起。“一般智力是由积累的知识、技术和诀窍所创造的集体的社会智力。劳动的价值由此通过对新生产力的占有和自由使用,由新的普遍的、具体的劳动力实现。马克思眼中的未来即我们的时代。”5Hardt, Michael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364.“正如在前一个时代列宁和其他帝国主义批判者承认国际公司合并为准垄断企业一样(铁路、银行、电力等),今天我们正在目睹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建立和合并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准垄断。”1Hardt, Michael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300.哈特和内格里是为数不多的认真对待交往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的激进理论家。
马克思极有远见地洞见了互联网的出现。他设想了一个能够建立“相互联系”的系统,其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有关所有其他人的活动的信息并尝试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活动”,并“由此引入了联系,其中包括消解旧观点的可能性”,2Marx Karl, Grundrisse, London: Penguin, 1857/58, p. 161.马克思在这里不正是对互联网进行了完美的描述吗?那么,我们能说是卡尔 • 马克思发明了互联网吗?
马克思为奠定交往批判理论基础所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三、意识形态是拜物教的交往,拜物教是意识形态的交往
马克思批判性地将意识形态理论化,并对宗教、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进行了意识形态批判。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强调意识形态制造幻觉,具有欺骗性,并批评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 :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开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开那需要幻想的处境。”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第 1 页。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信仰是统治社会的意识形态表现。他批评布鲁诺 • 鲍尔 ( Bruno Bauer ) 和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 ( Ludwig Feuerbach ) 等左翼思想家止步于对宗教的批判,而没有看到它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对马克思来说,“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4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第 1 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当代德国哲学的自我理解和对左翼时代的批判而撰写的草稿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并且“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5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第 29-30 页。很明显,马克思在此根据黑格尔关于本质与表象的辩证法来构思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使存在看起来与实际不同。它将世界的真实本质和状态隐藏在虚假的外表之下,并将这些假象作为真理和本性进行交往。意识形态使存在表面上看起来是直接的,但实际上却是虚幻的现实,其简单性隐藏了无法直接体验的世界的潜在复杂性。黑格尔认为,“事物的直接存在 [……] 就好象一个表皮或一个帷幕,在这里面或后面,还蕴藏着本质。”1[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80年,第242页。对于黑格尔来说,蕴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理是世界逻辑的一部分。相反,对马克思来说,蕴藏、自然化和使真理消失的过程是阶级社会的内在表现和实践。
③Antonio Capobianco and Hans Christiansen,Competitive Neutrality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Challenges and Policy Option,p.11,OECD Publishing,2011.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洞悉了蕴藏在意识形态背后的权力关系,并将统治自然化为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商品是“神秘的”和“很古怪的东西”,“可见,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2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9 页。
资本主义的结构本身使商品、资本、货币、阶级等成为社会的自然属性。由于资本主义的分工和中介性质,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直接体验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面对的是作为物的商品和货币,而其生产过程及阶级关系却是被隐蕴藏起来的。因此,资本主义在其生产的实践中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性。拜物教是意识形态的,就像意识形态是拜物教的一样 :意识形态将某些可变的社会关系拜物化为静态的、不变的、自然的、类似物的实体。
商品与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的语言和交往联系在一起 :“商品就其本身来说是超越一切宗教、政治、民族和语言的限制的。它们的共同语言是价格,它们的共性是货币”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第 142 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格(商品平均价值的货币表达)和价值是商品的语言 :
“我们看到,一当麻布与别的商品即上衣交往时,商品价值的分析向我们说明的一切,现在就由麻布自己说出来了;不过它只能用它自己通晓的语言即商品语言来表达它的思想。为了说明劳动在人类劳动的抽象属性上形成它自己的价值,它就说,上衣只要与它相等,从而是价值,就和麻布一样是由同一劳动构成的。为了说明它的高尚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它的浆硬的物体,它就说,价值看起来象上衣,因此它自己作为价值物,就同上衣相象,正如两颗豌豆相象一样。顺便提一下,除希伯来语之外,商品语言中也还有其他许多确切程度不同的方言。例如,要表达商品 B 同商品 A 相等是商品 A 自己的价值表现,德文 Wertsein 〔价值,价值存在〕就不如罗曼语的动词 valere,valer,valoir〔值〕表达得确切。”4译文参照《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66~67 页。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资本主义有其特殊的资本主义交往形式,表现为物和人之间的交流。销售过程是一种非人性化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互动,但商品通过其价格和广告与人对话。商品形式作为资本主义的交往媒介,由于其拜物教性质,它蕴藏了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人类在其中进行交往生产和生产性交往,并构成和再生产阶级关系和剥削。商品形式是一种物化和拜物教的交往形式,它以物的类别和价格与人对话。霍斯特 • 霍尔泽( Horst Holzer )在此语境中强调,“商品的交往性和交往的商品性”构成了“整个社会层面虚幻综合的基础”1译自德文 :Der“Kommunikativ-Charakter der Waren und der Warencharakter der Kommunikation“sind die ”Basis einer scheinhaften gesamtgesellschaftlichen Synthese”.。商品形式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而且体现出了商品和资本是整个社会的自然组织形式。考虑到商品在资本主义中的物化和异化状态,交往的商品形式(广告作为受众 / 用户商品,交往劳动力作为商品,获取信息和交往作为商品,交往内容作为商品,交往技术作为商品等)也可以作为交往的自然属性出现。
“嵌入在商品中的社会生产关系系统地被我们的双眼所屏蔽。事实上,商品的真正含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中被清空了”2hally Sut,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Essays in Culture, Media, & Politics, New York: Peter Lang, 2006, p. 88.。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商品拜物教清空了商品的真正含义,并使组织商品生产的真正交往过程及其权力结构变得不可见。广告是一种拜物教交往的形式,它向商品赋予并传播人为的意义。“生产清空,广告填充。”广告强有力的影响在于,对商品的介绍并提供了有关商品和经济的含义。它通过各种策略来达到效果,例如黑魔法,一种商品交往策略,其中“人会经历突然的身体变化”或者“商品可以用来吸引他人”;“广告的真正功能不是给人们提供信息,而是让他们感觉良好”。广告是宗教的一种世俗表现形式,是一种神奇的传播系统。广告是一种商品拜物教系统 :它通过对事物的消费来保证满足和幸福。广告是通过商品消费来宣传人类幸福的意识形态。但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充当商品宣传的意识形态交往形式。它也是一种奇特的商品,它是通过利用观众和用户的劳动来创造注意力和数据的。
马克思在对詹姆斯 • 穆勒( James Mill )的《政治经济学要义》的评论中明确指出,商品语言不是一种真正的交往形式,而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异化交往类型。在资本主义中,语言和交往在意识形态上被扭曲、物化和自然化 :
“我们彼此进行交谈时所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我们的彼此发生关系的物品。我们不懂得人的语言了,而且它已经无效了;它被一方看成并理解为请求、哀诉,从而被看成屈辱,所以使用它时就带有羞耻和被唾弃的感情;它被另一方理解为不知羞耻或神经错乱,从而遭到驳斥。我们彼此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这种本质的直接语言在我们看来成了对人类尊严的侮辱,相反,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倒成了完全符合于理所当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认可的人类尊严的东西。”3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第 36 页。
当今世界各地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转变是新民族主义的出现。在当代资本主义中,新自由资本主义已转变为以新民族主义和政治现象为标志的新专制资本主义1新专制资本主义的例子有:唐纳德 • 特朗普(美国)、英国脱欧、雷杰普 • 塔伊普 • 埃尔多安(AKP,土耳其)、维克多 • 奥尔班(Fidesz, 匈牙利)、海因茨 • 克里斯蒂安 • 斯特拉赫(Heinz Christian Strache,奥地利自由党)、诺贝特 • 霍费尔(Norbert Hofer,奥地利自由党)、塞巴斯蒂安 • 库尔茨( Sebastian Kurz,奥地利人民党)、德国另类党(德国)、纳伦德拉 • 莫迪(Narendra Modi,印度人民党)、罗德里格 • 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PDP-Laban,菲律宾)、玛丽娜 • 勒庞(Marine Le Pen,法国国民阵线)、海尔特 • 维尔德斯(Geert Wilders,荷兰自由党)、奈杰尔 • 法拉奇(Nigel Farage,英国 独立党)、贾罗斯瓦夫 • 卡钦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波兰法律与正义党)、安德烈 • 巴比什(Andrej Babiš,捷克不满公民行动, 共和国)、芬兰人党(芬兰)、金色黎明党(希腊)、尤比克党(匈牙利)、丹麦人民党、瑞典民主党, 等等。,分析威权资本主义的新形式,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交往和意识形态理论的一项关键任务。它通过各种媒体传播,不仅包括传统媒体(报纸、演讲、电视、广播),还包括移动媒体、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主要涉及对意识形态结构的分析,包括其社会原因以及可能构成替代方案的社会斗争。
右翼威权主义的特征包括层级领导、朋友 / 敌人计划、敌友对立计划、父权制以及军国主义信仰、法律和秩序的信仰作为应对冲突的手段。2Fuchs Christian, Digital Demagogue: Authoritarian 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Trump and Twitter, London: Pluto, 2018.右翼专制意识形态将难民、移民、外国人、外国政府或其他群体视为威胁其社会凝聚力和 / 或文化的国家敌人。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通过反对外敌来构建资本和劳动的虚构民族统一体,从而分散人们对如何以阶级、剥削和统治为基础的社会问题的注意力。民族主义似“一层朦胧的面纱”,“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一定的历史内容隐藏”3Luxemburg Rosa, The National Question: Selected Writings,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6, p. 135.。作为一种政治拜物教,它以“自我”身份(民族人民)的形式与其他民族进行交往,并将他们同敌人(外来者、其他民族、移民、难民等)区分开来,而这些所谓的敌人包括:入侵者、外星人、亚人、野人等。
马克思并没有把意识形态和拜物教的分析局限在经济上,他同时批判了像民族主义这样的政治拜物教。例如在 1870 年,马克思讨论了民族主义在分散对阶级斗争的注意力和使统治阶级受益方面的作用。他分析了在一国工人阶级中制造虚假意识,从而使其憎恨移民工人和殖民地工人。他特别谈到了关于爱尔兰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问题 :
“爱尔兰是英国土地贵族的堡垒。对爱尔兰的剥削不仅是他们的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力量。[……] 而最重要的是 :英国所有的工商业中心的工人阶级现在都分裂为英国无产者和爱尔兰无产者这样两个敌对阵营。普通的英国工人憎恨爱尔兰工人,把他们看作会使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的竞争者。英国工人觉得自己对爱尔兰工人来说是统治民族的一分子,正因为如此,他们就变成了本民族的贵族和资本家用来反对爱尔兰的工具,从而巩固了贵族和资本家对他们自己的统治。他们对爱尔兰工人怀着宗教、社会和民族的偏见。[……] 报刊、教堂讲坛、滑稽书刊,总之,统治阶级所掌握的一切工具则人为地保持和加深这种对立。这种对立就是英国工人阶级虽有自己的组织但没有力量的秘密所在。这就是资本家阶级能够保存它的势力的秘密所在。这一点资本家阶级自己是非常清楚的。”1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人民出版社,第 654~656 页。
对马克思来说,克服意识形态需要克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剥削和统治。
四、结 论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交往批判理论涉及许多要点,包括 :
• 交往是一个物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群体、组织、机构、社会和社会性进行生产和再生产。
• 社会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它基于语言和交往的社会特征以及社会关系的交往特征。
• 交往具有经济和非经济性的特征。
• 马克思通过技术与社会的辩证法来反对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包括交通工具)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矛盾的特性。
• 技术并非随意发展的。在阶级社会中,它们的出现是由特定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塑造的。同时,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是不确定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
• 马克思强调,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与技术和交通(交通工具)的发展存在辩证关系。
• 提出一般智力的概念后,马克思预测了交往 / 信息 / 数字 / 认知资本主义的出现。
• 马克思批判地将意识形态理论化为拜物教的交往形式。意识形态将世界的真实本质和状态隐藏在虚假的外表之下,并将这些假象作为真理和本性进行交往。它将世界的真实本质和状态隐藏在虚假的外表之下,并将这些假象作为真理和本性进行交往。
• 资本主义有其特殊的资本主义交往形式,表现为物和人之间的交流。销售过程是一种非人性化的交往形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互动,但商品通过其价格和广告与人对话。商品语言不是真正的交往方式,而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异化和异化的交往方式。
• 在资本主义中语言和交往的拜物教性质不仅局限于经济,还延伸到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国家、官僚、执政党、民族、民族主义、战争、种族主义等通过意识形态表现为人类交往和社会的自然形式。
争取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斗争是争取“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人道主义”“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这样的社会将是一个真正的交往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社会关系不会受到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和剥削的影响,而是由基于社会共同控制而共同行动、生产、决定和共同生活的人类共同体所控制。基于共同体的交往意味着使社会具有共同点。这是一个共通的过程。1译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第 120 页。
现代语言中的“交往”一词,源自拉丁语动词“communicare”和名词“communicatio”。Communicare 的意思是分享、通知、团结、参与,从字面上理解是使某些事物变得普遍。一个他律的和阶级分化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特殊控制的社会。相比之下,为平民而斗争的目的是克服阶级和他律,使社会成为共同控制的领域。在平民经济中,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在平民政体中,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塑造和参与集体决策。在平民文化中,每个人都得到认可。在这种参与式民主中,人类作为一种共同的声音进行交流。他们共同拥有、共同决定并相互认可。
交往社会并非单纯的有人类交往才发生的社会,因为人类必须在所有社会中交往才能生存。一个交往社会也不是一个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和信息 / 交往技术已经成为结构化原则。交往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交往的本义是以物的普遍化为其组织原则。社会以及交往的存在与交往的本质相对应。交往社会是一个共同控制的社会,交往被扬弃,从社会性生产的一般过程转变为社会赖以建立的原则。一个交往型社会也实现了communicare(沟通,使共同)和 communis(社区)的同一性。社会成为平民的共同体。这样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基于平民的媒体能够实现“主要自由 [……] 不在于交易”2Marx Karl,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Rhine Province Assembly. First Article. Debates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Assembly of the Estates,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In MECW Vol.1, 1842, p.175.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