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佛桃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2-04-14赵德三彭兵王兵单阵张忠举
赵德三,彭兵,王兵,单阵,张忠举
(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
肥城桃因产于肥城而得名,又名肥桃、佛桃,栽培历史悠久,与河北深州蜜桃、江苏阳山水蜜、浙江奉化水蜜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名桃。肥城佛桃以个大味美,营养丰富,香气浓郁享誉海内外,被称为“群桃之冠”,20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栽培面积达到2 000 hm2(3万亩)。而2018年肥城市桃种质资源调查时,面积降至133.33 hm2(2 000亩),且果实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佛桃作为名、优、稀桃品种应有的声誉。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佛桃生产在选种育种、栽培密度、土肥水管理、采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肥城佛桃的对策。为肥城佛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肥城佛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选种育种工作未有突破
肥城佛桃已有1 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栽培过程中,果农通过观察比较,选择色、香、味俱佳,产量高的单株进行繁育,促进了优质佛桃的延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在肥城市所有佛桃园中,进行了优株选育,选出了黑牛山5号,尚里3号,玉皇山17号等优良单株,在全市推广发展,提升了佛桃的产量和品质。从那以后选种工作趋于停滞,再未进行大规模的选种工作。上述优株经过长期的栽培后,品种出现退化,果品产量和品质均有下降,影响了佛桃的声誉。20世纪90年代后期,肥城桃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进行了佛桃杂交育种工作,选育出了王子、暑红、早红、胭脂红4个品种,但品质与传统认知佛桃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1.2 栽植密度不合理
为了早结果,提高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15年前后,佛桃栽培普遍采用4 m×4 m、4 m×5 m的株行距密植栽培。成园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性变差,结果部位外移,背阴和树冠中下部果实见不到阳光,不能正常成熟,桃果品质下降,优质桃果减少。
1.3 天气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加剧,夏季多雨带北移,北方降雨明显增多。据肥城气象台的资料显示,基本是以2003年为分界线,之前正常年份8月下旬至9月上旬,佛桃成熟期阴雨天少,阳光充足,天气炎热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佛桃果实成熟好,香气浓郁,商品性高;2003年之后佛桃成熟时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阴雨天气增多,阳光减少,土壤含水量高,佛桃不能正常上浆成熟,失去固有的色香味,个别年份降雨量大,桃果在树上即发生内部变褐现象,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1.4 肥水管理不当
20世纪80、90年代,果农家里喂养猪、羊等牲畜,产生的圈肥用来给桃树施肥,达到“斤果斤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行旧村改造,养猪养羊的农户减少,产生的圈肥不足,桃树施用的有机土杂肥减少,加上长期的土壤清耕,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佛桃正常单果重300~350 g,400 g以上的较少。近20多年来,客户偏好大果,果个越大价格越高,于是果农在果实膨大期大量施用速效化肥催果,造成佛桃单果重多在450 g以上,个别的超过500 g。桃树本身结果多,果个又大,供给营养跟不上,果实中糖分等内容物少,水分多,就没有了原有的口味。
1.5 种植分散,从业人员老龄化
佛桃喜背风向阳的山间(山前)沟谷地、梯田阶地。目前主要种植于肥城中部新城、仪阳、桃园3个乡镇的丘陵山地。据2018年桃种质资源调查统计,全市集中连片0.13 hm2(2亩)以上的佛桃园仅有30多处。现在的佛桃种植户一般经营面积0.07~0.13 hm2(1~2亩),多的0.33~0.4 hm2(5~6亩)。单片桃园中种植有多个桃品种,佛桃分散其中。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布局,生产成本高、产业化水平低,果农劳动强度大。近十几年随着生产物资的价格上涨,许多桃农不舍得投入,土肥水管理粗放。果实采收后便放任不管,即便是遇秋冬季干旱年份也不及时浇水,影响花芽分化质量,造成第2年产量低,收益更差。许多果农陷入投入少收益低,投入再减少收益更低的不良循环。现在佛桃种植者平均年龄近60岁,缺少年轻人,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管理科技化程度不高,新技术普及困难。
1.6 套袋对果实的影响
2000年以前,佛桃果实不套袋,在自然状态下生长期长达5个多月成熟。2000年以后逐步开始套袋栽培,桃果生长中后期,有3个月时间在果袋中生长,一般8月15日以后才破袋,果面光滑鲜亮,然而果实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期变短,影响了果实有机物的积累和转化,果实好看不好吃。据测定,套袋果相比不套袋,桃果实低1.5~2个糖度。
1.7 采摘时期和方式不当
佛桃成熟期为8月底至9月上旬。成熟的佛桃呈米黄色,香气浓郁,柔软多汁。果农一般在8月25号之前,佛桃八成熟时就开始大量采摘,通过电商等途径销售。佛桃没有后熟现象,在九成熟以上时固有的风味才能完全表现出来。八成熟的佛桃像萝卜,果实发青、发脆,没有甜度和固有风味,口感差,销售后影响了佛桃的声誉。
采摘佛桃,多是用手直接捏住桃果把果柄拧断,容易在佛桃果子上留下5个手指印。成熟的桃果,由于果肉受到挤压,有手指印的果皮下面果肉很快变褐、腐烂,失去桃果商品性。
2 佛桃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育种选种工作
加强与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展佛桃育种研究,以优株佛桃进行杂交育种,选择表现优异的单株,筛选出新品种。加强佛桃种质资源普查力度,搜集表现良好的单株,在佛桃成熟期,请相关专家对选出的单株进行综合评价,将性状优异的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采用传统肥桃育种办法,通过实生繁殖,优中选优的方法,选育佛桃良种,提高佛桃品质档次。
2.2 研究避雨栽培技术
依托康顿农业等龙头企业建设智能避雨棚、日光温室棚及配套设施,试验攻关如何在阴雨天气多的年份,保证佛桃品质的避雨栽培技术,解决佛桃成熟期因阴雨天气多、土壤含水量高、光照不足而影响佛桃品质的问题(图1)。
图1 佛桃避雨栽培
2.3 改革种植模式
以康顿农业、正大果业现有果园为模式,建设佛桃产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引领新建桃园,引导佛桃种植户,进行土地流转,连片规模发展,按照肥城桃研究所编著的《佛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行宽行栽植、Y形或自然开心形整形、起垄栽培、行间生草、水肥一体化等栽培模式,打造现代化新型桃园。现有老佛桃园,已经郁闭的进行改良改造,实现果园通风透光。
2.4 社会化服务
探索开展佛桃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尊重农户意愿、保障农户权益的前提下,发展果业生产服务组织,开展打药、修剪、施肥等佛桃生产关键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采取种植、投入品采购、果品包装、果品质量溯源、文化培育五统一的标准化模式,实现佛桃生产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解决果农想解决而难解决的问题。
2.5 实行不套袋栽培
佛桃在上千年的栽培史中,套袋时间只是近20多年。不套袋栽培时期生产出的佛桃品质极优,驰名中外,而套袋栽培反而降低了果实品质。建议佛桃生产中逐步恢复传统不套袋栽培模式,让果实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提升佛桃果实品质。
2.6 加强肥水管理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果园施足基肥,每666.7 m2开沟或撒施猪、羊、牛等腐熟圈肥3~5 m2,配合施用复合肥,微肥,少施氮肥;果实膨大期禁止施用氮肥催果;膨果期追施豆肥每株7.5~10 kg,同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1~2次,提升佛桃的含糖量和香气。秋季干旱时及时浇水,促进果树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可进行果园行间生草,种植毛叶苕子、苜蓿、三叶草等(图2)。
图2 佛桃宽行栽培、行间生草
2.7 适期采摘
禁止佛桃采青,待九成生理成熟时分批次采摘。先采外围见光好成熟度高的果,待背阴和内膛果成熟后再采,做到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销售一批。采摘严禁用手捏果,而用带把的采果网套,左手从下向上套住果实,右手用剪子剪断果柄,轻放到带有包装物箱子内出售。
2.8 宣传推介佛桃
依托佛桃产业协会,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佛桃的宣传;鼓励企业、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微信、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做好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建设佛桃品牌运营平台,发挥品牌效应,宣传品质至上的理念,引导生产者、消费者由注重果个向注重品质转变,实施佛桃优质优价、品牌溢价,扩大优质佛桃市场占领率;完善仪阳刘台村、新城尚里村的佛桃美好历史传说、创意景点景观建设,开展春季赏花游,秋季果园采摘活动,挖掘佛桃文化底蕴,编印佛桃文化故事宣传资料,全面展示千年佛桃历史文化。
2.9 延长产业链条
依托以佛桃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研发佛桃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推行鲜果分选分级销售。改变只卖鲜果的模式,研究佛桃鲜桃贮藏,加工果脯、果汁、果酒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的桃木工艺品,实现佛桃全产业链的开发利用。
2.10 强化政策支持
佛桃是肥城特色名优特产,建议市政府部门在现有专项资金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佛桃育种、桃园新发展、果品培优、 老佛桃园的传承保护。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佛桃发展,推动佛桃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