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公益报道

2022-04-14许佳

新闻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拓展互动责任

许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参与公益活动,那么,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公益报道?这是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实战层面,通过案例文本,分析媒体在公益活动中的职责、媒体报道公益新闻的社会效果,及媒体公益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改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公益新闻;责任;拓展;互动

一、公益新闻的内涵

公益新闻传播,是指媒体采用新闻的形式,以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1]在笔者看来,要了解什么是公益新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公益,“公”意思为“公共”,“益”意思为“利益”, 公益即“公共利益”。

公益新闻报道就是有关公益活动、公益人物、公益故事、公益实践等的报道与传播。不过在多数受众、用户看来,公益新闻是一种硬宣传、自宣稿件、软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公益新闻更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有较强的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

如何采编好公益新闻,把公益故事传递给读者?笔者以为:从粗略的分类来看,公益新闻报道可以分为捐赠类、报告类、论坛类、活动类等。捐赠类:这类新闻报道,重点在于捐赠前期的合作、对接,以及对捐赠现场的仔细观察与记录,寻找能够打动读者的新闻点;报告类:重点在于对文本、内容、数据等的记录和分析;论坛类:重点在于交代论坛主题,嘉宾讲话主题,精彩观点等关键信息;活动类:重点在于“真实”二字,真情故事、真实体验、真实照片最为打动人心。

二、客观报道公益新闻,媒体从报道者向组织者转型

进入21世纪后,网络科技、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席卷全球,在技术推动下,传播路径出现了新变化,新媒体、融媒体的出现,为公益活动报道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下面笔者就公益新闻的采访写作以及平时应注意的细节等内容,谈一些想法与感悟。

在社会生活中,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和普及,媒体能够传播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所承担的任务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公益新闻中的媒体角色也正在发生变化。[2]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写好公益活动中的感人故事,进而实现从公益活动报道者向公益活动组织者的转型?

举一个笔者采写的公益新闻的例子:2020年11月9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刊登了笔者采写的寿县小甸镇男子曹光若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标题为《“演奏时,我就暂时忘了烦恼”》。 曹光若是寿县小甸镇小甸街道郢西组的一位农民,以种地、养鸡为生。由于妻子和儿子是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曹光若每天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我要保护好这个残缺的家。”在照顾好妻儿、农闲之余,他参加当地乐队的公益演出,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只要一演奏,我也就暂时忘记了生活上的困难和烦恼。”曹光若说。为了采写好这篇文章,为曹光若寻求到爱心人士的帮助,采访中,笔者细致了解了曹光若的日常生活,包括照顾家人,砌墙养鸡,演奏排练,下乡演出等。

值得一提的是,《“演奏时,我就暂时忘记了烦恼”》一文的采写初衷并不是要报道人物自强不息乐观的正能量故事,而是源于对曹光若家的房修补偿款的调查,笔者调查后发现房修补偿款的情况有差池,但通过与曹光若的接触,笔者感觉报道曹光若坚强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更有意义,能引发读者的共鸣。遂改变思路,从曹光若的自强不息、乐观、坚强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入手,进行人物写作,也对曹光若面临的实际困境进行了报道,稿件刊发后,笔者又很快组织公益爱心人士对曹光若家进行了走访,帮扶。

在公益新闻采写中,记者要注意对被采访对象的关爱和尊重,关怀理解受访对象。在对曹光若的采访中,笔者发现曹光若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有很多心里话不好意思对笔者说。采访持续到中午,曹光若用一把断了木柄的锅铲炒了一盘青菜,邀请笔者和他家人一起吃饭,虽然曹光若家养的鸡跳到床上走来走去,满地的鸡屎,但笔者欣然接受了邀请。午饭后,笔者明显感到曹光若情绪上的变化。他说,“我家又脏又臭,来我家的人甚至连水都不愿喝一口。”在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后,笔者才真正走进他的心里。在接下来的写作期间,笔者和曹光若微信、电话互动频繁。

三、与公益团体互动,体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笔者供职的新安晚报社非常重视公益新闻报道,并积极举办公益活动。例如每年年底举办的“新年心愿”“陪空巢老人拉拉家常”“让福彩的爱伴你回家过年”等公益活动,帮助读者实现新年心愿;此外,每年暑假开展的“大皖阳光助学”公益活动,为逆境中的阳光学子解决后顾之忧。新安晚报的这些公益活动广受读者欢迎,媒体进行公益报道,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也是媒体社会责任担当的一种表现。

要做好公益报道,除了应积极主动进行栏目策划,举办公益活动外,记者还可以与公益组织、公益人士展开互动交流,获得更丰富更能打动人的新闻素材,积累公益活动的经验,这也是做出有影响力的公益报道的重要路径。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的互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公益组织的公益活动、公益人士进行宣传报道。例如,2017年成立的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通过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进行公益新闻传播;于2020年开始打造的新安晚报公益头条项目,通过对公益人物、公益组织的推介和介绍,解决了公益组织自身的宣传难题、帮助解决“行善者”的困境。通过联合新安晚报报道了“早点妈妈”宋小芳和自闭症患儿宋东林的故事,使得母子俩获得爱心人士的资助,并在合肥市蜀山区城管局的帮助下,为宋小芳解决了摆摊摊位的问题,社会各界的帮助关爱也让宋小芳母子俩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在得知位于合肥市淠河路的团安新村住着300多位为共和国核武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人们后,合肥盛习友故事宣传队的负责人刘景美再也坐不住了,2022年1月15日,刘景美带着公益伙伴,以及来自合肥市多所小学的学生们,前往团安新村为老英雄们拍照,并在2022年1月26日组织小学生志愿者们将洗好的照片送到老人们手中,而洗照片的費用,则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压岁钱支付的。对这场令孩子们和老英雄们非常开心、感到既有意义又有乐趣的公益活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2022年1月17日刊发《春节前夕,为老英雄们拍照送春联》,2022年1月28日刊发《孩子们用压岁钱冲洗照片并送上门》进行了专门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公益传播效果。

四、和公益人士交朋友,是写活公益新闻的重要途径

很多充满正能量的公益人物,具有敏锐的新闻发现力,对于公益人物的持续关注,是我们获得公益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因此,记者要注意与公益人士、热心公益者多联系、多互动,与他们交朋友。

2020年7月20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刊发了《肥东:积水齐腰深,他连救两人》的新闻稿件。受强降雨影响,2020年7月18日上午,肥东县撮镇龙塘高速桥下积水严重。面对齐腰深的积水,“中国好人”姚延顺在水中泡了5个小时,提醒过往群众避让淹没在水下的水坑。其间,他接连救下两名过积水路段遇险的群众。笔者多方出击,联系上姚延顺本人后,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及时完成了报道,传递了正能量。

2020年7月,肥西县受强降雨影响,境内多条河流水位暴涨,房屋进水,许多居民被疏散到肥西县铭传高级中学安置点。20日,笔者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合肥公益人士陈余文、肖师子和同伴一行14名志愿者前往该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的动态。得知消息后,笔者紧急联系采访,于2020年7月20日晚9点多,在新安晚报、大皖客户端、安徽网上刊发了《暖心!14名志愿者赶赴肥西安置点,连夜为群众提供服务》,报道了志愿者们不辞辛劳登记安置居民信息、搀扶老人上楼、帮忙拿行李、量体温送口罩、发放救灾物资的行为,契合了洪灾中合肥志愿者暖心救灾的主题。

在对曹光若的采访结束后,笔者为将爱心留住,专门创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帮助过曹光若的公益人士。笔者时常在该微信群与热心公益的人士们进行联络交流,为抓住、写活公益新闻奠定基础。在与公益人士的交流互动中,可以得知爱心公益动态,得到公益新闻线索。此外笔者还常参与公益活动,组织爱心捐赠等活动,为更好地促进公益新闻的传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以带动更多读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五、公益新闻不能违反新闻规律、新闻伦理

记者可以在微博中联合意见领袖,推动公益信息的二次转播,鼓励年轻人广泛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等,可以凝聚爱心力量,调动和团结爱心人士,将往往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参与的公益活动,变成人人都能参与的全民公益,进一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3]

激发更多的爱心参与者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公益,也是媒体公益报道的题中之意。要警惕和注意的是,在报道公益新闻时,不能违反新闻规律,不能违背新闻伦理,更不能打着公益新闻、公益报道的幌子制造假新闻,对于打着公益报道幌子,迷惑公众视线以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媒体要善于整合公益力量,拓展公益新闻报道视野,积极策划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为公益人士、公益组织打造立体化宣传平台。报道公益新闻,要善于从老百姓的视角打造读者信得过的公益互动平台,可以立足某地、某个领域,再扩散开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组织参与。公益报道要走群众路线,接地气,体现人文关怀;此外还可以组织助学类、帮助残障人士等公益活动,成立基金会,设立公益奖等。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公益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要使公益新闻报道更长久、更广泛、更受欢迎、更有影响力,就需要紧密联系公益组织、公益群体、公益人士,依托广大读者和群众,为公益新闻报道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

注释:

[1]孙成平.大众传媒的公益新闻传播应久久为功[J].传媒评论,2016(09).

[2]陈允琪.公益新闻中媒体角色的转变探讨[J].传媒论坛,2018(06).

[3]李荣峰.公益报道的經验、问题与对策——以《京华时报·公益周刊》为例[J].报刊观察,2015(03上).

(作者:新安晚报融媒体内容采集中心记者)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拓展互动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