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教学评一体化 落实“双减”提高质量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2022-04-13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目标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蒋 凤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政课一体化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打牢学生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其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评一体化,切实落实“双减”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工作要注重优化评价方式方法,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等。

一、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最早提出“教学一致性”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恩。他用一致性概念来替代教学中的某些设计条件与预期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教学目标与评价一致性越高,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天才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提出了教学评价原则就是要“教学评一体化”,并指出评价的直接目的是改善教学,而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国内学者崔允漷、夏雪梅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一文中强调,在教学评价范式中,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也不是一个人教和另一个人学了之后等待第三者来评的那个孤立的环节,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作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见图1)。

图1 教学、学习、评价共享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要求一体化地设计教、学、评。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师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目标有效落地;有利于引导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即考试成绩,转向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确保目标的达成。

二、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建议

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我们落实“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评什么”“怎么评”,需要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地整体把控和设计。

(一)在“教什么”“学什么”中把握教学明线与暗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这一明线,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

七年级上册从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走向新的学习生活,与同伴、教师和家人的交往出发,以成长为核心,整合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七年级下册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基础,整合生活主题,提炼了青春时光、情绪和情感、集体建设和法治生活等四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青春生活。

八年级上册以学生生活空间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展为起点,引导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认识视野,从一般意义的社会生活层面,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发现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八年级下册作为初中法治教育专册,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展和生活经验的增长,他们不仅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面对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而且作为公民,还要在国家生活中面对和处理与国家的关系。这就需要学习宪法。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感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了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教育的核心主题。九年级下册着力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引领他们逐步把视野投向广阔的世界。

同时,我们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教材编写的暗线,在教学和学习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内容中,在对我与学生,我与教师,我与他人,我与生命等关系进行教学时,可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按照落实、落细、落小的原则,显隐结合、由近及远、渐次展开。

(二)将有意思与有意义结合

我们面对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把握学生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总体状况、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信息,关注其已有经验、潜在困难和现实需求,为制定目标和选择方法提供参考。在教学方法上要力争做到“有意思”,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做到“有意义”,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情感态度上有所转变,能力素养上有所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九年级下册“谋求互利共赢”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其中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不太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认识,教师课前把学生分成代表“美国”“欧盟”“中国”“斐济”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四个小组,以“全球气候治理”为议题,围绕是否要减排开展小组讨论,各自阐述本方的立场和观点,并说明理由。学生课下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按照小组进行信息收集,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所持方的观点和立场。通过课堂上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到谋自身发展关注的是本国的短期的局部利益,促互利共赢关注的是人类长期的全局利益,气候变化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只有通过全球气候治理才能有效减缓气候变化,从而维系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再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水到渠成。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在“评什么”“怎么评”中把评价融入课堂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融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把评级融入“教”与“学”,采取多元评价、多种评级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找到前进的动力。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把评价任务融合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共同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用评价来指导教与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具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人。

例如,教师在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尊重他人”这一内容时,教材提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是冷落、忽视他人。学生在口头上都认为自己是尊重他人的,并不会因为家境、身体、智能、地位、收入、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学评一体化进行整体设计,从而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不只是会做几道题,更体现在行为上的变化和生活中的落实。

教师在了解学情时,通过问卷调查设计了两个问题。全班40人,有效问卷40份。问卷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统计结果如下。

图2

图3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设计了“我们基于这样选择的理由是哪些?”的问题,学生会谈到职业的不同,亲密关系的不同,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同,此时教师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去看望快递小哥和环卫工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主席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要去看望他们?学生回答:因为快递小哥和环卫工人通过他们的劳动,给我们提供了方便的生活和干净的环境。教师此时追问:那我们学生呢?我们学校的保安叔叔、保洁阿姨、食堂师傅是不是也通过他们的劳动在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各种保障?我们想一想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不是恰当呢?在课上,教师留了一个作业,希望学生从今天开始,看到保安叔叔时能主动问一句“您好”,看到保洁阿姨在打扫卫生时能主动说一句“您辛苦了”,当食堂师傅给你打完饭时能主动道一声“谢谢”。第二天早上上学的时间,教师在传达室观察学生的表现,当看到大部分学生都主动向保安叔叔问好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表扬,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尊重他人能带来校园和谐与文明。

本节课对“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教师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调查来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的作业要求,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把学到的道理落实到生活之中,起到了立德树人的作用,可以说教学评一体化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简单地做几道题,背几个观点,而是引导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认识到要尊重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关注,平等对待他人。

三、做好教学评一体化的反思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把教学评一体化,更好地减轻学生负担。无论是知识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还是实践性作业、阅读类作业,教师都要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部分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双减”目标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中“创新”这一内容时,作业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创意小分享,以下是部分学生“创意小分享”作业的展示。

❖我的创新乐趣就是跟同学一起将课文编成话剧演出来,挑战真大啊!

❖我用快递包装盒做了花盆和台灯,重新利用废旧物品,得到大家的夸赞!

❖我的创新小发明就是利用班级的饮料瓶做成书架,不光能节约资源,而且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

教师将学生的作业展示作为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样的作业学生愿意参与,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要认为作业就是书面的知识性作业,也不要认为作业就是为了检查、落实书面知识。把作业丰富化,并与教学相融合,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意图更加明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进行某种学习活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时,自然地呈现学习的状态和结果。课堂教学如果只管教什么、怎么教,不问结果,就会出现为教而教,为活动而活动,图热闹、走形式的问题,课程的实施就会偏离课程设计的目标和理念。九年级下册内容本身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但是教师能充分用好学生的作业,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以引导为过程,很好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要求一体化地设计教、学、评。评价是为了考查学习目标达成程度,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要和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识课堂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是设计、组织“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正确地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开展能有效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教学评一体化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目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