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解放的“三张红图”
2022-04-14闫树军
闫树军
9纵司令员秦基伟作战前动员
郑州地处中原,西依嵩山,北濒黄河,位于伏牛山脉、太行山脉与黄淮大平原的接合部,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它“通衢天下,控御险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正是由于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党政府才在郑州设立绥靖公署,并派驻重兵把守。在国民党党政军警等机关长期盘踞、剥削压迫下,郑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备受熬煎的市民,急切盼望着郑州早日解放。
党、政、军各部为郑州解放做足了准备
解放郑州,先行的是地下尖兵。早在1946年6月,中共汴郑工委建立。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及时掌握敌情,共产党员张以成夫妇受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市工作部的派遣到郑州开展地下工作。他们以摆纸烟摊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打入敌人内部获取重要情报。中共汴郑工委的许天民、周郁文、崔景元秘密抄到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的无线电码,即送交豫皖苏军区。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克强利用工作之便,成功复制了城防图,让爱人把图纳入鞋底里,安全送到解放区。地下党员周舟想尽办法,搞到一张郑县城防工事编成要图报送中原军区。郑州城内暗战硝烟弥漫,地下党为郑州解放做足了准备。
为了打败蒋介石向解放区的进攻,中央军委适时调整部队的编制编成。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出击豫东方向,陈赓、谢富治率4纵和太岳军区部队出击晋南方向。秦基伟奉命组织指挥太行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协同野战军主力部队进行自卫作战。
1947年初,为集中力量歼灭敌人,太行军区奉命从各军分区抽调基干武装,以第34、38、39团合编组成独立第1旅,以第43、45、48团合编组成独立第2旅。在以秦基伟为司令员、黄镇为副政委、袁子钦为政治部主任的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的指挥下,部队先后参加了豫北反攻作战和道清战役,歼敌近万人。
1947年6月至8月,刘邓大军进入鲁西南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策应刘邓大军主力跃进大别山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中共中央决定,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渡河南征,出师豫西。三路大军在黄河、长江、汉水、淮河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经略中原。
为加强陈赓、谢富治兵团的作战力量,中共中央决定以秦基伟所在的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组建9纵。
8月15日,9纵在河南省博爱县王卜昌村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何正文任参谋长,谷景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5、26、27旅。
为带领部队完成艰巨的作战任务,秦基伟提出“边打、边学、边建”的方针,积极领导部队克服游击习气,加强正规化建设,把作战和建军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秦基伟一再告诫各级指挥员要特别虚心,要勇于实践,一定要注重学习“老大哥”部队的长处,必须克服自己部队的弱点。同时决定:每打一仗,不论打得好坏,都要召开干部会议,发扬民主,总结经验教训,使部队打一仗进一步。在秦基伟等纵队首长的带领下,9纵在战斗中总结、在战斗中成长,迅速完成了由地方游击兵团向野战军的转变,适应了新区作战的要求。
解放郑州的第一张“红图”
洛阳战役、宛西战役为郑州战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1947年10月至11月,9纵在4纵的支持配合下,连续在陇海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广大地区作战,相继攻克鲁山、宝丰、叶县、方城、南召、临汝、郏县、登封等地,解放伏牛山东麓广大地区,打开了豫西局面。随后,9纵于宝丰地区东进,沿途左右开弓,打下襄城、繁城、临颍等城镇,并同友邻部队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整编第3师,实现战略展开,有力地策应了刘邓大军。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获得宜川大捷,原驻潼关、洛阳间的国民党军被迫西援。中央军委决定,乘国民党军守备空虚之机,发起洛阳战役,以掩护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集结休整。战役由華东野战军3纵、陈谢兵团4纵担任主攻,秦基伟奉命指挥9纵担任阻击任务,迎击可能由潼关来援之敌。
3月8日,洛阳战役发起后,敌情出现变化,国民党军3个师分别由巩县(今巩义)、禹县(今禹州)和登封等地逼近洛阳。秦基伟受命指挥部队快速东进,阻击援敌。14日,我军攻克洛阳,全歼守敌2万余人。随后,9纵又奉命在伊河两岸设防阻敌,掩护主力撤离战场。18日,国民党军再次占领洛阳,9纵奉命控制龙门及其以西山地,阻敌南犯,掩护主力休整。从19日起,敌人每天轮流以2个营或1个团的兵力向9纵防御阵地发起攻击。秦基伟指挥部队顽强抗击7昼夜,敌人始终未能突破9纵防线。
4月5日,陈谢兵团决定回师再克洛阳,并由9纵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秦基伟指挥部队发扬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仅用2个小时即全歼洛阳守敌,第二次解放洛阳。洛阳战役是9纵进军中原地区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对有坚固城防的城市的作战。经过这次锻炼,9纵的机动能力、阵地防御能力和攻坚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1948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9纵改属中原野战军首长直接指挥。
5月初,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调动平汉线以东之敌至平汉线以西,策应华东野战军,歼灭分散之敌,中原野战军决定发起宛西战役。秦基伟指挥9纵主力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在登封、密县(今新密)地区歼灭从郑州来犯之敌整编第47军127旅大部,并收复了荥阳、密县,有力策应了主攻部队的作战行动。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为此致电嘉奖称:9纵在郑州外围牵制敌人,配合宛西战役中,13日以奇兵突袭荥阳,收复登封、密县。此种用歼灭手段圆满地达成牵制任务,值得表扬,特电嘉勉。宛西战役后,9纵奉命在禹县地区集结待命。
这时,驻扎在豫西宝丰县的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于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在城东街文庙召开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史称“宝丰会议”。开始利用行军和作战间隙进行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随后,秦基伟于8月22日至25日主持召开排以上干部参加的9纵建纵南征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秦基伟作《建军南征一年基本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回顾了9纵成立一年来的进步历程,总结了作战和建军的成绩与经验教训,号召全纵队同志艰苦顽强,英勇奋斗。
解放郑州的第二张“红图”
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中原野战军首长命令全军加强西线行动,配合华野作战,解放中原。
10月9日,中原野战军决定集中第1、3、4、9纵队及邻近各军区部队,进行郑州战役。
郑州战役,是淮海战役的序幕战,是保证淮海战役全面胜利、巩固中原解放区的重要一役。此役不仅要歼灭敌人,还要把城市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10月11日,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孙元良(郑州守敌)三个师现将东进,你们应即速部署以攻击郑徐歼敌一部之方法牵制孙兵团。”12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决定发起郑州战役,并于18日发布攻郑作战基本命令。其间,中央军委多次就攻郑时机及战略战术部署适时发出指示。中原军区也就敌情、攻郑时机和战术部署向中央军委作汇报和请示。在电报往来间,部队的战前政治动员、战略战术训练、支前物资准备全部完成,对敌情态势也已分析透彻。
19日夜,中原野战军9纵主力及1纵、3纵、4纵及豫西、豫皖苏军区地方武装开始向郑州开进。20日,豫西支前司令部发出《关于攻郑战役支前工作决定的命令》。21日晚,邓小平和陈毅率前线指挥所驻扎在郑州南十八里河镇,郑州战役即将打响。
按照战略部署,9纵担负郑州西北方向的攻城任务。这将是该纵队参加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城市攻坚战,秦基伟为此想得更加细致。他通过对地形和敌情的侦察研究,作出了预判:郑州之敌守备空虚,信心不足,在我军强大军事压力下,弃城逃跑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守敌弃城而逃,从战场环境来看,其北逃新乡的可能性最大。要防范敌人北逃并歼灭之,必须先敌控制黄河大桥及至郑州之间的要道,这就需要做好阻逃和打援的双重准备。据此,秦基伟与纵队领导商议后决定:纵队在保证完成攻城任务的同时,抽调部分兵力设伏于通往黄河北岸的公路两侧,预设包围圈。此后的战斗证明,这是郑州战役制胜最为关键的一招。
精心绘制的“三张红图”
22日拂晓,按战役部署,第1、3、4、9纵队均进入攻击阵地,完成攻击准备。郑州战役原定是在10月25日拂晓发起,但由于郑州守敌见我大军云集,畏惧被歼,惶恐万状中,于22日6时开始慌忙向北弃城逃窜。郑州战役为此提前展开,同时精心准备的城市攻坚战即刻变成了野外歼灭战。
郑州守军的行动突变,导致原先的作战部署全部被打乱。在4纵指挥的邓小平根据战场实际给9纵的秦基伟打电话:“不能让它跑掉。”秦基伟回答:“政委放心,我的网已经形成,它跑不掉。”陈毅接过话筒:“秦基伟,这一回就看你的了。打得好,我到你那里给你唱《借东风》。打不好,是要打屁股的。”秦基伟回答干脆:“陈司令员,你等着吧,打完郑州,我们进城听梆子!”
秦基伟放下电话,开始为战役精心绘制第一张“红图”。9纵第27旅一部和豫西军区基干团,将溃逃之敌先头部队阻击于薛岗。9纵第26、第27旅各一部将敌后续部队包围在薛岗、老鸦陈、固城地区。国民党军以第106师第318团由古荥镇南援,向双桥、杜庄等地攻击;第99军第268师和第106师主力向薛岗、固城猛攻,企图夺路继续北逃。9纵第26、第27旅协力将企图北逃的敌军压缩在老鸦陈、固城地区。
薛岗阻击战是闭锁战场、保障全歼郑州之敌的关键一战。薛岗位于郑州西北12公里处,有八九十户人家,毗邻平汉铁路,公路贯穿其中,是通往黄河大铁桥的必经之路。9纵的79团到达作战位置后,以两个营的兵力坚守薛岗,团主力部署于薛岗东北下坡杨和苏家屯。8小时之后,部队就环村构建了两公里长的阵地,每一种重火器就有两三个比较坚固的工事。10月23日7时,敌人的先头部队两个营首先向我军开火。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就败逃了。之后,敌第268师主力向薛岗阵地发起了轮番进攻。79团沉着应战,适时组织大胆反击,并与突入村寨内的敌人展开巷战,打退敌人的数次冲锋,牢牢守住了阵地。
老鸦陈的战斗也是惊心动魄。老鸦陈是一个有着500多人口的村子,分南、北寨,每寨方圆半里,寨墙较高,再加上有护寨沟,如一座小城池一般。逃敌大部,指挥机关和车辆都被我军压到了老鸦陈。当时人马嘈杂,一片混乱。我9纵乘机发起进攻,全线出击。敌军人马失措,蜂拥至村东北角,随后向二十里铺和固城方向逃窜。于是,一场浩大的野外追歼战开始了。各出击部队行动迅速,经两个小时激战,全歼逃敌。
解放郑州的第三张“红图”
而被痛击的第318团此时准备掉头北逃。9纵第27旅主力与第26旅一部当即乘胜追击,将其合围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地区。夺取邙山,控制黄河铁桥是解放郑州、防止敌军逃跑的关鍵所在。毛泽东在1948年曾经指出:中原局在诸战役中,要把郑州战役放在最后打,避免打下来,又被敌人占领。夺取郑州的同时,务必设法保住黄河铁桥不被破坏。黄河铁桥是黄河的咽喉,也是黄河上的一座生死桥。国民党军运来几车皮的弹药,准备在郑州失守后炸毁黄河铁桥。而邙山是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弹药库,在很多山洞和窑洞里都储藏着大量日本战败后留下的战略物资,也是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重要军事物资库。尽管邙山地势险要,设防坚固,碉堡密布,洞穴弹药密藏广布,但9纵的两个旅早就有了对敌之策、破解之法。邙山战斗从23日5时开始,战至20时,全歼邙山头及黄河铁桥守敌。随后与歼灭黄河北岸桥头守敌的华北军区第14纵队一部在黄河铁桥会师。秦基伟完成了郑州战役的第二张“红图”绘制。
郑州战役比原设想简单多了。有了前两张“红图”的完美效果,郑州战役的第三张“红图”则是在总指挥部的指挥下,各纵队联手共同绘制的内容丰富但线条极简的歼灭图。此役,中原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万余人,其中生俘国民党军第99军少将参谋长佘辉庭及以下官兵9500余人。
郑州战役,9纵一战成名。此役,9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大兵团作战经验,还用战场缴获极大地补充了装备和兵员,军政素质得到大幅提高,迅速跃升为二野主力。陈毅战后欣慰地对秦基伟说:“九纵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每战必总结的秦基伟说:“如果说纵队的建立只是从编组形式上实现了由地方部队向野战部队的过渡,那么,经过郑州战役,我们则从军政素质上实现了这种过渡。这对于一支年轻的部队来说,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郑州解放,控制了平汉、陇海两铁路枢纽,为与华东野战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创造了条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解放郑州极为关注,来电嘉勉:占领郑州甚慰。
郑州解放,使国民党军失去了中原战场上的一个战略重镇,使中原和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切断了胡宗南进犯陕甘宁解放区的后勤供应,对解放战争整个战局的顺利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郑州解放,不仅为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扫清了障碍,同时还创建了可靠的后勤支援基地。为此,毛泽东于10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起草了《我军解放郑州》的消息:
我中原人民解放军于今日占领郑州。守敌向北面逃窜,被我军包围于郑州以北黄河铁桥以南地区,正歼击中。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蒋介石因徐州告急,被迫将驻郑兵团孙元良部三个军(按:国民党军从十月起整编师均改称为军,整编旅均改称为师)东调,郑州守兵薄弱,我军一到,拼命奔逃。现郑州东面之中牟县、北面之黄河桥均被我军切断,逃敌将迅速被歼。
这篇电讯稿,全文只有5句话,却以高屋建瓴之势和钩玄提要的笔力,概括洗练地报道了我军占领郑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事实、意义和原因。
鄭州市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10月23日,毛泽东又为新华社起草郑州前线战斗情况电报。两天内,毛泽东两次为攻克郑州撰写消息,修改电文,这在长达3年的解放战争中并不多见,足以证明郑州重要的战略地位。
郑州解放当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郑州。这支熟记《入城守则九条》,认真执行入城纪律的部队,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地行进在郑州城内。挣脱了枷锁,重见天日的郑州市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在这一天,《郑州解放之歌》传唱大街小巷。在全国众多城市解放当天,就创作出专门欢庆解放的歌曲,郑州开了先例。
解放后的郑州,仅用两个小时,就随着入城军管会发出的安民告示,全城秩序迅速恢复。这个速度,更是开创了城市解放后即快速恢复各项秩序的先例。入夜,全城灯火依然,大同路上热闹如前。
10月23日,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张际春任主任,刘岱锋任副主任,孔祥祯、秦基伟、李成芳、姚继鸣、李一清、宋致和为委员。下设秘书处、警备司令部、市政部、物资管理部、宣传部。这是郑州市军事管制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同日,中原局任命谷景生为代理中共郑州市委书记。
10月28日,郑州市政府成立,宋致和任市长。下设公安、文教、工商3个局,辖3个区。11月21日,中共郑州市委成立,并于当日召开郑州市委首次会议。此后,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权力机构和群众团体陆续地建立起来。翻身当上新社会主人的郑州人民积极建言献策,为郑州的经济恢复和城市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为支援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