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薄层扫描在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过程的应用价值
2022-04-13李蔚宇袁光峰唐城
李蔚宇,袁光峰,唐城
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0 引言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 culous mycobacteriosis,NTM)是指结核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杆菌,临床称为环境分枝杆菌[1]。既往研究表明[2]:NTM病是指人类感染NTM引起的相关组织或脏器的病变,多数患者由于存在易感因素,使宿主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引起。NTM主要侵袭肺部,且不同菌种好发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临床诊疗难度较大[3-4]。细菌学培养是NTM患者诊断“金标准”,虽然能帮助患者确诊,但是该检查方法耗时较长,可重复性较差,难以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导致患者治疗缺乏针对性[5]。CT薄层扫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部位、大小、病灶组织内部密度改变与周围微小结构,通过对细节的分析获得具有诊疗价值的征象,可提供常规CT无法清晰显示的影像学信息,可指导临床诊疗[6-7]。因此,本研究以NTM肺病患者为对象,探讨CT薄层扫描在NTM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NTM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83例,女67例;年龄19~86岁,平均(60.61±5.64)岁;体重指数(BMI)19~33kg/m2,平均(24.31±3.29)kg/m2;病程1~12年,平均(5.63±0.49)年;体温37.4~39.2℃,平均(38.69±2.14)℃;临床表现:胸闷胸痛43例,咳嗽咳痰22例,盗汗31例,乏力9例,食欲减退53例;合并症:糖尿病14例,高血压23例,冠心病8例。本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NTM病诊断标准[8],均经液体培养及菌种鉴定确定;②抗酸杆菌培养与NTM鉴定均为阳性,临床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咳痰、气促咯血等;③均完成CT薄层扫描检查,且患者均可耐受;④均接受药物治疗,且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疾病者;②认知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病情持续恶化者。
1.3 方法
(1)检查方法。患者治疗前、后均行CT薄层扫描,具体方法如下: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训练患者在扫描时先深吸气后屏住呼吸10~15s,完成CT薄层扫描,根据患者情况完成相关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Sure Exp.3D High Quality mAs、螺距0.625;设定重建厚度1mm、间隔1mm,使用512×512像素矩阵完成相关数据的重建,并将获得的图像传输到Vitrea工作站完成数据的重建,并完成多平面、多幅显示[9-10]。
(2)图像处理。将最终获得的数据与图像域工作站上勾画整个病灶的感兴趣区(ROI),测定病变大小。由本院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CT薄层扫描阅片,对于无争议的影片视为最终结果;对于存在争议的影片通过医生协商方式确定,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分析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下CT薄层扫描征象及患者治疗前后CT薄层扫描变化,分析其治疗指导价值[11-12]。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CT薄层扫描征象比较
150例NTM患者男性与女性CT薄层扫描各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薄层扫描征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小叶中心结节、斑片状及支气管壁增厚,分别为95.33%、72.67%和59.33%,见表1。
2.2 不同年龄CT薄层扫描征象比较
以60岁为界,将患者分为≥60岁与<6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中CT薄层扫描征象,结果表明:≥60岁患者与<60岁患者CT薄层扫描征象中小叶中心结节、空洞、叶间裂增厚、肺气肿、支气管血管扭曲、磨玻璃样改变、粟粒性结节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60岁患者斑片状、气管壁增厚、不确定结节、小叶实变、支气管扩张高于<60岁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CT 薄层扫描征象比较[n(%)]
2.3 CT薄层扫描用于NTM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治疗前CT薄层扫描可见单侧或双侧渗出、实变影,双肺上叶、双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较为常见,表现为肺门近端支气管壁轻-中度增厚并伴有轻度柱状支气管扩张,部分患者表现为斑片阴影病变周围和(或)与病变支气管扩张呈渐进性加重改变,呈囊状改变;150例NTM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病灶吸收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肺功能得到明显改良,但是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胸膜增厚粘连,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CT 薄层扫描图片
3 讨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埃、水、鱼类及家禽中,传播途径主要为环境感染[13]。通常该类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类致病性较结核分枝杆菌低,对于伴有易感因素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则能引发疾病。既往研究表明,NTM继发于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等。因此,加强NTM患者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4]。
近年来,CT薄层扫描在NTM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5]。本研究中,150例NTM患者男性与女性CT薄层扫描各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薄层扫描征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小叶中心结节、斑片状及支气管壁增厚,分别为95.33%、72.67%和59.33%;≥60岁患者斑片状、气管壁增厚、不确定结节、小叶实变、支气管扩张高于<60岁患者(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CT薄层扫描用于NTM患者中具有典型的CT征象,且不同年龄段患者中部分CT征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CT薄层扫描采用容积扫描方式,扫描后即刻重建为任意层厚图像,且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均选择在3~5mm范围,配合高分辨率使用,有助于提高较小病变影像分辨率[16-17]。因此,CT薄层扫描能更清晰、更细致地显示病变形态,能确定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细微的影像征象。Sd研究[18]表明:NTM肺部CT主要表现多样,主要为斑片、斑块样渗出及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状影、空洞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等,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国外学者以NTM患者50例作为对象,患者均行CT薄层扫描,结果表明,8例患者出现纤维条索状影,4例出现磨玻璃样影,主要是由于NTM肺病直接引起炎性反应,亦可由于患者咯血引起肺泡内积血。NTM肺病患者肺部病变以肉芽肿为主,且肉芽肿可累及、破坏大气道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导致气道狭窄,引起远端支气管扩张[19]。由此看出,CT薄层扫描用于NTM患者中具有更高检出率、更清晰的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NTM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阿米卡星等,通过药物能改善患者症状,且多数患者可从中受益。本研究中,150例NTM患者均经药物治疗,病灶吸收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肺功能得到明显改良,但是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胸膜增厚粘连,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借助CT薄层扫描能显示NTM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能评估患者预后。因此,临床上对于NTM患者,应加强CT薄层扫描检查,指导临床治疗,促进患者恢复[20]。
综上所述,CT薄层扫描用于NTM患者能指导临床治疗,且不同性别CT薄层扫描征象无明显差异,而年龄较大人群CT薄层扫描征象更明显,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