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2-04-14周欢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向来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传媒专业群是传媒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随着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传媒专业群的实践教学面临着模式落后、手段单一、师资匮乏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传媒专业群内专业与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性以及校内外多方资源的适配性,探索构建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媒体融合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传媒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职业教育;传媒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05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湖南高职传媒专业群体系构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J7019

“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和建设项目的确立,是新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为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传媒专业群建设成为传媒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切入点,整合、优化、配置现有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综合分析传媒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与个性,重塑专业群架构,开发适应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传媒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当前,传媒专业群建设面临着协调专业与学科之间的矛盾,设置理实课程,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构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利用不同专业的合力培养未来的职业传媒人,整体提升新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适应能力。

一、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媒体落后的生产方式、“以我为主”固化的传播思维,早已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传媒产业的发展。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纷纷走到融媒体的赛道上。过去以媒体划分的传媒类专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无法适应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构建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科学化、系统化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但目前,传媒职业教育要跟上传媒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专业群内各专业各自为政,在课程内容、实践项目、师资培训等方面出现重复建设情况,没有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与优化,导致学生技能单一,综合实践能力弱,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群是专业的集合,是为了发挥集群效应以适应产业集群的发展,群内的各个专业之间应相互融通,互为补充。许多高职院校的传媒类专业涉及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新闻与传播、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动画等,涵盖传媒产品生产、制作、传播、运营等环节,所以,有必要厘清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建设符合传媒产业链的人才培养链。

第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轻理论重实践,在传媒职业教育中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孤立,难以兼容,导致高职传媒人才文化素养不够、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创新创意能力。在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性,厘清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理论教学又如何嵌入实践教学中,是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以往高职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受传统媒体时代生产与传播的局限,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只能采取模拟环境下的实践训练,其与真实岗位任务存在脱节现象;二是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和技术远远落后于传媒行业真实生产项目。新媒体时代带来传媒领域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给传媒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环境下进行生产性实践的机会。构建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改变传统传媒教育时代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模式滞后、缺乏生产性实践等问题。

二、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破除学科和专业的壁垒

由于学科思维的羁绊和传统专业模式的固化,专业群建设一直存在专业随意组合、简单叠加的情况,无法发挥专业群资源共享、实训协同发展的优势,造成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内耗[1]。在深入开展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应依据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找到传媒类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探讨如何打通专业和学科壁垒,让各专业彼此参照,互为补充。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这标志着中国的文科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新型传媒人才是对信息敏感的职业传媒人,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对传媒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1.创建跨专业实践共同体

以专业群为基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岗位实际工作流程的特征和要求,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每个专业负责一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群内所有专业按照传媒产品生产的真实工作流程开展实践活动,建立起跨专业、跨课程、跨项目等实践协同合作方式。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重整群内资源,分类梳理各专业实训项目,探索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异同,联通各专业职业岗位和技术技能,系统设计专业协同实践的任务,围绕传媒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构建群内跨专业实践共同体,实现群内专业之间和项目之间的联动。以制作完成一个网络视频作品的实践项目为例:专业群内的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负责编剧岗位和导演岗位,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学生负责拍摄岗位,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负责后期剪辑岗位,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宣发岗位,各专业各司其职,参照互补,共同完成實践项目。

2.分级分层开展实践教学

构建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深化这两大改革,才能有效提高基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2]。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依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传媒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可以从低到高按层级分为基础层、核心层、综合层,分别对应传媒产业各层级和各领域。基础层对应专业群平台课程,着重采、写、摄、剪等单项技术训练,培养采访、写作、摄影、剪辑等基本职业能力;核心层对应专业核心课程,着重职业标准和专门技术训练,培养记者、编辑、摄像、制作等各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综合层对应专业群综合课程,按照项目的不同职业岗位安排各专业联动实践,着重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视频制作、媒体运营等综合实践训练。实践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走向综合最终形成专业群共享、开放、联动的实践教学共同体,既发挥各专业特色又协同合作,解决学生技能融合的问题。

(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格局

職业教育的理论教学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基础课程,另一种是专业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部分。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将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理论课程要么作为基础课程被安排在传媒职业教育的低年级,要么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放在前半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前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论知识简单填鸭式教学,实际操作无法消化理论知识点,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具体表现为只会纸上谈兵,面对实际操作无从下手,或是实操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缺乏创新力。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通

在国家提倡新文科背景下,传媒职业教育要求拓宽传媒人才培养视野,既不能将理论教学作为简单的教学任务来完成,也不能把实践课程教学仅仅作为技能训练,而是在理论教学的引领下,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等[3]。也就是说,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或教学形式,应该相互渗透,彼此融通,理论教学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理论认知水平。同时,理论需要内化于实践,实践则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目的,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引领,传媒职业教育需要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根据传媒产品的特殊属性,传媒专业群教学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同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呈现专业理论知识逐级提升的同时匹配专业技能循序渐进的交叉螺旋上升结构。例如,传媒专业的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文史哲、专业理论、职业素养等内容,实践教学包括采访、写作、拍摄、剪辑等内容,理论课程不要都集中在低年级,而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分布到各个年级,并同步提升实践技能。理论教学从基础文史知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再到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从基本技能到核心技能再到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理、实教学两条线亦步亦趋,协同推进。在开展新媒体文案写作、拍摄人文影像作品、网络信息编辑等实践活动时,将传媒人才必需的把关意识、人文素质、历史观等理论知识渗透到写作能力、影像制作能力、新闻传播能力中,让学生具备传媒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保证传媒人才具有稳定的知识架构。

(三)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职业教育培养行业企业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接区域产业人才缺口,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专业群教育资源长期分配不均,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专业群的动态优化调整与区域产业集群关联性不强,生产性实训项目转化率不高、实训基地配套师资不足、校外实训基地使用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既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又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传媒专业群建设唯有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才能解决教育资源短缺与企业需求扩张之间矛盾的现实问题。

1.实践教学接轨真实工作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能紧扣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将传媒产业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真实职业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既能发挥专业特色,又能协同合作,与现阶段媒体融合下传媒工作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并且直接与各岗位职业能力相衔接,实现校内外实践一体化,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规格。在传媒生产性实践活动中开展传媒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将媒介素养贯穿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媒介生产环境中开展实践,既能够凸显作为职业传播者的能力,又具备职业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学校实践教学的规范可以充分与行业内的标准相结合,真正将媒介市场的规则与学校实践教学规范接轨,从而达到与媒介人才市场需求一致的考核标准。

2.推行“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要立足传媒产业需求,解构传媒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知识能力要点,为开展实践项目提供依据。解决“如何提升职业能力”问题是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以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标准,按照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的模块开展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培养,推行“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将“课证融通”理念融入教学标准开发中。从职业领域逻辑起点出发,以服务地方传媒产业发展为落脚点,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分析,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础;细化知识和能力目标,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和实践标准,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传媒产业适应性问题,将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衔接,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衔接。在实践教学体系下优化职业人才规格,培养复合型职业传媒人才。

3.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新型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对师资和实训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关键环节。传媒专业教师大多接受的是传统传媒教育,或者本身是传统媒体出身,在新媒体时代失去了原有知识体系的优势。面对全新的传媒业态以及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专业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的经验,需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主动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投入新媒体实战中。一方面,师资队伍建设要依托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优势,将懂得媒体融合的行业人才引入传媒教育中,培养具备媒介融合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专兼任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真实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充分发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和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共同参与到行业、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在校内实训基地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完成技能融通和能力进阶,全面提升师生的实战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创新创业竞争力。

三、结语

在媒体融合这股传媒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信息传播的规则和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职业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与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的先决条件。传媒业的视野扩展到整体信息系统的媒体融合,面向传媒产业各个岗位和各种传播渠道,传媒人才须具备整合信息以及适应媒介化社会的能力。传媒行业的发展,传播手段的丰富,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化媒体的加入,这些都拓宽了传媒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传媒专业群实践教学必须面向整个传媒产业进行升级调整,针对职业传媒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是否满足产业发展要求等实际问题,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建设与产业技术技能协同发展的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专业建设的合力,构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亚南.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重在专业资源整合[N].中国教育报,2019-05-07(9).

[2] 邱飞.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8):31-32,34.

[3] 张晓凤.论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编辑,2021(4):86-89.

作者简介 周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传媒教育。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