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14

医药前沿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证候例数

刘 冬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北京 10008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之为“不寐”,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难以维持有效睡眠等,对白天活动有明显影响。失眠可由精神心理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也可无明显诱因,临床根治困难,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人失眠率高达30%~60%,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2]。失眠虽不致命,但长期失眠对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影响巨大。西医多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使用或滥用可造成明显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率高,整体疗效不佳[3]。中医认为,阴阳失调、脏腑亏虚是发病之本,气血郁滞与失眠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血行不畅,则气血失和,致肝不藏血,心失所养,不寐而作[4]。因此,临床治疗应重视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本次选取100 例失眠患者,分组观察,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1 年3 月我院治疗的100 例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5 ~76 岁,平均年龄(51.4±11.8)岁,病程1 ~12 年,平均(6.4±2.6)年;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3 ~78 岁,平均年龄(51.9±12.3)岁,病程1 ~14 年,平均(7.0±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检查、症状表现等确诊为失眠症;②入睡时间>30 min,觉醒≥2 次,总睡眠时间不足6 h,自觉睡眠质量差;③PSQI 评分8 ~18 分;④病程≥6 个月;⑤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排除标准:①排除长期酗酒、嗜食浓茶咖啡;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药物过敏;④近2 周内使用过镇静安神类药物;⑤因心理或躯体疾病所致失眠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 mg/d,晚间睡前服用,连用2 周。观察组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15 g、赤芍15 g、丹参15 g、桃仁10 g、黄芪15 g、柴胡10 g、桔梗10 g、牛膝9 g、生地15 g、枳壳15 g、党参10 g、甘草9 g,1 剂/d,水煎2 次至200 mL,早晚各服用2 次,治疗2 周[5]。

1.3 观察指标

(1)根据PSQI 评分减分率判定疗效。治愈:睡眠恢复正常,PSQI 评分减分率≥50%;好转:睡眠质量有所提高,PSQI 评分减分率≥30%;无效:睡眠质量无好转,PSQI 评分减分率<30%[6]。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评估PSQI 评分,共7 个因子,每个因子0 ~3 分,总分0 ~21 分,>5 分考虑存在睡眠障碍。(3)治疗前后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失眠、心悸、心烦、神疲乏力、头晕、健忘,每项0 ~3 分,得分越高证候越严重。(4)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因子IL-1β、IL-6、TNF-α,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及PSQI 总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及PSQI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效率 睡眠时间观察组 50 治疗前 1.87±0.52 2.09±0.54 2.27±0.59治疗后 1.02±0.41* 1.05±0.47* 1.13±0.43*对照组 50 治疗前 1.85±0.56 2.11±0.57 2.31±0.62治疗后 1.46±0.50* 1.49±0.46* 1.63±0.57*t 治疗后 3.426 3.414 3.510 P 治疗后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时间 入睡时间 睡眠障碍 日间功能观察组 50 治疗前 2.65±0.63 1.79±0.53 2.16±0.68治疗后 1.09±0.44* 0.94±0.29* 1.10±0.56*对照组 50 治疗前 2.68±0.65 1.78±0.51 2.19±0.71治疗后 1.58±0.51* 1.42±0.33* 1.68±0.65*t 治疗后 3.492 3.501 3.583 P 治疗后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时间 催眠药物 PSQI 总分观察组 50 治疗前 1.43±0.37 14.26±1.73治疗后 0.52±0.19* 6.85±1.37*对照组 50 治疗前 1.45±0.40 14.37±1.81治疗后 1.04±0.23* 10.30±1.42*t 治疗后 3.498 4.402 P 治疗后 <0.05 <0.05

2.3 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失眠、心悸、心烦、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眠、心悸、心烦、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s,分)

表3 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失眠 心悸 心烦观察组 50 治疗前 2.34±0.41 2.15±0.36 2.38±0.37治疗后 0.76±0.27* 0.54±0.18* 0.65±0.20*对照组 50 治疗前 2.38±0.39 2.09±0.35 2.40±0.36治疗后 1.74±0.31* 1.36±0.22* 1.80±0.32*t 治疗后 3.741 3.675 3.893 P 治疗后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时间 神疲乏力 头晕 健忘观察组 50 治疗前 2.42±0.34 2.25±0.37 2.31±0.40治疗后 0.68±0.21* 0.62±0.22* 0.70±0.24*对照组 50 治疗前 2.43±0.37 2.29±0.41 2.35±0.38治疗后 1.73±0.26* 1.69±0.24* 1.75±0.32*t 治疗后 3.902 3.790 3.843 P 治疗后 <0.05 <0.05 <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IL-1β、IL-6、TNF-α 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s,n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s,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1β IL-6 TNF-α观察组 50 治疗前 34.75±5.51 32.83±4.36 42.35±6.08治疗后 16.37±2.56* 14.39±2.32* 19.58±3.26*对照组 50 治疗前 35.12±5.49 32.94±4.17 42.64±5.97治疗后 20.14±2.72* 19.16±3.11* 25.24±3.69*t 治疗后 4.728 4.772 4.663 P 治疗后 <0.05 <0.05 <0.05

3.讨论

失眠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明确定论,主要是由于人体昼夜节律发生变化,生理功能调节障碍,使得睡眠质量变差,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易醒等症状。一般认为,生理机能衰退、器官功能退化、脑供血不足是引发失眠的主要病因,同时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常见诱因,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脑细胞自我更新失调,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导致失眠发病[7]。临床缺乏特效治疗方法,西医通过口服安神助眠药物可获得明显短期效果,但长期使用效果有限,且可引发明显不良反应,停药后易于复发,导致整体疗效不佳[8]。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正常情况下,人体根据昼夜规律正常阴阳消长变化,形成寤寐的正常节律,当机体阴阳失调,则阳不入阴,导致发病。脏腑功能亏虚、气血失调、精血亏虚是发病之本,其中,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是重要病机特点,可导致气血失和,心失所养,肝无所藏,发为不寐[9]。因此,临床多将本病辨证为气滞血瘀证,针对血瘀所致失眠的特点,治疗上既要活血化瘀,解除血行瘀滞,又要调整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养心安神,益气养血[10]。

血府逐瘀汤是中医经典化瘀方剂,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意在增强活血养血、补虚扶正之力[11]。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2 种药协同促进血行;生地清热凉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赤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牛膝逐瘀通经、引血下行;桔梗宣肺排脓、补气养气;枳壳破气消积;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12]。全方活血化瘀、通络行血、疏肝理气,能有效解除血行瘀滞,恢复血脉通畅,养血安神,梳理气机,定志助眠[13]。此外,血府逐瘀汤还可改善机体血瘀体质,使体质趋向于平和质,也有助于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机体健康状态[14]。现代病理生理研究显示,失眠患者多伴有异常焦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可导致血管痉挛,脑供血减少[15]。血府逐瘀汤能够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提供心脏及脑不供血,调节脑细胞能量代谢,调节脑神经功能平衡,有助于恢复生理性昼夜节律,提高睡眠质量[16]。

临床研究显示,血清炎性因子与睡眠质量之间有密切关联。血清IL-1β、IL-6、TNF-α 具有睡眠调节作用,低剂量IL-1β 可诱导睡眠,增加睡眠深度,低剂量TNF-α 可增强慢波睡眠。若IL-1β、IL-6、TNF-α 水平明显升高可缩短睡眠时间,影响睡眠质量[17]。血府逐瘀汤中含有丹参、桃仁、赤芍等药物,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具有调节机体炎症介质水平的作用,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减少IL-1β、IL-6、TNF-α 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18]。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血府逐瘀汤加减切中失眠的病机特点,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中医证候,降低IL-1β、IL-6、TNF-α 水平,发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使祛瘀生新,脉道充盈,恢复气血对脑髓的濡养,从而改善失眠,达到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确切,充分发挥了中医治疗的优势,明显提升了睡眠质量,减轻了中医证候,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证候例数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