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2022-04-13

哈尔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经皮

王 建

(濮阳市范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 濮阳 457500)

肝癌起病隐匿,一般有症状进行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至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增加临床病死率[1]。临床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通常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等方式治疗,但单一使用效果局限,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2]。而近年发展成熟的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具有视野清晰、精准病灶消融等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分组探讨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7年4 月至2018年5 月我院肝癌患者94例,予以TACE 治疗的46例为TACE 组,在TACE 组基础上予以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48例为研究组。研究组男35例,女 13例;年龄 41~72 岁,平均(55.98±7.45)岁;肿瘤最大径 20~80mm,平均(49.26±14.35)mm。TACE 组男 33例,女 13例;年龄 43~72 岁,平均(57.24±7.09) 岁;肿瘤最大径 18~80mm,平均(47.29±13.91)mm。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经CT 等影像学与病理活检检查确诊为肝癌,均为晚期;Child-Pugh 分级A、B级;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均未接受过其他放化疗治疗;卡氏评分(KPS)>70 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广泛肝外转移者;合并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肝硬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伴有重度骨髓抑制者。

1.3 方法

1.3.1 TACE 组:予以TACE 治疗,局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进行置管,在造影机监视下肝管经股动脉插管进入肝总动脉进行造影,部分患者实施膈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肿瘤滋养动脉,将导管插管于供血动脉内,向其注入奥沙利铂100mg、碘化油,未能完全阻断肿瘤病灶供血者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1/3~2/3 支,术后再次行肝动脉造影,评估栓塞程度与肝动脉分支血流,依据肿瘤大小确定治疗次数,每次间隔约4周,术后常规进行护肝、止痛、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

1.3.2 研究组:在TACE 组基础上予以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TACE 治疗同TACE 组,在TACE 治疗7d 后进行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使用德国西门子的Emotion16 CT 机、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消融天线治疗,行腹部CT 平扫确定患者肿瘤位置,嘱咐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确定穿刺路径、穿刺点,在荧光屏监视下选择最短穿刺路径,注意避开肠管、胆管、胃及大血管等;依据患者肿瘤大小、部位等设定微波功率(40~60W)、时间(5~8min),经引导针向病灶内注入生理盐水,消融范围>肿瘤边缘约10mm;对于肿瘤长径>50mm 者采用多点叠加消融扩大消融范围,整个消融范围在CT 监视下进行,注意肝内局部变化;消融结束后抽出穿刺针,进行针道消融,防止病灶通过针道转移,然后行CT 增强扫描,观察消融范围是否覆盖肿瘤靶区,来决定是否进行补充消融,术后治疗同TACE组。

1.4 观察指标:治疗3个月后评估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CR):靶病灶无动脉期增强,病灶消失(维持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靶病灶最大径缩小≥30%,维持1个月以上;疾病进展(PD):有新发病灶,或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靶病灶最大径增大≥20%;疾病稳定(SD):靶病灶缩小或增大介于PR 与PD 间,将CR、PR 计为客观缓解率;免疫功能。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生存率。统计比较两组1年及2年生存率。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客观缓解率:研究组客观缓解率60.42%高于TACE组 39.13%(χ2=4.257,P=0.039),详见表 1。

表1 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 [n(%)]

2.2 免疫功能:治疗后研究组CD4+及CD8+水平均优于 TACE 组(P<0.05),详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

组别 n CD4+ 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8 16.27±4.03 35.12±6.02 54.12±5.17 26.33±4.94 TACE 组 46 17.41±3.57 29.27±5.85 53.04±4.48 33.86±5.23 t 值 1.852 4.530 1.080 7.179 P 值 0.065 <0.001 0.283 <0.001

2.3 生存率: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70.83%,TACE组1年生存率为6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P=0.308);研究组 2年生存率为 56.25%,高于 TACE 组 34.78%(χ2=4.362,P=0.037)。

3 讨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癌患者,由于肝癌易发生血管侵犯,故临床常用TACE 治疗,但研究显示单纯应用TACE 治疗临床疗效局限,难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主要是化疗药物敏感性及供血动脉存在多条等致使肿瘤复发,增加死亡率[4-5]。

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疗效与安全性均得到临床认可。而影像技术CT 具有更清晰的成像优势,与微波消融术结合,可提高消融精准度。本研究在TACE 治疗基础上应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结果显示,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与2年生存率均高于TACE 组,说明较单纯使用TACE 而言,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与2年生存率,主要是在应用TACE 后病灶边缘血流速度减慢,间接增大微波消融范围,此时应用微波消融可降低血流吸热效应,避免消融温度降低而影响效果;另一方面CT 引导后可明确界定瘤体边界,提高治疗精确度,且消融过程中实时监控便于定位与评估消融范围,因此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长期效果更为肯定,可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

肝癌患者自身细胞免疫受到严重抑制,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中CD4+水平低于正常机体,CD8+水平则出现明显上升,使得肿瘤细胞更易侵袭正常组成。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后发现,治疗后研究组CD4+及CD8+水平均优于TACE 组,表明较使用TACE 治疗,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改善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主要是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后机体释放的肿瘤因子明显减少,解除肿瘤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且热效应灭活肿瘤细胞,刺激肝组织产生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参与机体肿瘤抗原呈递T 淋巴细胞,激活细胞免疫,从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与单纯使用TACE 治疗相比,加用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临床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消融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关键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