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统编版教材,实现议论文过程化写作教学
2022-04-12黄琼妹
【摘要】议论文写作教学在初中阶段仍然较薄弱,在统编版教材中,议论文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不多,程序性知识更少。议论文教学如能以课本为范例支架,补充程序性知识,分项训练,使教学呈微型化、过程化,可以提高议论文写作有效性。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化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6-086-03
【本文著录格式】黄琼妹.立足统编版教材,实现议论文过程化写作教学[J].课外语文,2022,21(06):86-88.
一、背景: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仍较薄弱
议论文写作,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课标对初中议论文写作要求为:“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从初高中衔接角度来说,高中生以写议论文为主,因而在初中立足教材,学会写议论文还是很有必要的;且目前福建省中考的写作形式为“情境任务式”,即要求写情境任务式的文章,如演讲稿、发言稿,辩论稿,其本质还是议论说理。议论文写作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使学生思维日渐严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关注议论文写作教学非常有必要。
但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的写作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现象,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另外,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读议论文了。部分学生尝试写出的议论文往往是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的典故。可见,议论文教学极为薄弱。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议论文系统学习也只是从九年级上册开始的,九年级上册编排了两个典型的议论文单元,第二单元课文有《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五单元课文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随单元附有写作训练。九年级下册编排了第四单元有《谈读书》《不求甚解》《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这些文章观点明确,各种论证方法典型,文质兼美,兼顾立论文、驳论文,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新思维。但是,《敬业与乐业》放在了议论文单元第一篇,它是典型的层进式议论文,文章较长,对初学者来说学起来有点吃力;又如《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是鲁迅先生的驳论文,短小犀利,思想深刻,但文白混杂,学生读懂较难,排在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也是驳论文,比较浅显,但编排在九年级下册。如果教材编排能结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可以科学合理些。
统编版教材的议论文写作专题虽有对本次写作学习训练点做简要的讲解,但陈述性知识方面较多,程序性知识较少。例如在《议论要言之有据》中,提到要议论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使用事实论据时概括叙述;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注意材料的丰富性;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而关于“如何去做”的程序性知识没有具体指出。议论文本来就抽象、逻辑性强,对师生而言就是一个挑战,缺乏了具体的指导便无从下手,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和困难。于是很多师生选择走过场或者直接忽略议论文写作,这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以后高中以议论文为主的学习带来了隐患。
议论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实现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过程化、微型化并提供支架。写作过程化,就是通过作文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明确关于“教什么”“怎么教”的可操作的内容。郑桂华指出“作文教学过程化的第二个维度,是从构成作文知识和能力要素入手,通过分项训练提高写作能力,每一项训练不只是提出要求,还要落实指导的过程”。邓彤提出“建构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核心困难,选择核心知识,解决要害问题,它既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教师设计与教学”。也就是要把写作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实现微型化。荣维东认为中小学写作的核心要素有学生、任务、支架。其中支架是一切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概念、流程、范例、问题、知识、策略等的总称。写作支架中离不开知识支架和范例支架。知识支架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范例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成品,往往包含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范例支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范例就是范文、课文、例文等。也可以是写作操作程序、方法、技法等知识块,对写作新手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还要提供大量的学习支架。我们有必要在郑桂华的过程化写作理论,邓彤的微型写作课程,荣维东的写作支架理论指导下进行议论文过程化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二、议论文过程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立足教材,统筹安排教学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安排了《观点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第三单元《议论要言之有据》,第四单元《学习缩写》也有安排议论性写作习題,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扩写》有扩写一篇议论性文章的习题、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辩论》,这样循序渐进与方法策略的序列化的教学架构,从基础到提升,使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克服了写作训练无序、随意、散漫的状态。
但是,从学生写文章要先整体再局部的角度观察,这些内容还可以再调整补充。具体顺序如下:观点要明确 —设立分论点 —议论要言之有据(事例论证)—议论要言之有据(道理论证)—论证要合理。
首先是《观点要明确》,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会确立论点是写议论文的前提。第二次训练为设立分论点,学写议论文的结构。分论点之间有并列、递进两种关系,要教会学生从是什么—从阐释内涵入手切分,为什么—从寻找原因角度切分,怎么办—从解决问题方面切分,分论点要避免互相重复、交叉、包含。可以结合《学习缩写》写作实践的第二题“从学过的议论性文章里选择一篇进行缩写”进行训练,让学生学写文章的结构。第三、第四次训练为《议论要言之有据》,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要分开训练,学会分析论据,而非事例开会和名言开会。第三次可以结合《学会扩写》中的练习三“扩写一段话成一篇议论性”进行。第四次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辩论》活动进行,第五次安排《论证要合理》,补充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论证方法等。
(二)分项训练,使教学呈现微型化
教材编写总体清晰,但大多导写内容程序性知识太少,过程没有具体化,给学生提供帮助不够大。比如在写作指导《议论要言之有据》中,提出一系列要求:议论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使用事实论据时概括叙述;对论据的分析,建立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注意内在的逻辑性;注意材料的丰富性;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这些要求让学生在一次的作文训练中完成是不可能的,要选择核心目标,要求微型化、分项训练,采用微写作的形式,每次围绕一个任务,设置一定情境,即写即评,即评即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议论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使用事实论据时概括叙述”可以连着一起训练;“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可以合并一次训练;“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要单独训练;“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要单独训练。
(三)提供帮助,使教学过程有支架
教学有必要做到读写结合,适当补充程序性知识和范例支架。
1.补充概括议论文事例的程序性知识
从《怀疑与学问》中可以提炼出的程序性知识是:一是事例论证的事例概括应归纳重点,交代清楚时间、人物(体现论据的真实性),简明扼要地概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字数应在百字以内。二是紧扣中心论点,剪裁合理重点突出。突出切合论点的侧面,舍弃其面。三是中心词句反复强化。找出论点的关键词,在材料中对应的内容,反复强化。还要补充点例程序性知识。课本《创造宣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都是运用点例的典范。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一致,能够论证共同的观点,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四十个字。要结合论点的关键词进行总结分析,还要关注古今中外,强化语势,增强论证效果。
2.补充论证材料丰富性的程序性知识
《议论要言之有据》导写部分“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可以把它拓展延伸为教学生寻找论据的途径。课本中很多名人典故是典型的论据;在感动中国人物中,可以找到思想道德、学习精神等方面的典型论据;在《新闻调查》《开讲啦》等栏目的事例中可以找到最新的论据。
3.补充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的程序性知识
在《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指导里,只有“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这个陈述性知识。《怀疑与学问》第六段提供了用假设分析法事例的范例。要补充程序性知识是假设分析法在叙述完事例后,推测假设观点的对立面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对立面结果,可以加导引词“如果”“譬如”“若”。第六段的分析還可以引入因果分析法,补充因果分析法要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可以用上导引词“正是”“之所以”“是因为”等。
4.提供议论文结构范例支架,学写议论文结构
补充提炼的程序性知识是:议论文的递进三段式结构为:是什么(阐释内涵角度切入),为什么(寻找原因角度切入),怎么办(解决问题角度切入),至少要写到两个角度。人教版旧教材的《谈骨气》是学习并列式的入门典范,应该补充学习。《谈骨气》提出中心论点后,引用孟子的三句话阐述了什么是“有骨气”,列举了文天祥、穷人、闻一多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补充的程序性知识是:并列式从是什么(阐释内涵角度切入),为什么(寻找原因角度切入),怎么办(解决问题角度切入)三个角度,只选择一个角度写。
(四)提供议论文评价支架,深化学习效果
评价量规本身也是很好的支架,评价量规如果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实际上也意味着评价标准的内化。在教学前,教师就必须设计好评价量表,并指导学生理解使用。整个量表既包括一般文章都具备的语言、结构、卷面、拟题,更突出了议论文特有的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的具体标准,每个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A(优秀)B(一般)C(不恰当)D(差),每个等级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教师有必要以不同层级的习作评价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量表, 并且灵活地使用自评互评,最后才是老师面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会到评价标准的内涵,最终实现内化。评价量规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支架,学生在使用量规的时候,可以深入理解议论文写作的要点。
三、 总结与反思
议论文过程化写作教学着眼学生的学,注重教学实效,可以得出一些常用策略:1.立足教材,读写结合。范文对写作新手具有积极作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2.实现微型化教学,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逐点训练,逐个落实。3.设计支架,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瓶颈,提供支架,引领示范。
在实践中,议论文过程化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议论文训练序列的合理性研究不足,没有形成有阶段的训练序列。2.微型化的分解存在较大困难,教学时间的有限和分解训练较多冲突。3.对支架知识的搜集和创设存在困难,市面上有关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书籍良莠不齐,没有较正规权威的参考书,导致支架不够科学有效。
理性思维已列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中,培养学生与发展理性思维成为教育目标之一。初中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这项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也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如果教师能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读写结合,立足教材,努力让议论文写作过程化,寻着课本技法的影子,补充程序性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写作效率的提高可期。
参考文献
[1]常凯.探微论证如何能合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
[2]荣维东.写作教学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环节[J].语文建设,2018(6).
[3]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附 注
此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新读写结合理念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103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琼妹,女,1976年生,福建连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