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课后习题,让高年级语文教学更有效

2022-04-12林小梅

天津教育·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题思维能力文本

林小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将学生的主动性展示出来,借助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习题不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作业更是需要教师给予重视。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級课后习题的使用经验,有效发挥课后习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的学习更精彩。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是一门兼备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学科。小学高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要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要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统编版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但是经常被教师忽视。就小学生语文课程教学而言,课后习题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而设计的,如果文本教学与课后习题脱节,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得到更好的检验,课后习题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一个途径。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是基于教学反馈的需要,教师的布置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据此改进教学方案,而且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方式,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十分关键。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课后习题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高效运用课后习题展开课程教学活动呢?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延伸学生思维,提升其审美能力。利用课后习题,践行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使教学在学生主体的参与下更具有价值,更具有活力。本文基于全体课题组人员的课题研究经验,选取高年级语文课题习题研究情况,在课后习题与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如下有意义的探讨: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高年级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很强,如果课堂依旧不留给学生,那么,能力不仅不会提升,而且还会逐渐退化,就像是等待喂食的小鸟,没有独自飞行的机会,那么是不会拥有自我生存的技能的。教师要给予学生这样的空间,使其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掌握语文学习的技能。课后习题,可以作为这样的引子,它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内容,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面对长课文或者是比较难懂的文章,往往会心生畏惧,那么,消除这样的畏惧心理便需要一个契机,激发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渴望之情。恰恰课后习题中有着很多未知的疑问亟待解决,我们不妨利用它,使学生自主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后习题来自主学习,让课后习题为教学提供有效的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兴趣不足,这样就会使课堂有效性得不到更好的发挥。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的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开阔学习视野,建立学习自信心。在课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大家来看课后习题的第一题,带着这些任务,我们一起来自主阅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效。带着任务自主阅读,既完成了对文本信息的梳理,也提升了自我的理解能力,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在课上限时情况下,引导学生阅读,旨在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获取文本思想,理解文章内容,这是一种自主阅读的教学任务,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长文短教一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可绕开的话题,精读课文学习中,学生如何有效地抓住文章的学习重点,往往在课后练习题中有一定的提示或者启发,这些课后习题往往是学生在课前需要研究的,并应该在课前做好阅读工作。利用课后习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中与文本亲密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得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让文本学习更有个性色彩,课堂充满挑战性和实效性。

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是现阶段教育研究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现阶段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和保障,而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和终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依托,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不断地进步、成长和发展,但是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地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进而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好课后习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进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自信的过程,这也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好情感基础。

二、突破文本重点内容

课后习题的设计与教材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课后习题中往往也包含着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习题的设计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有一致性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习题,帮助学生突破文本学习的重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教师的满堂灌,讲述过于详细,将文本中的字词解释、含义、句段关系等都讲得分外详细,使学生不清楚什么是重点,整节课都在记录要点,这就使教学失去了针对性。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往往具有指导性,它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突破重点难点。在课后习题中,我们看到了语言建构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迁移、拓展链接等各个方面的题目,这些题目恰恰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将其纳入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比如,第二题通过文段赏析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这恰恰是小说阅读的重要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和神态分析人物,可以作为本节课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积极完成,掌握这样的技能,这样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便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在平时的语文阅读理解方面的考试题中,涉及语言理解、文章审美、主题迁移等方面的题目,学生也不会陌生。教师不妨有意识引导学生的阅读题目审题能力,提高学生在今后阅读理解题目中的应试技巧或者能力,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形成一种有效的语文理解能力。高年级语文不同于中年级、低年级的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需要有好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借助课后习题,突破文本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使其在这样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突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主旨,抓住了文章的核心主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素材的过程中理解得更加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通过课后题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阅读素材中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文章素材的核心观点提取能力。掌握了這项能力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重点会更加明确,学会有效地做出安排和设计,进而寻找出属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三、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对问题的深度探寻,也是知识的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在呆板中接受知识,而是顺着知识发展的体系和脉络不断迁移,这样,学习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课后习题的设计中,也有很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习题,这些习题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成功。教师可以将习题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借助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提升思维能力,充分展现个性色彩。

例如,在《军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思维发展中不断成长。课后练习题第四题,使学生能掌握心理描写的作用,还能使学生站在人物的角色上,详细分析人物心理特征,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从固定的理解到思维的转换,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课后习题的相关链接,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红军过草地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下文本内容与自己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关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方面,即如何在学完课本中的教学知识后,当遇到课后相关的内容时,也能有效理解并形成自我理解文本的思维能力。这一直是语文教学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语文所需的思维能力是长期语言感知培养起来的,它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阅读,尤其需要阅读大量不同类型的作品。为此,教师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这样的知识体系中学会思维迁移,在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同时,帮助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会理解、运用知识,打开学习的新局面。

学科素养的养成依赖于学科思维的形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科思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知识时才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认识到学生学科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生学科思维养成和课后阅读题两者之间的联系,利用课后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学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侧重点、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四、发挥学习多元价值

语文是综合性学习课程,涉及很多学科的学习知识,这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双重属性。在小学语文课后练习中,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需要有好的习题,使这些习题发挥多元文化价值。这样的习题可以是生活思考,可以是阅读经历思考,可以是对人、社会、事情的感悟等,这样的多元价值往往具有个性化、多元化、情感化等多方面的引领价值。

例如,《草原》的课后习题中最后一题:“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这道题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联系阅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既有个性化、体验性方面的思考,也有多元化、单一性思考。教师在课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答案,因而这样的问题研究凸显开放性、拓展性。同样,《丁香结》的课后习题中最后一题:“‘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这道课后习题也是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思考,高年级学生根据多年的阅读经历,结合文章学习情况后对丁香结进行思考。其实高年级很多语文课文教学都具有外延、拓展性的思考问题,可能在课内教学中,可能在课后习题中,还可能在平时的阅读文章理解的问题中,这就是高年级与中低年级的学习差异。回答这些多元价值的思考问题需要学生熟悉全篇文章内容,在解读文章中后,学生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回答的答案只要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都不算偏离答案。其实,小学高年级很多语文课后习题都有多元思考价值,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更加符合主题的思考。高年级语文课后习题的多元价值如何体现,对教师而言,就是在课上建立符合教学环境的教学氛围,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此,语文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多元价值的作业得以灵活运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体会语文的魅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后习题属于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如何有效运用课后习题服务于语文教学是教师应该长久思考的话题,尤其当前统编语文教科的编排,作为语文助读系统的习题,如何更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展开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完成课后习题的同时,学会自我思考和知识迁移,自主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具体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和重点难点突破、发挥多元价值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注:本文为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下课后习题的研究”(课题编号:FZ2020GH116)的研究成果。

(吴淑媛)

猜你喜欢

习题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