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CT 与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比较

2022-04-14

医药前沿 2022年6期
关键词:门脉转移性造影剂

王 滨

(建始县中医院功能科 湖北 建始 445300)

原发性肝癌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需要早诊断、早治疗。该疾病患者一般缺乏早期特异性,因此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经发展为中晚期,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期,患者5 年存活率较低,需要采取良好的诊断技术进行干预[1]。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在肝脏内蓄积、酒精长期过量摄入等危险因素有关,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对比较彻底,但术前大多患者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确定其是否具备手术指征,而该疾病的影像学方法中,增强CT 属于常用诊断方法,主要优点为扫描速度快,并且有着非常丰富的获取图像,不过有着相对较差的软组织分辨率,同时在评估肿瘤血供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所以需要对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探讨。增强CT与超声造影在成像原理上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同时有着不同的观察方式与不同的时相定义。增强CT 是等造影剂注射后再进行固定间隔时间的扫描,所以很容易产生扫描过晚或者过早的情况,而超声造影的微泡是能够在血管中长时间存在,所以是能够对病灶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全程动态观察。相关研究指出,超声造影血流信号信噪比高于增强CT,更容易准确的反映出肿瘤组织内低速血流,增强CT 在检查时,不仅会受到造影剂的干扰,同时还会对患者造成辐射性损伤,所以不适合对其进行反复检查,因此超声造影是能够有效鉴别诊断肝脏肿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2]。本文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象,以此来研究超声造影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年龄34 ~75 岁,平均年龄(53.25±1.57)岁。纳入标准:①KPS卡氏评分超过70 分;②经过金标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包括手术病理活检、实验室检验、常规查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③病案资料完整,患者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胸腹水者;②严重全身性感染者;③严重脏器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⑤多发病灶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增强CT 诊断:给予患者西门子64 层螺旋CT 检查,设置层厚5 mm、层间距0,对患者上腹部进行CT 平扫,之后再利用90 ~100 mL 碘海醇静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静注速率为3 mL/s 匀速,然后在用2 层/s 的速性对患者展开三期扫描。动脉期为碘海醇静注后25 s;门脉期为碘海醇静注后60 ~70 s;延迟期为碘海醇静注后180 s。通过Syngo 工作站对图像资料进行处理,将轴位图像进行保存。

超声造影诊断:患者通过Acuson Sequoia512 型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探头频率范围设置为3 MHz ~5 MHz。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观察,随后给予患者声诺维超声造影剂,充分与5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取患者左肘浅静脉进行注射,剂量为2.4 mL,之后继续注射5 mL 0.9%氯化钠溶液对其激进型冲管。造影软件开启后将低机械指数设置为0.04 ~0.08,对患者血流灌注特征与回声强性进行观察,造影剂注射后至30 s 为动脉期,造影剂注射后120 ~360 s 为延迟期,造影剂注射后31 ~120 s 为门脉期。图像脱机后将其保存妥当,最后撤机。

由两名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的高年资医师负责全部检查与诊断,相同意见则可以确诊,如果存在不同意见,则需要讨论,最终得出双方均支持的观点。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活检、实验室检验、常规查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为金标准,对患者不同阶段的肝实质回声以及病灶进行观察,依次为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并登记真假阳性。真阳性人数/(真阳性+假阴性)人数×100%=灵敏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假阳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阳性+真阴性)人数/总例数×100%=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技术的检查特征比较

动脉期高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低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等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与延迟期等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与延迟期低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低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技术的检查特征比较

2.2 增强CT 诊断的检查结果

增强CT 诊断真阳性39 例,真阴性7 例,见表2。

表2 观察增强CT 诊断的检查结果(例)

2.3 观察超声造影诊断的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真阳性50 例,真阴性4 例,见表3。

表3 观察超声造影诊断的检查结果(例)

2.4 两种检查方式的效能比较

超声造影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6.15%、90.00%,均高于增强CT 诊断的75.00%、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式的效能比较[%(n/m)]

3.讨论

肝癌主要分为两种,即转移性肝癌以及原发性肝癌,其中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放化疗以及肝癌病灶切除手术等;转移性肝癌通常是由肺、乳腺、结直肠等脏器癌细胞的转移所产生,所以在治疗转移性肝癌时,不仅要给予患者放化疗以及肝癌病灶切除术,同时还需要不断对患者上皮内上皮癌进行积极寻找与治疗。所以,如何有效鉴别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是目前临床上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当前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而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解剖、血供却存在明显的不同,转移性肝癌主要是其他癌细胞通过血管等途径来进行转移所产生,有着比较差的促血管新生能力,因此在对其进行血供重建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转移性肝癌血管丰富程度比较低,并且有着较低的血流信号。而原发性肝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原肝癌病变,不仅在肝脏中有着较为强大的生长空间,同时有着比较强的促血管新生能力,所以原发性肝癌的生长是能够吸收门静脉、肝动脉营养。原发性肝癌有着非常强的促肿瘤血管新生能力,因此与转移性肝癌相比,原发性肝癌有着更强的血流信号。多普勒超声是超声技术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常被用于原发性肝癌鉴别中,不仅能够对癌灶大小以及部位进行有效观察,同时还能够通过血流显像来对血供以及血流情况进行观察。超声造影属于新型超声技术,主要是将超声技术与对比剂联合使用,在将对比剂输入后,是能够增强散射回声,因此是能够加强分辨目标组织结构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观察患者癌症病灶血流灌注情况,所以在鉴别原发性肝癌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每年患病人数超过65 万,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会给社会带来负担,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3]。不过在就诊时,40%患者无症状,并且患者术后5 年生存率低于5%,而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疗效的关键所在,所以采取有效诊断方法来对患者的肝癌分化程度进行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4]。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时,影像学检查属于重要鉴别手段,其中常规二维超声有着无创、快捷、可重复等特点,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难以定性[5];彩色多普勒是能够对患者肿瘤内部血流特征进行有效显示,不过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心脏搏动、呼吸等,所以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6]。我国影像学技术有着较为快速的发展,超声造影与增强CT 技术在临床上逐渐普及,且效果良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探讨与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动脉期高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高于增强CT(P<0.05);动脉期等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低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与延迟期等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低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与延迟期低增强例数,超声造影诊断高于增强CT(P<0.05);超声造影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说明超声造影诊断的重要作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两种诊断方法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在成像原理上,增强CT 诊断是在门脉期将使用的碘造影剂进入到组织间隙之中;超声造影诊断所使用的声诺维造影剂能够在患者血管内持续性流动,所以两种存在本质区别[7]。在观察方式上,增强CT 的扫描诊断是在造影剂注射后固定间隔时间进行,所以在扫描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早或者过晚的情况,从而出现误判;超声造影诊断的超声微泡是能够在患者血管中存在较长时间,所以是能够全程对患者病灶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动态观察。在时相定义上,增强CT扫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固定间隔观察,但患者身体存在差异,所以造影剂循环速度存在差异,所以增强CT 诊断门脉期、延迟期时,实际是动脉后期与门脉后期;超声造影诊断是能够对患者肝动脉、门脉期增强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观察[8]。原发性肝癌是能够促使肿瘤组织以及内部增生出较大的肿瘤血管,从而导致原发性肝癌有着较高的血流信号以及丰富血管,而转移性肝癌有着较低的血流信号以及较低的血管丰富程度。正常肝脏以门静脉供血为主,约占整个肝脏血供的70%~75%,来自肝动脉虹液约占25%~30%,并且由于门静脉血液来自脾及胃肠道的静脉回流,进肝时间较肝动脉有短时延迟。而原发性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不同,其75%的血供来自肝动脉,25%来自门静脉,这种特殊的血供特点,使超声造影剂在定性诊断肝脏肿瘤性疾病方面较其他腹部脏器更具优势。超声造影是能够对肝脏恶性肿瘤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有效检测,比如增强速率高、始增时间等,是能够提示肿瘤组织有着丰富血供以及血流灌注,所以,与转移性肝癌相比,原发性肝癌有着较长的峰值,同时有着较高的强度,不过原发性肝癌的增强速率、50%清除斜率等比转移性肝癌更慢。超声造影诊断中,有98%的病灶在动脉期呈现高增强,所以更容易进行判断,而增强CT 仅有78%病灶动脉期呈现高增强,而且大部分的病灶增强都是通过CT 值来对其进行判断,肉眼很难对其判断。简而言之,增强CT 诊断无法对患者的病症真实情况进行实时反应,因此容易出现图像读取误判情况,并且在短时间内不支持反复检查,而超声造影诊断是能够全程实时动态观察,因此准确率较高。动脉期:多发生斑片状、结节状的早期强化,病灶通常伴有液化坏死,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的部位多见于门静脉以及肝实质区域,而肿瘤强化迅速下降,可显示血管的受侵情况,还可明确检测门脉癌栓等存在;平衡期:可见肿瘤密度减低,肝实质的密度也会表现出下降趋势,且两者间对比常常也减低;而所有的这些变化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与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疾病混淆,因此增加了误诊的概率。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则与其评估参数高度相关,其中以时间—强度曲线为主,常用的时间—强度曲线相应的评估参数包括始增时间、始增强度、峰值时间、峰值强度等,这些指标与组织内灌流的速度、流量、密度等指标高度相关。

综上所述,与增强CT 诊断相比,超声造影诊断有着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而且具有廉价、方便等特点,能够为临床分级与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门脉转移性造影剂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