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三与新中国首个档案专修班的成立

2022-04-14张保军

党史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杨尚昆中国人民大学苏联

张保军

作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曾三对新中国首个档案专修班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间,曾三虚心接受苏联档案专家米留申关于开设档案院校的建议,并将这一想法如实地向上汇报,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力支持。面对没有档案专业教员和缺乏办学经验的情状,他不辞辛苦,为首个档案系的成立奔走呼号,最终成功解决了档案系的教学班子和课程设置问题。1952年11月15日,新中国首个档案专修班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档案高等教育机构,也标志着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初创与起步。

1949年,苏联档案专家米留申随顾问团一起来到中国。当时,苏联专家小组组长科瓦略夫在一次交谈中对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师哲说道:“我们新近来了一位整理和管理档案工作的专家,不知中央机关是否需要他帮助或讲讲问题?”

1949年11月18日,师哲通过写信的方式如实地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一情况。毛泽东在批示中让周恩来负责这件事情。随后,周恩来阅后转批给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要杨尚昆“召集党、军两方面管理文书档案的人,由曾三同志负责”,并同意“请这个同志来教授,向之学习,请师哲同志转达”。

曾三

米留申闻讯后欣然地接受了邀请,同时也表达了想在中国各地实地参观、访问的意愿。为此,曾三特地将王明哲从政务院秘书厅调来,要他“做好全程陪同工作”。在实际活动中,米留申每到一个地方就提建议、作报告,并介绍苏联档案机构的设置和档案工作的情况。其间,他说:“苏联在1930年就已经创办档案学院了,中国也应该有这么一所学校。”

曾三等人在听到这一建议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但也预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前,仅武昌和重庆两地曾有人办过两所私立性质的中专院校。现在,开设专门的档案院校将有助于为新中国培养更多的档案管理人才。他在和裴桐等人商量后,欣然接受了苏联专家米留申关于开设中国自己的首个档案院校的建议。

1950年,曾三向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汇报了这一想法。杨尚昆随即表示,“这是件好事,不过还得征求中央上层领导的意见”。不久,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表达了对此事将全力支持,要求杨尚昆“联系好相关工作部门,全力协助全国首个档案院系的成立”。

过了些天,杨尚昆告诉曾三:“我们已经用中央办公厅的名义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交换了意见,达成一致的认识。决定把这个成立档案院系的任务委托给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老也是大力支持的。”

1951年11月21日,曾三在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和副校长胡锡奎、成仿吾的感谢信中写道:“我们提议由人民大学成立档案系,安部长、乔木部长和杨主任都同意的,今又得您的赞助,十分感谢。”

至此,在曾三的积极奔走之下,办档案系的问题,中央领导方面同意了,中国人民大学也同意了。但是,怎么办呢?曾三和裴桐等一度感到很困惑。因为,一是没有档案专业的教员,二是没有办档案专业的经验。曾三和裴桐两人一连好几个晚上都在一起研究怎么办档案系的问题。

面对眼前的艰难处境,曾三并没有放弃。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和裴桐决定聘请苏联档案专家米留申来中国讲学。随即,他在给中国人民大学三位校长的去信中谈道,“去年苏联专家米留申来过,现在他虽然回去了,如决定办档案系,最好还是再请米留申来,并且最好聘两人”。中国人民大学方面也表示同意这一安排。

但是,米留申正担任苏联中央档案管理局副局长,身份特殊,所以无法前往中国。为此,裴桐建议改由苏联方面自己派出专家。曾三回答道:“我看,也只有这样了。我已向杨主任汇报过,主席、总理和小平同志都很关心这件事。”

1952年8月,周恩来率团访问莫斯科,就我国“一五”计划征询苏联方面的意见,并积极争取相关援助。其间,周恩来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科夫表达了需要档案专家的需求。马林科夫当即表示同意,随后决定派谢列兹聂夫教授前往中国。8月30日,周恩来以个人名义向中共中央发回一封电报汇报此事。毛泽东和刘少奇圈阅表示同意,刘少奇还在上面对杨尚昆作了相关批示。

虽然苏联专家的问题解决了,但不能只靠一个专家就办一个系。曾三和裴桐商量之后,决定从中央秘书处调田风起和李凤楼去,同时从秘书厅秘书处调王明哲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一名俄语翻译。于是,曾三向中央编译局提出要一名懂俄语的翻译,条件是:能笔译还能口译,年龄要轻,有培养的前途。之后,中央编译局选派了韩玉梅来做翻译工作。就这样,在曾三等人的积极努力之下,成功组成了一个文书、档案教学的班子。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学习文书、档案课程以外,还有一门必修课——历史,尤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为此,曾三积极联系中国人民大学,让他们从历史教研室调来韦庆远,开设历史课程。此外,曾三接受了谢列兹聂夫教授关于增设党章、党的组织机构史等课程的建议。1952年11月14日,他给杨尚昆等写了一封请示信。11天以后,他再次进行书面请示,并附上教学大纲。最终,中央高层领导同意了这一请求。至此,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方面建议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将档案系改设为档案专修班。曾三在接到中国人民大学方面的提议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着“目前也只能这样了”。在双方达成共识后不久,中央组织部调来田奇担任档案专修班的副班主任,着手新中国首个档案专修班的筹备工作。

可是,由谁出任班主任一职呢?曾三首先想到的就是裴桐,认为他最合适不过。但是,被誉为“活档案”的裴桐是曾三的左右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他。“那么,谁去合适呢?”曾三思索着,并转问裴桐。此时,裴桐推荐了时任华东局秘书处副处长的吴宝康,并详细介绍了有关他的情况。曾三隨后一边点头,一边说道:“我看可以,他是合适的人选。”

在得到曾三的同意后,裴桐接着提出:“他在华东局是副处长,是不是可以平级调?”曾三思索了一会,说道:“我也是这样考虑的。我想让他担任中央秘书处副处长兼档案专修班的班主任。但这还需要报杨主任同意后,由中央组织部去调。”不久之后,杨尚昆批准了这一请求,并要求组织部协调好吴宝康的相关人事调动。

1952年8月底,吴宝康和家人正准备从上海启程前往北京之际,曾三特地抽出时间给吴宝康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谈了档案专修班的筹备情况,并欢迎他到北京工作。

吴宝康没想到曾三工作这么忙,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关心他、鼓励他。他很是激动地回答道:“我很高兴去北京,我很愿意去人大工作。”

1952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首个档案专修班正式开学了,这也是新中国的首个档案专修班,开创了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先河。而在这成功的背后,与曾三所做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猜你喜欢

杨尚昆中国人民大学苏联
快乐童年,有你相伴
小剪纸 大收获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A Proposed Quantitative ES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Companies
——Tak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as an Example
杨尚昆体内的弹片
Beijing,mon amour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