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看裘小龙对李白送别诗的翻译

2022-04-12郑倩怡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唐诗

郑倩怡

摘要:诗歌翻译向来被认为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翻译界对此的研究及争论也从未停止过。而由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作为一个重要翻译理论,为各种各样的译本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就将以目的论为指导理论,采用规范性范式的研究方法对裘小龙所译李白送别诗《送友人》加以评析,看其对诗中意象及蕴含情感的翻译方式,以及对不同文化间的处理方式,并通过对比许渊冲教授译作加以具体分析,研究译作是否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及是否达到译者翻译唐诗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唐诗;翻译目的论;三原则;《送友人》;裘小龙

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栩栩如生地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李白作为盛唐时代诗人的代表,其作品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唐诗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与文化,而送别诗作为唐诗中一大代表,更独具特色,往往以特殊的意象来渲染气氛,含蓄地抒发诗人内心复杂而深厚的情感,所以将此翻译成英文也并非易事。著名诗人、翻译家裘小龙在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所翻译的唐诗在形式、结构上力求新颖、风格独特,故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及关注。

一、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是由汉斯·弗米尔所创,理格丽特.安曼、汉斯.何尼克、保罗.库斯摩、席格利德.库奇.罗斯雷特、克丽斯汀·诺德和海德兰·维特也都为目的论贡献许多,而后发展出功能翻译理论学派。“Skopos”本为希腊语,意思为“目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即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该目的会决定译者的翻译过程及其最终的翻译作品。此理论属于翻译学中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将重点放置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不同目的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

弗米尔作为目的论的核心人物,其发明的理论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弗米尔的分析,翻译行为的目的有三:

(1)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

(2)译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

(3)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

在目的论中,弗米尔认为翻译远不止是一个语言学上的概念,它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所以说目的论也是一种让较正式的翻译及语言理论转为较属于功能性和社会文化性的翻译理论。

弗米尔还在翻译目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原则,首要的也即为最重要的是目的原则,无论翻译什么作品,定下明确的目标以及目标读者,就要采取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去达到翻译目的,如唐诗翻译家目标为忠实再现唐诗风貌,就应采取异化策略,如目标为让外文读者更好理解诗中蕴含情感,即应采取归化策略。其余的两个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都应首先服从这个首要原则,即“目的原则”。这几点会放在下文同译文一并分析解释。

翻译目的论强调了译者的责任及其主体性,同时把翻译所关注的焦点由原文及原文作者转向译文及译文读者。从而使得译者们不必再纠结等值理论下的归化还是异化策略,直译还是意译的翻译方法,而是从翻译目的出发,从而采取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有时甚至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这也就为译者创作出不同版本的甚至标新立异的译本创造了理论条件。

二、译本分析

(一)翻译目的论下的三条基本准则:

1.目的原则

该原则为目的论三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一般而言,“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该原则此为译者译送别诗之前提,译者需考虑他所翻译的古诗词在目标语环境中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同时,译者翻译唐诗的目的又决定了其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从裘小龙为该书写的序言来看,译者的目的为忠实于原文本之含义、情感、结构,迁移意象使之无语言学界限,并使唐诗用英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灵活地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从全文结构上来看,译文与原诗结构差异较大,译文打破传统唐诗格局,更偏向于一种散体译文,使读起来的整个声调和节奏、断句都偏向于英诗的感觉,达到了作者想要的“to make a poem translated as enjoyable as one written in in the English”。比如,第一句“The stretching green hill lie in the north”,青山横北郭,本来应该是横在城的北面的意思,这里裘小龙的翻译省略了“(in the north) of the city”,使用了意译的方式,但是读者能够完全明白这句诗所表达的意思。以及该诗中原本简单的“青山”和“北郭”在翻译时都被译者加上了修饰语“stretching”和“glittering”,这样用英语读起来,会有很强的画面感,从而让读者置身诗中,充分感受唐诗之魅力。

2.连贯性原则

该原则指译者应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即使译本用目标语读起来依然通顺流畅,需达到语内连贯,并与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或语法习惯保持一致,让译语接受者能够接受并理解。由于不同语言读者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认知特征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对文本做出适当调整,让其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及心理。

从目的论中的连贯性原则来对比裘小龙和许渊冲对《送友人》的翻译,裘小龙的译本有14行,许渊冲的译本仅有8行,许渊冲更加注重形式上的整齐一致,但裘小龙为符合英文读者阅读习惯,在形式上改动就比较多,因此也显得连贯。

3.忠实性原则

此原则即为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还要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看法和态度以及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何种方法或策略。在《送友人》中,第一、二句“青山橫北郭,白水绕东城”和第五、六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都采用了对仗的手法,而译者也以“the stretching green hills”和“the glittering white water”以及“a cloud drifting”和“the sun setting”忠实地再现原诗的情境,让读者身临其境,并同样以对称的手法使译作达到了“形美”,在结构上也与原诗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唐诗中的意象往往尤为重要,因为它暗含了主人公当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境,所以对意象的翻译也十分重要。该诗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如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斑马也都被译者作为重点放在了译文里,同时被忠实传达,所以可见,译者也较好地遵循了忠实性原则。但是在忠实性原则与目的原则发生冲突时,忠实性原则将不再适用,此时便要遵循首要原则即目的原则。在原诗中有一句“萧萧班马鸣”,“萧萧”指的是马痛苦的嘶鸣声,但如果裘在此处遵循原文,使用拟声词翻译,首先很难找到合适的拟声词,在许渊冲译本中的“Adieu! Adieu!”也不能完全呼应“萧萧”这个词。其次会显得格外突兀,难以让外国读者理解,而译者的翻译目的又是让英文译本读起来流畅,便于外文读者理解,所以作者在这里省略了“萧萧”二字的翻译。

4.忠诚原则

忠诚原则是克里斯汀·诺德就目的论的不足,或者说是人们对目的论的质疑提出来的一个原则,它指的是译者必须要对读者忠诚,在了解自己读者的基础上对原文做出改动,并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这里的忠诚是“人际范畴”,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对唐诗的意象翻译是尤为重要的,但是一些意象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如果将其直译为英语,由于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西方读者可能很难理解这个特定意象的内涵以及它被放在这首诗中的用意,所以这个时候,译者就要对自己的译文读者负责任,并在译文上做出一些改动。比如在“萧萧班马鸣”这句中,译者在horses前面加上了suddenly lonely二词做了修饰,虽做了改动,但其目的是为了让英文读者能够切身体会诗的意境。

(二)局限性

目的论虽然能为译者在翻译唐诗时提供明确的方向,使译者能够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创造出高质量的译作,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个目的的明确往往可能会导致译者在翻译时疏忽了其他的因素。

其二,押韵也为唐诗中一大特色,《送友人》中的“城”“征”“情”“鸣”均为押韵,许渊冲在翻译时便格外注重押韵,他每句的最后一个词是这样译的“sky”,“town”,“bye”,“down”,“away”,“you”,“way”,“adieu”,韵脚都非常整齐。但在裘小龙的英译版本里韵脚未受到重视,而且不够整齐,这就使得译本少了中国特色唐诗的韵味,读来也会觉得少几分美感。正如追求“三美”的许渊冲教授所说,“试把唐诗的韵脚改掉,各句改得长短不齐,这种‘风格’、这种‘情趣’的诗能够流传千年,使人百读不厌吗?”由此可见,目的论也并非能让翻译做到十全十美。虽然这是两人翻译目的造成的翻译风格上的不同,但个人认为唐诗自有其韵味在内,翻译尽可能保留这方面的特征与美感。

三、结语

综合上述所做分析,目的论为诗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目的论的关照下,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可得到充分发挥,译者可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带给目标语作者好的作品。同时也能传播中国特色诗词文化,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语言的魅力。与此同时,目的论也有其局限性,在该理论上的探索还不能停止,译者在翻译时也应注重研究,不断尝试各种翻译方法及翻译技巧,为推动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及将别国优秀文学作品引入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雪丹.目的论视角下中文影视名翻译初探[J].北方文学,2019(21):2.

[2]夏丽君,黄四宏.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跨境电商翻译技巧[J].现代英语,2020(20):3.

[3]李怡然,李夢茹,王珊珊.目的论视阈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效果评析——基于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本的对比[J].海外英语,2019(22):3.

[4]全莹.试从功能目的论角度探究字幕翻译的温度——以《破产姐妹》为例[J].北方文学:中,2018(3):2.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唐诗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马诗之四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从目的论看戏剧《理想丈夫》的三个译本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唐诗赏读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下的文学翻译
唐诗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