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2022-04-14李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形势下重要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体验科学家走过的路,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更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结合教学案例,对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从五个层次加以分析,以期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探究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06-0126-03

高中数学拥有丰富的“土壤”,可以供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如针对数学概念、公式推导、性质运用等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加以分析,以飨共享。

1   重视精彩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进而展开探究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前提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生动、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为此,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注重导入方式的优化,以新颖、独特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探究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话题引出教学的主题,将学生引到教学活动中,构建趣味课堂。如在立体几何的“长方体”“立方体”等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话题入手进行导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国人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梦想。有谁知道,北京奥运会的水上运动项目的比赛场馆是哪儿吗?”学生立刻回答“水立方”,笔者继续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取名叫水立方吗?”学生摇头表示不知的时候,笔者指出:“之所以叫水立方,是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立方体,也是一个长方体,它的特点和性质,将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谈话法导入,既引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也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会产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导入的方式很多,除了通过趣味话题的导入之外,运用趣味故事导入,同样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如在“排列和组合”的教学中,笔者以“孙二娘智斗土匪”的故事引出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这样概括故事情节:“孙二娘在半山腰开酒馆。一天,几个大汉来吃饭不给钱,他们没有钱。孙二娘急中生智,提出要求‘以后你们只要不再抢夺百姓,每一天为百姓做一件好事,就到我酒馆里来,每一次来,10人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费给你们饭吃。’30年过去了,几个壮汉也没有吃到免费的饭菜。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紧接着说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排列和组合’的问题,学完这节内容,你就会明白按照孙二娘的做法,10人每天不重复,需要1209600天,一年按365天计算,也得3320年才能吃到孙二娘的免费饭菜。”到此,学生的笑声充满了课堂,这样的活动激发出他们急切探究学习的欲望。

2   运用问题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思考、讨论等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实质上是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从而发现和构建数学知识,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规律[2]。探究式教学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制定方案、验证问题、得到结论,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探”和“究”两个关键词上,是对传统的“给”与“受”的单一模式的摒弃,是将问题抛出在前,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索、提升学生热情的有效手段。为此,探究式教学应把问题的思考权让给学生,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设置一些障碍,用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以“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笔者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而是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促思、以问促探。在导入环节,笔者首先提出问题: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旨在通过对椭圆的概念、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考和回忆,达到让学生“温故”的目的,问題也直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如在“双曲线的概念”的教学中,笔者同样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笔者设计了问题:如果把椭圆的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有怎样的变化?它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然后,笔者边演示边说明,通过演示以及强调常数要小于|F1F2|,画出来的图形就是“双曲线”。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定点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学生回答出“必需在一个平面上”后,笔者追问:“|MF1|与|MF2|哪个大?动点M与F1、F2的距离差是否就是|MF2|−|MF1|?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在以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探究学习,你能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吗?”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给予学生探究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融入生活元素,营造探究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倡导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以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提升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将生活现象、生活化问题等与教学巧妙融合,让生活元素架起学生互动的桥梁,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催化剂。

以“不等关系”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运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深入了解不等式、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也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化情境、生活化问题的探讨,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面,笔者设计生活化问题,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综合能力。

又如在“不等关系”的教学中,笔者运用生活化教学进行导入,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笔者首先让学生与同桌比较身高、体重、年龄、家庭成员等,说出自己和同桌的身高、年龄、体重是否相同,家庭成员的组成以及人口数量是否相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身高”“年龄”“体重”“家庭成员”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数量上就出现“相等”和“不等”的关系。再设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中的“相等”“不等”的实际例子,并相互交流。学生会给出很多的实例,如“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远近”“胖瘦”等。有的甚至给出一些具体的实例,如“高速路上的路标显示限速是40 km/h,指示司机在这段路上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40 km/h”等。

4   开展合作学习,提升探究学习效果

构建探究式教学课堂,打造新型数学课堂,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宗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突出表现为五个环节:提出情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协作交流互动、总结提高。其中,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更是探究式课堂模式构建的重心,是课堂模式发生翻转的前提。为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不能忽视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这个环节。再者,小组合作更容易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前产生“饥饿状态”,为探究学习埋下伏笔。笔者这样开启本节课的教学之门:“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和公式,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展开图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否计算出来?这些是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导入,以旧引新,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的主要环节,笔者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情境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操作、演算、表达、互动,为知识的抽象概括做好准备。笔者先借助PPT为学生展示正棱柱、正三棱锥、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提出探究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探究三个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怎么求?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对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等。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方法引导不容忽视。以“等比数列性质”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合作前或者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性质的方法类比迁移到等比数列性质的探究中,通过性质类比,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5   组织开展操作活动,促使课堂发展翻转

动手操作在小学、初中比较受学生青睐,而高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动手操作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但是,高中数学的一些知识更加抽象,有的需要空间想象力,并且,新课程标准也倡导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人更明智。”为此,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椭圆”的教学为例,椭圆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的灌输难以起到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纸板、两个图钉、一根细绳,要求学生将两个图钉固定在纸板上,将细绳拴在两个图钉上,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同学之间再相互比较所画出的图形。学生会发现各自画出的图形并不相同,扁圆程度不一致,有的画出的图形接近一条线段,于是学生会产生疑问:操作方式一样,而结果不同,甚至相差甚远。此时,教师再给予点拨性的指导:“你们观察一些作图的过程中材料相同,方法一样,而操作结果不同,这里只要一个要素可能存在不同,再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症结在哪?你们再改变一个图钉的间距,再次作图,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这样,从操作入手,到操作结果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能更轻松、深刻理解本来抽象性较强的椭圆的概念。

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能降低知识的抽象性,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而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想象力比较贫乏,只有通过“讲”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殊不知,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孤立、被动、静止状态,而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点线面”的教学中,让学生随手用小木棍来回移动,学生能有效理解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针对“侧面垂直于底面的斜三棱柱”的问题,让学生用橡皮泥做模型,学生便会顿悟。简单的操作,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是促进学生提升兴趣、发展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探究教学的意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更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娟,郭凯.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9(26).

[2]毛丽敏,王强.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

[3]蒋林林.浅析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17).

【作者简介】

李明(1985~),男,汉族,江苏宿迁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