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对肝癌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2-04-13潘保全梁永任梁日光黄燕金欧光武何南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存活率消融肝功能

潘保全,梁永任,梁日光,黄燕金,欧光武,何南

高州市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二区,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预后较差[1]。目前临床上已有的治疗手段都只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延长其的生存时间,尚无能够完全治愈此类疾病的方案。由于肝癌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均不敏感,因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肝脏组织和机体伤害较大[2-3]。经皮微波消融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是一种利用高频热量产生热效应来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措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点[4]。有研究显示[5],CT引导可精准定位肿瘤病灶,有利于提高消融效果。基于此,本文以63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3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2),给予对照组肝癌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CT引导下PMWA治疗,均进行为期1年的生存随访。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区间在35~64岁,平均(51.84±10.32)岁,病灶直径1.63~3.02cm,平均(2.16±1.45)mm。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区间在35~66岁,平均(52.08±10.87)岁,病灶直径1.68~3.11cm,平均(2.21±1.16)mm。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开展。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6];②无手术禁忌证;③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意识障碍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CT引导下PMWA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根据CT扫描结果明确肿瘤相关信息,待确定穿刺点后制定合理的进针路径,首先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388,规格:10mL∶0.2g),而后根据CT扫描结果进行穿刺,确保准确刺入肿瘤组织,开始进行多点多次消融,至肿瘤组织被完全消融后退针。调整患者的体位为平卧位,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在CT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病灶部位,打开针伞进行消融,消融范围为肿瘤组织及其周围0.5~1.0cm处。若针伞无法完全包围肿瘤,则转换为多点消融,直至肿瘤组织被完全消融。

1.3 观察指标

(1)通过医院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甲胎蛋白(AFP)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操作严格遵照说明书。

(2)统计两组患者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存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如:肝区疼痛、皮肤灼伤及发热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低,ALB水平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1.22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近期存活率比较

研究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存活率均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近期存活率对比[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较对照组31.25%显著偏低(χ2=4.475,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报告显示[7-9],我国每年的新增的肝癌患者人数约达36万例,发病率约为0.27%,其死亡率达0.26%,已位居恶性肿瘤前三名。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肝癌患者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其复发率高达90%,5年存活率仍在40%以下[10]。研究发现,尽早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所在,而PMWA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后恢复较快等显著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张贤兵等[11]以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发现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低,ALB水平较对照组高,这表明CT引导下PMWA治疗对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肝癌患者的癌细胞不断增殖扩散,其肝组织坏死将会导致其肝功能严重降低,通过检测AST、ALT水平可有效反映肝功能的损伤程度,ALB水平则可有效反映肝脏贮备能力和机体蛋白合成能力。此外,研究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较对照组31.25%显著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数据均表明CT引导下PMWA治疗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12-13],超声引导可帮助临床医师实时监控消融针的具体情况,当消融针针尖位置在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发生改变时,可根据超声引导针尖方向,但超声图像的分辨率较差,定位精确率较低,调整效果并不理想,进而会导致消融效果受到影响。而CT不仅可更为准确的定位肿瘤病灶,且图像质量更高,可有效提高穿刺准确率。此外,CT扫描不受气化效应的干扰,可扩大消融范围和消融次数,进而明显提升消融有效率。即使针尖在呼吸动作的影响下发生位置偏移,仍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及时调整,这也是消融时间较长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CT引导下可有效避免损伤于安全边界范围的肝细胞组织,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CT引导下PMWA在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价值较高,其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标志物水平,还可提高肝癌的患者的近期存活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存活率消融肝功能
消融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百味消融小釜中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