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探究

2022-04-12周红兵

科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

周红兵

摘要:乡村振兴是将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作为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的发展战略,由不同的实践环节组成,但是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民这个主体要素,培养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措施之一。本文对乡村振兴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探究进行讨论,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

一、乡村振兴下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

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缺少吸引培训教师的物质基础,又因为国家之前的财政扶持力度不足,使得农村教学条件总体落后于城市,因此,农村地区长期处于师资力量匮乏的状态,这便导致农村地区的素质水平不高,农民缺乏对农业技术知识的了解,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素质培养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以培养高素质农民为原则的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展开,但是由于其管理缺少科学性、规范性,导致培训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由于国家前期资金投入的不足,农村地区的素质培养体系没有得到很好地完善,甚至部分环节出现空白的情况,这极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素质培养认知不足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大多数以延续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缺少农业新技术的注入,致使广大农民缺少对素质培养的认知,看不到素質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教育和宣传条件,素质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加之目前农村地区素质培训机构数量稀少且培养方式单一化、流程化,导致广大农民对素质培养的认知不足。

二、乡村振兴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的具体措施

培养师资力量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保障。首先,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农村农业企业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基金资源,积极引导高水平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并纳入师资队伍中,提升动态化管理水平,到目前为止,国内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所构建的师资库中有近7万名培训教师。但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采取更强有力的补贴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自愿加入到农村师资队伍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的水平,将更科学、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高素质农民。其次,国家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学科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全国各地广泛开设农业技术相关的专业,号召广大青年人积极考取相关专业,并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不断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走向农村,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强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然后,国家应开设相应的渠道来引导农村培训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组织安排交流学习与实践培训,通过不断拓宽培训教师知识面的方式来整体提升农村师资水平。最后,国家应加大改善农村地区教学条件的资金投入。

健全农民素质培养体系

健全的农民素质培养体系是实现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前提。一个健全的农民素质培养体系应该是,在政府的统筹兼顾和安排下,以乡镇培训基地为基础,以县级农民教育培训为骨干,以广大农业高校和农业研究院为依托,以农村企业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的组合体系。因此,政府应当首先发挥自身统领全局,协调各方面领导的核心作用,依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程度,安排适合本地区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政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其次,建立乡级为基础、县级为骨干的培训机构,定期安排培训人员在乡级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培训,对成绩优异的农民安排到县级更高等级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予以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从源头上打好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另外,加大对广大农业高校和农业研究院的资金投入,积极引领高校和研究院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高校和研究院给予财政奖励,以激发农业高校和农业研究院的创新活力,让农业高校和农业研究院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始终走在最前列。最后,在农村联合农村企业和民间组织建立农业技术合作社。由于农民对自身所需要的农业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对农业技术的期望值也越开越高,因此建立农业技术合作社很有必要。建立农业技术合作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便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农业技术合作社的完善和发展,不断增加农业技术合作社中农业技术的种类,安排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教授讲解,深挖农业技术的核心,总结农业技术的精髓,归纳成可以被农民广泛接受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强化农民对素质培养的认知

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教育条件落后,存在农村人口素质总体低于城市人口的趋势,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阻碍,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农村建设者和当地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利来提升农村人口对素质培养的认知。例如:农村建设人员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选择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经营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者农村待业青年为重点培养对象。制定适合的培养方案,对通过培训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民对素质培养的认知。除此之外,农村素质培养人员可以根据自己负责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的方案,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的认知为基础,带动全体村民的素质提升。另外,当地政府需要健全农民素质培养设施,这不仅表现了政府对提升当地农民素质的重视,还是强化农民对素质培养认知的重要手段。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主持开展农民素质提升研讨会形式,讨论各级政府人员对提升农民素质的意见并总结出其中的精华并应用到当地政策中,将对提升农民素质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

结束语: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动力源泉。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乡村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被解决,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鲁明月.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6):290-291.

[2]刘志扬.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体系的创新[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02):73-76.

[3]胡越.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探索——以农广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培养模式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20(05):13-16.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