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2-04-14苗苗

新闻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创新

苗苗

【摘    要】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广电媒体以“视觉化”为方向积极探索时政新闻与短视频、Vlog、H5、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态融合创作创新;通过增强策划统筹力、创新突破力、传播研究力,讲好时政故事,传递“政”能量,不断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導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时政新闻;创新;视觉化呈现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地方媒体的时政新闻主要对市级党政会议活动、政策发布、人事任免、调研考察等重要时政工作、活动、事件开展新闻报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应守正创新,以“视觉化”为方向,即以时政新闻报道的可视化呈现为重点,不断加强融合创作、传播创新,通过讲好时政故事、传递“政”能量,不断提升现代化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创新的必然性

时政新闻是地方台的立台之本,是主流媒体传递“政声”、解读政策、引导舆论,充分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的重要渠道。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作和传播模式创新,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战略的实施,融媒体新闻中心实现市、县全覆盖。“可看性”强、传播度高的优质时政新闻,是占领新闻舆论主阵地、打通新闻宣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加强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也是对媒体深度融合成效的检验。

(二)遵循传播规律的现实需要

在移动优先的媒体转型中,各级媒体强化互联网用户思维,关注用户体验,积极适应时政新闻报道在移动端首发的生产和传播变革。在报道中,要以贴近生活的主题切入和场景化、故事化叙事生动呈现时政热点、要点,以更具创意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轻松的话语体系吸引用户、创新传播。

(三)时政新闻记者实现自我突破的需要

部分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存在形式固化、内容空洞、冗长枯燥等问题,难以吸引受众。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赋能,融媒优秀案例的启发带动,地方台时政记者编辑,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主动作为,寻求突破,成为自发探索融媒体时政新闻创新的“生力军”。

二、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视觉化”倾向

融媒体时代是“读图读秒”时代,受众对新闻的可视化需求更加强烈。在接收时政新闻资讯时,用户更乐于接受通俗、直观的视觉化信息。因此,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应把握受众移动、速览等使用习惯和需求,在新媒体短视频、海报、图片、动画、H5等视觉化产品方面积极创新。

(一)突出视觉化表达

传统时政新闻多以理性、严谨的文字为主,以会议照片、会议画面的配发和使用作为辅助,使报道呈现较强的政治性、严肃性、权威性。而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则突出视觉化表达。例如,在时政新闻报道、政策解读性报道中,尽可能精选提炼“关键词”、“金句”,以海报等形式可视化呈现;在短视频作品中,叠加字幕包装、动态特效、动画等视觉内容,以呈现更加丰富的视觉元素。

(二)以技术支撑视觉化互动

融媒体时代的视觉化内容传播,强调“可视参与”的互动性。以H5为代表的视觉技术,不仅在可视化内容创作中整合图、文、照片、视频等综合视觉元素,还可实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触发时政新闻创新可视化互动传播的“爆点”。例如《人民日报》的爆款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通过与天天P图合作,以“换脸”的“晒照”互动,实现了拥军爱国主题宣传的刷屏式传播。

(三)以设计提升视觉化审美

相较于民生新闻、监督类新闻,时政新闻报道是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最多的领域,成为各类视觉创意、视觉技术、视觉创新的“比拼赛道”。从“两会”到各类重大时政活动、重大主题性报道,动画、VR、Vlog、直播等“视觉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时政新闻报道的视觉化创新聚焦设计,从创意设计、平面呈现、风格色彩设计到后期包装设计等方面面面俱到。匠心设计,精工细作,让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作品以较高的审美品味呈现,让受众眼前一亮,实现时政新闻资讯和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获取。例如中国新闻奖获奖H5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挖掘“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手绘长江画卷,让重大时政主题宣传成为受众“美”的享受。

三、时政新闻报道视觉化的主要类别

以“视觉化”为手段,创新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其目的是增强时政新闻的“可看性”,以符合阅读、观览、收视习惯和传播规律的视觉化策划,让时政新闻的覆盖率更广、传播度更高。当前,融媒体时政新闻视觉化作品的样态丰富,可细分为以下主要类别:

(一)视频类

视频是视觉化产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时政新闻创新实践中,微视频、短视频、中视频、长视频、动画、直播、VR视频、全景视频都属于视频类产品。

在时政新闻短视频创新方面,各级媒体均积极探索打造短视频融媒栏目品牌。系列化的时政短视频,以“持续更新”弥补“碎片化”传播的短板,以较稳定的作品更新频次,较统一的作品风格,精准吸引住用户。如央视频原创时政短视频品牌《习式妙语》,充分发挥独家时政视频优势,系列“政声”短视频策划精准、条条精品、传播广泛。新华全媒推出融合周播视频栏目《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以5-6分钟时长的中视频,做好时政新闻的解读,讲好中国故事。

Vlog自2019年在两会报道中“出圈”后,已成为时政新闻报道常见的视觉化形式之一,依托于主持人、记者等个人IP的第一视角记录,通过“嵌入”卡通图标、关键词字幕等叠加视觉元素,让时政新闻Vlog具有鲜明个性,代入感很强、可看性很高。

海报视频,在横版短视频素材顶部和底部,设计静态主题海报,适应竖版短视频界面,在静态海报部分突出主题词、关键字、出品单位等信息,通过海报配色、字体选择,增强静态部分视觉冲击,与动态视频相互呼应。

时政新闻MG动画,将文字、图形等素材制作成动画视频出现在时政新闻中,广泛应用于政策解读、时政新闻的宣传报道;MG动画也常创作融媒卡通形象,对时政新闻进行“萌版”拟人化表达,增强时政节目的趣味性。

直播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更加专业、系统的形式之一,把重大时政活动全方位、立体化传递给观众,更好地还原现场。在策划和调度上,直播报道难度更大,需要统筹演播室和直播现场,通过5G连线、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增强直播的视觉效果。

视频类作品创作空间大,视听体验好,作为独立作品时可以兼容不同风格、类型的视觉元素;也可融入其它视觉化新闻产品创作中,自由组合。例如,把短视频成片“嵌入”综合图文、H5,可为相关视觉化作品锦上添花。

(二)平面类

平面类作品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优势,大多在首发中抢占“先机”,以海报、照片、图片、漫画、动图等形式应用得特别广泛。时政新闻的平面类作品,一般简洁、大气,通过对关键词、重要讲话文字的艺术化处理直接呈现。在时政会议和考察活动的报道中,以现场照片为主背景,在留白处添加相关文字和视觉元素,可以更好地赋予平面类时政报道“现场感”。

(三)H5类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H5作品是目前承载互动功能最好的形式,可细分为图文类、交互类、游戏类、视频类等。H5技术在数据可视化和动态视觉新闻、多类信息整合上具有显著优势,其沉浸式视听感染力更强,可激发用户的观看兴趣和情感共鸣。H5作品以“视觉创意策划”为纲,通过H5分镜头式整体架构推动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的变革。H5还给传统电视时政系列报道、专题报道提供了移动端呈现的新模式,让电视时政资源经过二次创作得以汇编和系统传播。例如,把视频拆分,设计为分段剧情,通过互动选择,可进入下一段视频。

(四)新技术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AI智能主播等新技术不断被引入新闻报道的创新实践中。而时政新闻是各类新媒体技术的“练兵场”,在融媒体采编团队创新策划下,积极寻求“技术转化”的可能。如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推出5G沉浸式跨屏云访谈,人民网推出《两会云客厅》,都是5G技术与虚拟交互技术结合后实现的多方云端视频访谈。

四、时政新闻报道视觉化创新的难点

(一)时政记者视觉素养不足

时政新闻报道大多由传统文字记者、摄像记者负责一线采访,后方新媒体编辑进行视觉化二次创作。时政记者视觉素养不足,容易导致策划阶段忽视视觉创意,进而影响融媒产品的创作统筹。视觉化是当前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关键点,视觉素养也应成为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二)新媒体技术和创新模式的阶段性固化

时政新闻的融媒产品创新呈“百家争鸣”状态,在新媒体报道技术没有全新突破的状态下,创意难度加倍。时政新闻具有政治性、严肃性和敏感性,一部分融媒体时政记者在报道创新中“不求出彩,但求无错”的心理也较为常见,报道的形式、模式相对固化,尚未完全摆脱桎梏,未能全面掌握视觉化创作技能。

(三)时效性不足

时政新闻的融媒作品,以“质”取胜,在创新创作中需要时间精心设计打磨。特别是审校环节的改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提前策划不足,审核、修改过程较缓慢,会造成时效性滞后,有时不能“第一时间”推出。

(四)优质内容的广泛传播局面尚未打开

部分主流媒体自身平台用户规模有限,造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原创的融媒体时政新闻作品,难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重创作、轻传播”问题在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仍普遍存在,一些在政务、媒体圈传播广、评价高的融媒作品,有时无法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好看好听的作品因为“传不开、传不广”而影响了传播效果。

五、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一)增强“视觉化”策划统筹力

时政新闻报道的融媒体创新,要以策划统筹传播、引领创作。应深度变革生产流程和创作组织方式,在策划阶段要明确传播平台的差异性特点,根据时政活动主题、议程等实际情况,选定APP、公众号、微博等与主题相适的传播平台,制定创作和传播方案。以创新报道的“时度效”为要求,选取短视频、H5、海报等融媒体作品体裁,统筹融媒报道创作力量和分工协同,共同讨论作品的视觉化定位,确定作品的风格、色调等细节,确保对报道策划创意的正确理解、明确分工、准确执行。例如宿迁广电围绕市级和县区时政新闻,分别推出《宿迁这一周》《宿迁政一周》两档时政栏目,分别制作电视版视频、新媒体综合图文、新媒体竖版短视频在不同平台传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增强“视觉化”创新突破力

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突破,要力争内容与技术的双向突破。在内容视觉化创作中,要做内容提炼的“减法”和技术应用的“加法”。通过镜头语言、数据图标、卡通漫画、符号语言的“混搭”,组合出更多视觉创意;把短视频作为视觉化的主要方向,以10-60秒的时政新闻短视频,塑造时政新闻“短、活、精”的视觉冲击力;借助AI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更多时空限制、突破更多创新壁垒,构建更加新颖的时政新闻报道应用场景,以“新”取胜。创新突破关键在主创人员的学习创造、创意创新、融合應用,以核心创意团队引领“视觉化”创新。

(三)增强“视觉化”传播研究力

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视觉化创新,要注重传播效果评估,通过访问量、转发量、互动量的多维度分析研究,找准视觉化创新创作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创新策略、创作方向。视觉化是让时政新闻传播得更好、更快、更远的“手段”,要立足时政新闻的传播实效,扎实推进报道创新,真正用心用情做好正面宣传,让群众爱听爱看;同时要健全全媒体传播渠道,通过多终端传播、社交平台协同传播,让好作品更好地“借船出海”,“占领”阵地、抵达受众,确保时政新闻报道牢牢占领宣传阵地,正确引导舆论。

结语

时政新闻报道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视觉化创新涵盖广泛,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在深耕时政新闻视觉化创新的过程中,各级媒体的创新活力被不断激发释放,融媒技能得到锻炼提升,随着新媒体技术进步,将进一步赋能时政新闻报道的策、采、编、发全过程创新;各级媒体还应力求形式与内容并重,既要丰富报道形式,更要深入挖掘时政新闻的社会传播意义和价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参考文献:

[1]宁鑫.论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时政新闻吸引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9(09):54-55.

[2]丁誓泳.论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J].电视指南,2018(12):57.

[3]李新.浅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吸引力提升策略[J].视听,2019(03):127-128.

[4]罗耀.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J].传播力研究,2018(09):73.

[5]冯昌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自我创新和突破[J].科技传播,2018(22):29-30.

[6]田连友.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改革与创新[J].中国报业,2018(22):65-66.

[7]林丽娟.浅谈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转型突破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09):184.

(作者单位:宿迁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创新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