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鳜高效养殖技术与虹彩病毒病的诊治

2022-04-13关文志黄福勇何中央

科学养鱼 2022年3期
关键词:苗种饵料水体

梁 骁,张 煜,关文志,楼 宝,黄福勇,何中央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2;2.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 310023)

鳜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生性凶猛,以小型鱼虾为饵料,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较强等特点。随着人民对鳜的需求量逐渐上升,养殖规模也在快速扩大,目前鳜养殖过程中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应对疾病,采用科学高效的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鳜的产量,也是减少鱼病发生的常用手段。本文根据鳜的养殖现状和笔者的实践,对如何科学养殖鳜商品鱼和病害防治进行了总结。

一、鳜高效养殖技术

1.优化养殖池塘

鳜养殖池塘为长方形,面积3~5亩,水深1.5~2.0米,沙泥质底,淤泥厚度15~20厘米。池塘每年均需在年初进行清塘,池水排放后晒塘至少3天以上,并辅助人工翻土。合理使用生石灰和土壤氧化剂,修复池塘土壤有助于鳜高效养殖。

2.加强水质监测,提高水体质量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鳜苗种的成活和成鱼的健康。鳜对水质要求较高,每天需注入适量新水,确保水质清新。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水质监测,加强培水工作,增加水体中的微量元素,提高水体中浮游植物含量,增加产氧能力,提高水体溶氧。池塘应根据养殖量合理配备增氧机,充足的溶氧有利于提高鳜的免疫力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近年来工厂化养殖模式与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采用很好地解决了养殖污染的问题,为商品鳜高效养殖提供了助力。

3.确保苗种品质,做好防控工作

5~8厘米的苗种,池塘养殖可放1 000尾/亩左右、跑道养殖和网箱养殖可放100~150尾/米3、循环水养殖可放200~300尾/米3。苗种的免疫工作一般在下塘前进行,这样可确保鳜的生长速度快、大小均一。养殖户需要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在养殖病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尽量控制病害的影响和传播。

4.坚持合理施肥,保障营养供给

当前养殖未驯化鳜的饵料主要为活饵料鱼,饵料鱼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施肥,促使其健康快速生长。饵料鱼的品质和产量对鳜养殖起到决定作用,配套好的饵料鱼才能促进鳜高质高产。饵料鱼应该严格消毒,也需要做好鱼病防控工作,定期检查寄生虫等情况。

通过有效的驯食方法,鳜也可以摄食人工饲料。驯食后使用的人工饲料主要包括软颗粒饲料与膨化饲料两种。鳜人工饲料中鱼粉是主要蛋白质源,一般选用进口白鱼粉,发酵豆粕及大豆浓缩蛋白亦可作为适用的植物蛋白源;主要脂肪源为海水鱼油。此外,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胆汁酸、牛磺酸、硫辛酸等也可以起到保肝护胆、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

5.科学合理投喂,牢抓鱼病防治

鳜是肉食性凶猛鱼,一般以活鱼虾为饵料。在饵料鱼投喂时要坚持“少食多餐”原则,依照气候、水温、水质等综合情况合理投喂。投喂饵料鱼数量要根据池塘中鳜数量和饵料鱼数量进行调整,如发现鳜追捕饵料鱼,水花变大,水声大,则表明池中饵料鱼不足。鳜养殖池塘由于常会有饵料鱼进入,因此需要牢抓鱼病防治。饵料鱼在投喂前需用3%~5%食盐水浸泡1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平时也可选用温和的中草药定期对鳜养殖池塘泼洒预防,养殖中后期,可选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对养殖池塘消毒预防。

二、鳜虹彩病毒病的诊治案例

1.养殖情况

2021年5月,一户养殖的商品鳜出现摄食量减少的现象,该养殖户使用了聚维酮碘进行消毒,不见明显好转,随后死亡量增加,病鱼体表溃烂,部分病鳜下颌和鳍条也出现溃烂。池塘面积为10亩,亩放养体长3.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1 500尾,水深1.5~2米。水温为28℃、氨氮0.9毫克/升、pH为7.2、亚硝酸盐0.02毫克/升、溶氧3.8毫克/升。

2.观察及解剖

笔者发现病鱼体表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严重的病鱼鳃盖外缘、下颌和鳍条也出现溃烂,甚至出现肌肉深层溃烂,在鳍条基部和尾柄等部位出现充血现象;少量病鱼眼球突出,鱼体色变黑,鳃丝发白。对病鱼进行解剖,可见病鳜有少量腹水,肝脏发白缺血并有出血点,脾脏和肾脏肥肿,肠壁充血或出血,肠内充满黄色黏稠物。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病鳜肝、脾和肾组织严重坏死。随后对样品进行PCR检测,最终根据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特点分析、病理切片,结合PCR病毒检测,初步诊断该病由虹彩病毒引起。

3.病情分析

虹彩病毒病对苗种的危害较大,发病鱼规格在3.5~8厘米,甚至有的病鱼全长在10厘米。该苗种规格较大,在原养殖场地可能已经经历了培育期,不能确定是否由于亲本携带病毒而传播。在苗种长途运输中,温度过低的水体和高密度的环境会导致鳜的强烈应激,鱼体质下降也是发病的诱发因素。5月以来,嘉兴地区天气多变、温度不稳定、水体溶氧低,在鱼的抵抗力下降和水质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此次疾病的暴发。

4.治疗措施

首先捞出死鱼,对其进行深埋处理,清理鱼塘周边,减少污染源,并停食5天,每天换水1/3;其次使用增氧颗粒250克/亩、腐植酸钠1千克/亩进行全塘遍撒,每天曝气7小时左右;第3天使用强氯精250克/亩、第5天使用复合碘300毫升/亩进行全塘泼洒消毒;最后使用水产用氟苯尼考粉+盐酸多西环素粉+维生素C+黄芪免疫多糖投喂,连续投喂两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

5.流行病学

鳜虹彩病毒病常发生在鳜养殖集中区,尤其是在广东、福建等地,主要危害250克/尾以下的鳜,并且死亡率高,较难处理。每年5-9月为该病高发期,发病水温一般在24~35℃。

三、总结

养殖技术的提升使得鳜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笔者建议养殖户依据自己的养殖条件合理地选择养殖模式,不断总结养殖经验,实现养殖商品鳜的高产。另外要积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优化水质,提高鳜抵抗力,减少鳜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苗种饵料水体
香饵
香饵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秘制饵料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