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2022-04-12程思怡
程思怡
摘 要:依据实地调研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婚姻状况、社会保障及经济状况、身心健康、代际支持、居住配套对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而人际关系的影响则并不显著。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关注老人身心健康、弘扬孝道文化、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方面,提出提升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政策建议;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1-0052-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大量农业用地被征收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近年来,西安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186.97km2扩展至2019年的729.14km2 [1]。西安市失地农民总量已超过50万,约占西安市农业人口的25%,其中失地老人这一群体不容忽视[2]。
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与传统意义的城镇化更多地强调城镇人口规模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突出城镇化内在质量的提升[3]。因此,关注失地老人在安置小区中的生活满意度是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应有之义。探索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完善该群体生活质量的政策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数据来源、变量界定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2021年6月,课题组借助随机抽样法选取香王、杨庄、邓店南、雾庄西、枣园和启航佳苑安置小区作为调研地点,以失地老人(60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为84.23%。
(二)变量的界定
依照我国的现实国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地老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其生活满意度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生活满意度通常是指人们根据个体标准对整体生活状态做出的认知评价。学界关于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颇丰。根据国内外研究,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否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社区层面交际网络是否完善等;其次,代际支持是否能满足老人需要、是否有亲人或朋友能长期照顾。除此之外,研究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居住方式等都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4~5]。仰和芝等人还指出,失地时间、安置房是否落实、失地后月均收入水平、是否与子女共同居住及生活适应、居住环境、生活保障、身心状况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失地老人主观生活质量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选择个人基本特征、社会保障及经济状况、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代际支持、居住配套状况作为研究变量。
1.因变量。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是指老年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对于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总体感受[6]。对于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观测,通过老人对目前生活满意度总体评价来考察。
2.自变量。社会保障及经济状况对于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其依据失地老人对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获取情况、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的满意程度来反映;身心健康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由老人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狀况的看法、认为自己是否能独立活动、对于自己越老越没用的观点是否认同来度量。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状况直接影响到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通过老人对于社会交往的总体满意程度,通过与家人、邻居、亲戚等来往互动的满意度来度量;老年人失去土地以后,经济来源的丧失以及生活环境产生转变,导致其可能倾向于寻找代际支持,而代际支持状况主要由老人对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关心的满意程度来度量;居住配套状况主要测度失地老人对于安置小区的住宅面积及其周边医疗、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的认可程度。将上述问题的选项设置为“非常满意(同意)”“比较满意(同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同意)”“非常不满意(同意)”,分别赋值为5、4、3、2、1。
3.控制变量。本文将失地老人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态四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将男赋值为1,女赋值为2;将60~69岁赋值为1,70~79岁赋值为2,0岁及以上赋值为3;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将不在婚赋值为1,在婚赋值为2。
(三)模型的构建
本文分析多个变量对于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茁X+?着。其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X为解释变量,包括个人特征、社会保障及经济状况、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代际支持以及居住配套状况;β为X对应的变量参数,ε为误差向量。由此,得到多元线性模型方程如下:
y=?茁0+?茁1X1+?茁2X2+…+?茁nXn+?着
三、实证分析及结论
(一)样本描述
样本中43.38%的失地老人年龄在60~69岁之间,70~79岁的老人占比为30.59%,8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26.03%;在婚姻状况方面,在婚状态老人的比例是83.11%,不在婚的老人占比16.89%;在性别方面,女性占比57.99%,男性占比42.01%;学历方面,超过五成老人是小学及以下学历。以上数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能较好地满足研究需要。
(二)信效度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
运用SPSS 26.0检验得知,量表的总体克隆巴赫系数值为0.857,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同时,量表总体KMO值为0.842,且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表明问卷效度较好。
由表1可知,学历、婚姻、性别、年龄、社会保障及经济状况、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代际支持、居住配套设施的容忍度都远大于0.1,且其VIF都小于2。由此可知,以上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适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如表2中模型1所示,婚姻状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0.515,说明在婚状态的老人相较不在婚状态的老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较高;模型2中社会保障及经济状况的回归系数值为0.401(p<0.01),说明此项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失地老人群体而言,征地拆迁的补偿以及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作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收入来源和保障,自然是影响他们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模型3中,身心健康的回归系数值为0.3(p<0.001),表明身心健康状况会对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人们迈入暮年阶段,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将明显提升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加入人际关系这一变量后,模型4中回归系数值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可能是因为安置小区内的社交网络相比在农村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动,因此人际关系没有对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模型5中,代际支持的回归系数值为0.204(p<0.001),即代际支持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失地老人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身体健康状况不如从前,需要后辈照顾,因此得到更多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以及情感关心的老人自然生活满意度就越高;模型6中加入居住配套这一变量后,且居住配套回歸系数为0.223(p<0.001),说明居住配套设施也对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影响,这是因为相比其他人群,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更趋向于选择就近的医疗资源和文体设施等,因此对于小区周围的医疗、交通、文体等设施需求较为迫切。
四、提升失地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失地老人作为新型城市居民中的特殊群体,其生活满意度的高低是反映人民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失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提升失地老人生活满意的对策,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相应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征地补偿机制是维护失地老人权益的关键所在。逐步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医疗和养老保险待遇,推进失地老人早日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第二,政府及相关的社区管理人员应关注失地老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利用社区平台优势,鼓励失地老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发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帮助失地老人适应城市生活。第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孝道文化,引导人们切实践行赡养义务,注重家风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宣传孝敬老人这一传统美德,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子女提供代际支持和情感关切。第四,政府应考虑失地农民的合理权益与诉求,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宜居水平。如增设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设施,让老人有足够的休闲休憩场所等。
参考文献:
[1] 何艳冰,陈佳,黄晓军.西安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社区恢复力测度与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3):126-136.
[2] 何艳冰,黄晓军,杨新军.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适应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7,(2):226-240.
[3] 汪险生,郭忠兴.被征地农民的收入下降了吗——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J]. 农业技术经济,2017,(6):14-27.
[4] 曹清华.老年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5] 曾宪新.居住方式及其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5).
[6] 张志强,唐轲,王青.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杨凌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5-60.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data,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and-lost elderly in Xi’an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rital status,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tatu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and residential faciliti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landless elderly,while the impa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as not significant.In view of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policy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land-lost elderly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and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land-lost elderly;life satisfaction;influencing factors;policy suggestions;Xi’an City
[责任编辑 辰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