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热点、趋势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4-12殷旺来
殷旺来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20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18.7%,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5%(1)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第9页。。按照国际对于老龄化的定义,中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两会中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2021lhzfgzbg/。。因此,如何挖掘老年人力资本,提高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释放老年人口红利,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当前,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从总体上把握现有“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本文拟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进行图谱化、定量式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设想,以期为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是显示学科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3)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2期。。CiteSpace是众多知识图谱分析软件中比较高效、常用的工具,它通过对特定领域的科学文献进行计量,以展示学科领域发展路径和知识拐点,并通过可视化图谱探寻学科演进阶段和发展前沿。本文基于CiteSpace5.6R3版本,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的发文量、学科分类、高被引文献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进而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以主题词“老年人”并含“劳动参与”进行跨库高级检索,时间范围为1984-2021年,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共获得文献319篇。在剔除国外文献、报纸报道等之后,最终获得有效文献262篇。然后,将文献样本导入CiteSpace软件处理,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二、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现状
结合知网检索工具和知识图谱工具,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的发文时间分布、高被引文献、作者与机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可整体认识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领域研究状况。
(一)发文时间分布分析
如图1所示,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日益增多。在2009年之前,相关研究零星无几;但在2009年之后,该领域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兴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发文量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达到43篇。此变化与我国实施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政策实践密切相关。2009年,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正式将人口老龄化研究上升到战略高度。随后,我国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4)②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09/23/content_6338.htm。。与此对应,2009年之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越来越丰富,发文数量增多,但尚未饱和。
图1 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文献发文趋势图(单位:篇)
上述发文趋势变化与我国实施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政策实践密切相关。2009年,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将人口老龄化研究上升到战略高度。随后,我国陆续出台政策,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②。与国家战略相对应,2009年之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越来越丰富,发文数量增多,但还未达到研究饱和的程度。
(二)高被引文献统计分析
高被引文献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发现研究前沿热点主题的重要依据。表1是高被引文献前10名。可看出,当前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成果主要出现在2009年以后,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劳动供给、劳动参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分布在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方法主要为实证研究,尤其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集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而学科交叉研究不够,从多学科视角对老年人劳动参与进行理论研究不足。
表1 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领域前10位高被引文献
(三)文献作者与机构分析
对作者与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可发现其内在关联与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在发文机构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7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5次),出现频率达到3次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在文献作者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宏伟、中国人民大学姜向群。可见,当前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阵地,集中在高校领域,但在研究作者方面,主体还不稳定,还未形成研究的主体人员。从图2也可看出,跨机构的网络合作研究也不充分。
图2 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
三、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某一学术研究领域一定时期内研究文献关键词的集合,可以展现出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总体特征、内在联系与发展趋势。本部分通过提取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利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分析,力求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对文献样本分析(见表2)发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劳动供给”“劳动参与率”“老年人”五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较高,都超过了20次。其中,“人口老龄化”的频次最高,且中心性为0.42,这说明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具有很强关联性。此外,“老龄化”“中老年人”等词的中心性也较高,这显示了该领域研究的关注点分布状况。
表2 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前12个高频关键词
(二)关键词聚类及研究热点分析
为进一步解析老年人劳动参与领域研究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进行参数设置后,绘制出文献样本关键词的聚类可视图谱(见图3)。一般认为,当Q值在0.4-0.8之间时,可得出适合聚类的结论。图3中Q值为0.7316,说明聚类结构是显著的,聚类效果较好。从关键词聚类可视图谱看,形成了#0老年人口、#1劳动供给、#2人口老龄化、#3城市老年人、#4老年人、#5农业劳动供给、#6人口红利、#7社会保障、#8人口高龄化等9个聚类群。如图3和表3所示,关于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主要围绕这些聚类展开。
图3 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可视图
表3 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文献聚类群分析
通过整理、分析聚类群信息,结合现有文献进行人机互补处理发现,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热点主要聚集在老年人劳动参与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劳动参与的作用、劳动参与实现路径四个主题领域。
1.老年人劳动参与概念界定研究。对于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首先需要从概念体系出发,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从现有研究看,学术界对于“老年人劳动参与”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将60周岁以上的公民定义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可归纳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低龄老年人、流动老年人四类。依居住地划分,分为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对于低龄老年人的定义,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将55—64岁的女性和60—69岁的男性定义为低龄老年人(5)程朝阳、于凌云:《成都市退休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23期。;一种是将60—70岁的老年人统称为低龄老年人(6)雷晓康、王炫文等:《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的个案访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流动老年人则是指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本区(县、市) 户口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流动人口(7)周平梅、原新:《健康对流动老年人口经济参与的影响研究》,《兰州学刊》2021年第2期。。对于“劳动参与”内涵,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来讲,老年人劳动参与的领域包括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家务劳动、子孙照料等(8)李丹、连海峰等:《劳动力外流下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第2期。。但部分学者主张劳动参与只限定受雇佣性的社会经济活动,将非经济行为排除在外。总体上看,学界对于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的对象认知和实际范围主张不同,在研究中呈现的成果也不同。一般认为,老年人劳动参与指的是由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的经济、价值追求等因素影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参与自雇或受雇、长期或短期、经济或非经济的劳动行为。
2.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成果丰富。从现有文献看,学术界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展开。个人层面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健康状况等。研究表明,年龄、地域经济发达程度均与老年人劳动参与意愿呈负相关关系;男性劳动参与比女性多;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可能性较高,农村老年人则相反;有配偶和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劳动参与意愿较高(9)张文娟:《中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1期。(10)殷俊、杨政怡:《银发族缘何重返劳动领域?——城乡二元老年劳动参与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家庭层面看,影响因素包括隔代照料、子女务工、代际经济支持等。隔代照料会使老年人劳动参与显著降低(11)彭争呈、邹红等:《社会托幼资源、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劳动参与》,《财经科学》2019年第12期。,子女外出务工会加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负担(12)黄宏伟、潘小庆:《子女外出务工会加重农村老年人“老而不休”现象吗》,《农村经济》2020年第11期。。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会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反向则降低(13)彭青云:《老年人长期照料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老龄科学研究》2017年第7期。。社会层面看,社会保障、退休年龄等因素会对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影响。一般认为,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最终会降低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可能性(14)刘瑞平、刘梅:《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老龄科学研究》2016年第11期。。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研究主张有所不同。李江一等认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孙泽人等的研究结论则相反(15)李江一、李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来自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3期。(16)孙泽人、赵秋成等:《“新农保”是否真的减少了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基于CHARLS两期截面数据的研究》,《商业研究》2020年第10期。。可见,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可对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深刻影响。退休年龄对老年群体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城镇人口在业比例在50—60岁间明显下降,而农村人口在业比例下降则发生在60岁以后(17)赖妙华:《何时方休?——中国老年人就业参与的队列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3.老年人劳动参与的主要子领域研究。当前,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开发、过度劳动、劳动参与对老年人的影响等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开发老年人劳动力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面临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低、就业途径单一等现状,学者们提倡采取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转变养老观念,发展老龄产业等措施(18)金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在主张开发老年人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学者们还关注到农村老年人的过度劳动现象。姜向群等认为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日益突出,而社会保障制度“短板”、家庭经济需求等是主要成因,需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应对(19)姜向群、刘妮娜:《我国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12期。。与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因素相对,劳动参与对老年人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李伟、万媛媛等的研究表明,劳动参与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正向作用,应该鼓励老年人劳动参与(20)李伟、项莹:《老年人劳动参与、环境支持与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6年第15期。(21)万媛媛、曾雁冰等:《劳动参与对退休老年群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年第1期。。林文聪等人的研究指出,老年人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有地区异质性,农村地区老年人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更为突出(22)林文聪、何勤英:《老年人劳动参与会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配置吗?——基于CHFS(2017)数据》,《新疆农垦经济》2020年第10期。。
4.老年人劳动参与实现路径研究。积极推动老年人劳动参与可以提高社会劳动参与率,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个体层面的培训不足、观念落后;社会层面的就业服务平台不足、年龄歧视等;制度层面的安全保障不足、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建议,在个体方面,鼓励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转变就业理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社会层面,建设更多老年人就业服务平台和组织,建立正确的老年人就业价值观念,开发更多形式工作岗位;在制度层面,逐步出台落实符合国情的延迟退休政策和老年人就业激励政策,完善相关法规保障老年人劳动权益,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等(23)张智勇、张迪:《老年人口就业:补充还是竞争》,《人民论坛》2016年第17期。。这些建议措施还需要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检验,才能真正促进老年人劳动参与。
(三)关键词突变率及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变是指在不同时期内关键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突变率前21位的关键词图谱,见图4。可知,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趋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图4 老年人劳动参与文献突变性关键词图谱
第一阶段是1984年至2008年。关键词以“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人口老化”“文化程度”等为主。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人口结构中的“老年人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率先对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将老年人口的特点概括为规模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较低等。基于对老年人口寿命延长、离退休浪潮的到来等趋势的判断,认为老年问题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24)徐勤:《老龄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人口学刊》1985年第4期。。随后,学者们对老年人口的社会价值和劳动参与率进行探讨,主张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老年人口的特征进行。
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包括“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人口红利”“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中老年人”“劳动供给”“老龄化”“健康状况”“劳动参与”等。进入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国家明确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这一时期,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与我国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研究内容与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对象覆盖到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低龄老年人、中老年人等,研究领域包括多层次的影响因素、社会保障、劳动供给、劳动参与、经济参与等。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对老年人劳动参与文献样本的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发现:
第一,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呈现日益上升趋势,成为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阵地,但研究尚未达到饱和。
第二,在研究热点上,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劳动供给”“劳动参与率”“老年人”是该领域研究持续被关注的主题;另一方面,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影响因素、主要子领域、实现路径这四个领域,且各领域成果丰富。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研究的实证分析充足,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略显不足,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在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的趋势上,通过关键词突变率分析,可将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84年至2008年主要围绕老年人口的特征和趋势展开研究,二是2008年至今围绕老年人口的不同群体的各个领域深入研究。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成果趋向丰富。
老年人劳动参与始终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国的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设计,还需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改革实践,丰富现有研究内容。因此,未来老年人劳动参与研究还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在研究对象上,由于我国各区域老年人生存状态差异较大,可着眼于更多异质性老年人群体的劳动参与研究,而不能局限于城镇和农村老年人;二是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采用量化方法较多,可以增加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围绕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内外动机、保障体系、社会效应等方面,逐渐形成完整的老年人劳动参与理论体系;三是在学科视角上,目前的研究涵盖领域较为丰富,但研究的学科视角较为单一,主要是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可以鼓励更多学科参与该领域研究,如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进一步深化、丰富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理论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