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卷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2-04-13宋晋海杨艳平
宋晋海 杨艳平
【摘要】本文概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基本结构,并就2019—2021年《外国文学史》试卷的命题特点、题型结构及答题、评卷、备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高频考点及重难点知识,并总结相应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史 试卷结构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149-05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对自考生而言,是提升学历层次的重要途径之一。《外国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考课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考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命题特点与规律,顺利通过考试,本文拟对2019—2021年《外国文学史》试卷的命题特点、题型结构及答题、评卷、备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一、《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基本结构
《外国文学史》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专业必修基础课,考试卷以《外国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命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主要讲述外国文学的发展史,即对外国文学的脉络和框架进行简洁、明晰的勾勒与描绘。本教材根据空间的维度将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部分,又各列章节,西方文学列十个章节,分别是古代文学、中古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一)、19世纪文学(二)、19世纪文学(三)、20世纪文学(一)、20世纪文学(二);东方文学列五个章节,分别是古代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其中每个章节基本会在概述小节之后举例一位或多位本时期著名作家独立成节,重点分析其作品内容和创作风格,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本课程加大了20世纪文学的比重,力求体现文学史意义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试卷结构分析
纵观近三年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考试,考试时间一般为4月和10月。2020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4月考试推迟到8月举行。《外国文学史》课程代码为00540,该课程试卷从识记性、理解性、应用性试题结构比例看,命题依据和命题要求基本不变,考试内容相对稳定。试题难度适中,无偏题、难题、怪题。
近几年试卷体例大致相同,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具体题型分布与分值比例详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与西方文学相关的题型约占82%,与东方文学相关的题型约占18%,尤其是论述题的考点都集中在西方文学部分。从总体上看,两部分在试卷所占的题量近三年都是没有变化的。试题涉及考点均没有超出自考大纲的范围,基本涉及了教材的各章内容,覆盖面较广,但整体难度低于自考大纲要求和命题标准。
三、题型分析
(一)客观题
客观题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题干简单、直接,基本上来自教材中的原文,只是把考点设置为选项。3年6套真题,共有选择题192题。从内容上看,选择题考查作家、作品占比基本保持在83%左右,考查文学思潮、人物形象占比为15%左右,其他占比为2%左右。考查内容多为识记性知识点,题目难度一般。考查重点较为突出,多集中在西方文学部分中的古代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等章节。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关于西方文学部分的普希金、福楼拜、马克·吐温、高尔基、罗曼·罗兰等和东方文学部分的《旧约》、萨迪、夏目漱石、纪伯伦、川端康成等考点考查频率较高,考生在备考时应着重关注这些作家的重要作品、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虽然考查客观题的重要章节相对集中,但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题目的考点来源都比较零散,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应系统地学习并学会整理归纳知识点。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2。
(二)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考核的是考生对基本概念或术语含义的理解,通常教材中都有现成的答案,回答这类试题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点主要涉及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或创作风格。2019年至2021年的6套试卷共30题,28个词汇。其中第一章5个词,第四、五章各3个词汇,第八章4个词汇,第六、七、九、十章各2个词汇,其他章节各1个词汇。虽能集中看出各章词汇的多少,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频词汇不多,比如在涉及20世纪文学部分关于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文学流派时,大纲当中列举了10个文学流派,这样每年试卷的考查方式可以随机选择一个文学流派进行设问,如此就要求考生需要大量归纳总结并加强记忆背诵,不能混淆各个文学流派之间的定义与代表作家、作品。
(三)简答题和论述题
这两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内容主要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意蕴、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以及文学流派的文学特征等。2019年至2021年的6套试卷共30题,25个考点。其中第七章9题,涉及4个知识点(巴尔扎克《高老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各出现3次,狄更斯的作品出现2次);第三章4题,涉及2个知识点;第十章3题,涉及3个知识点;第四、五、九章各2题,涉及5个知识點,其他章节各1题。考查重点相对突出,均为大纲要求的重点、难点。剖析试卷,两题型不同点在于分值不同、难度不同。简答题注重识记性知识点的考查,答题只需要简单罗列知识要点,字数要求较少,条理清晰、分点陈述;论述题则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并应用,需要思路清晰、有条有理,答题不仅需要罗列知识要点,还要有例证,尽量详述,结合相关作家作品、人物形象、具体情节、艺术风格等具体阐述。主观题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3。
四、答题、评卷、备考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试题本身的信度和效度来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是一套遵循考试大纲、能检测出考生学识和能力的好试题。新时代广西教育事业相对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2021年10月广西区考试数据统计情况来看,考试人数共1767人,通过率(及格率)32%,最高分89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48分。考生通过率很低,数据是让人出乎预料的。这与考生的整体素质差和知识结构不完整不无关系,广西考生在本课程的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说明《外国文学史》授课教师在本课程的助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从考生的答卷来看,扣分点主要有:一是概念不清,识记不准确,望文生义,答非所问,尤其体现在客观题和名词解释题上,如20世纪文学当中“表现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流派概念混淆、张冠李戴;二是忽视题目设置的要求和条件,抛开限制,变更答题方向,主要体现在论述题上,如考生在回答分析浮士德形象及其与靡非斯托的辩证关系时,只回答了辩证关系这一问,并未关注到浮士德的形象;三是用词不规范、不准确,表达单一、空洞,甚至缺乏逻辑性,尤其出现在论述题当中答题要点和举例说明之间的关系上,比如分析哈姆莱特形象一题,考生仅能凭记忆机械地写出形象特征,有关个性特征的具体事例却很难准确阐述;四是回答主观题卷面潦草,书写不工整,或错别字较多,给阅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五是答题超出指定区域,涂鸦、涂抹严重。
再次,评卷的公平性和可信度有待提高。评分质量是考生水平的能力反映,同时是事关考生考试通过率的直接体现,这就要求阅卷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试题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是人工阅卷,由于答卷数量较多,阅卷人员需求量也大,加上阅卷人员学科素质有别,又要求限时定量完成,所以在阅卷时容易出现误差,出现了赋分或扣分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虽然复查组都会随时随机监测阅卷质量,及时给出复查反馈,但容易忽视对误差值内答卷的复查监控。
最后,考生学习兴趣较低、重视度不够。对《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的备考学习,考生不仅要克服时间、精力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学习者有很大的阅读障碍。比如作品名称及作品中地名、人名的特殊性,时代久远与多国地域风俗的个性化,甚至文学思潮的发展特征等,皆给学习者(尤其初学者)带来极大的学习障碍,挫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考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部分自考生抱有侥幸心理地认为,对于这类课程备考,只需要临时加强记忆、突击复习,直接考试,合格即可。考生并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和影响,所以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仅仅停留在水过鸭背式的学习上,未深入透彻地研习。
五、备考策略
为了提高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的通过率,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备考策略。因此,本文主要从考生自学和高校助学两方面切入,系统阐述《外国文学史》自考的备考策略,以期让考生掌握自学与考试的应对策略。
(一)紧扣考试大纲,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通过仔细分析真题,我们不难发现考试的重难点相对集中,相关知识点重复出现频率较高,同时试题均未出现超纲的知识点。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围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重视大纲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熟悉记诵教材内容,归纳梳理知识要点,尤其对重点章节要有所侧重,抓住线索、注重方法,切忌存在侥幸心理,通过猜题、押题等来备考,否则很难顺利通过考试。因为“国家规定的教材和大纲既是供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使用的,也是该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为了考核考生是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每次命题范围、覆盖面都比较广”,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紧扣考试大纲,全面系统地去学习,才能做到在答题上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二)合理分配时间,科学处理工学矛盾
自学考试的考生除了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还有一部分是社会考生,这类考生受工作、家庭等外在压力的影响,而且自身学识、时间、精力又有限,难以像在校生一样进行脱产式学习,因此,要想通过自学考试,就必须及早进行复习并合理规划时间,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高效成事,处理好工学矛盾。对于《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考生仅仅明确课程重难点是不够的,因为根据前文所述,我们清楚试题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和教材的所有章节,考查知识点较为广泛。重点章节固然关键,但分值仅能在及格线上,考生想要获得高分,其他普通章节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考生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方法来攻克学习过程的障碍。特别是“东方文学”部分,考核要求仅停留在识记即可,与我国文化有相通之处,易学易记,考核难度较小。考生仍然需要挤出更多的时间系统地学习,毕竟试题分配的18分是很容易获得的,这一部分的复习不应被忽视和放弃。
(三)掌握应试技巧,有效提高考试成绩
自学考试活动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考试”。要想取得这门课程的好成绩,考生必须认真对待考试中的每一个细节,注重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一般的技巧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领会题意,分配时间、先易后难,书写工整、切忌潦草等。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依据各题型的特点和要求来答题:客观题考核的是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于没有把握的,建议采取排除法,对于多选题的不确定项,先倾向于不选;名词解释题最基本的要求是考生在理解基础上准确地记住概念或术语的含义,答题要简明扼要;简答题要求简洁凝练、条理清楚地写出答案要点即可,切忌长篇大论,浪费时间;论述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等进行概括或加工,准确地写明知识要点并进行适当举例或论述说明。当然,在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要根据赋分值进行先主后次、分点作答,切忌洋洋洒洒,不分段落,长篇大论。
(四)提高阅卷质量,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针对阅卷数量庞大、阅卷人员素质有别的问题,建议参考高考评卷的要求和标准:一是在评卷前随机抽取数十份试卷,组织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名师依据参考答案进行试评,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二是阅卷中心组成员根据答卷数量的多少分配阅卷老师,每题一般由两位老师分别打分。三是看两位老师的阅卷分值和系统给定的误差范围,若在误差范围内,则视为有效,若超过误差范围,则需要提交给第三位老师进行仲裁,以确定最终分数。当然题型不同,允许的误差范围亦有别。与此同时,地方考试院在遴选阅卷老师时,应对其整体素质进行评估,可通过试评的方式考核其能否胜任此次考试的阅卷工作。最终,通过复查组的紧密监督把控,根据阅卷进度机动调整阅卷人员,顺利推进阅卷工作,提高阅卷质量,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五)创新助学模式,满足考生学习需求
近年来,部分高校尝试利用数字资源和移动信息平台,探索开展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网络助学主要依据“互联网+教育”理念,为考生创设网络学习的虚拟环境,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渠道,建立了学生自学与高校督学的联合机制。考生要想通过《外国文学史》这门覆盖面广、知识点庞杂、记忆量大的课程考试,就应认真积极参加助学活动,依据自身需求,关注平台信息,系统学习助学课程,完成检测试题,查看评估反馈,咨询解决疑难问题,有效掌握考试知识要点,弥补本学科自学过程中的知识盲点,从而掌握题型、考点与答题方法,做到备考心中有数又有效。
本文对《外国文学史》课程特点、题型结构、答卷问题、备考策略等进行了论述,旨在要求考生掌握外国文学史课程所学知识内容,学会分析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学史上的现象,掌握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明晓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匯总能力和阐释论证能力。同时,通过对重点作家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考生考试的通过率,长远来看亦能提高学习者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外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谈自考.《学前教育学》复习备考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1).
[3]“得失”之管见:哲学原理“自考”试卷命题及解答情况分析[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构建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21(7).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