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这一个”到“每一个”

2022-04-12张红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读文童真小男孩

张红红

“童真語文”其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童”为本。以“童”为本就是要尊重儿童,让儿童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在“童真语文”工作室活动时,季老师总是这样强调:以“童”为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我们既要尊重眼前的这一个儿童,也要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儿童。

候读——尊重“这一个”

班里有个朗读困难的小男孩,在教学《火车的故事》一课时,为了鼓励他,我特意请他读“听爸爸讲,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已经在2006年修建完工”这句话。他读得疙里疙瘩,但我表扬他坚持把句子读完了。

这个句子确实也有点儿难读,我请其他几位学生读了以后,再请小男孩来读。这次他读得流利顺畅多了。我暗自得意,小男孩也因为得到我的表扬而喜形于色。之后在自由读文环节,大部分学生已经读完课文,读书的声音一个个轻了下来。可是那个小男孩还在那里“埋头苦读”,而且声音很响亮,虽然仍读得结结巴巴。

我静静地等着,因为我认为坚持让他读完书,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大概过了2分钟左右,有些学生等得不耐烦了,有的说他这个字读错了,有的说他读的速度太慢了,甚至还有的在偷偷嘲笑他……终于,小男孩疙里疙瘩地把课文读完了。

读句环节,我给予了小男孩表现的机会,他因此获得了学习的进步和快乐。读文环节,我们等待,让他坚持读完了课文,我自以为这是多么好的事情。这个男孩在课后还兴奋地跑来,故意问我:“张老师,我坚持把书读完,这是今天的进步吧?”突然面对男孩跑来“邀功”的一幕,我大大地点了赞,还特意奖励他一颗棒棒糖。

可在研讨活动时,季老师却提出:坚持让这个小男孩把书读完,是对他的尊重。那么,对于其他学生呢?在长长的两分多钟的时间里,其他学生在干些什么?就这个课堂细节,我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季老师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了“童真语文”工作室。

陪读——尊重“每一个”

课堂是大家的课堂,是全体学生共同生长的空间。在听了季老师执教的《黄果树听瀑》一课后,我真正明白了如何才能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生长的空间。

季老师要求全班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过了一会儿,其余学生都已读完停下,一名学生尚未读完,还在那里疙里疙瘩地读着。季老师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好,让我们陪着何俊阳一起读剩下的两个自然段。”于是大家兴致勃勃陪着何俊阳一起读起课文来。周一贯先生把这一方法称为“陪读”。

姑且把我的做法称为“候读”吧,静静等候这个学生读完。我原以为自己“候读”的做法已足够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充分关注到了这个学生的真实存在。因为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学生自由读环节,大部分学生读得差不多了,老师就直接喊停了。学生也是,听听别人差不多读好了,不管自己有没有读好也就停下来了。所以,课堂上还能出现不一样的读书速度是难能可贵的。

季老师这一“陪读”的做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她这样做既考虑到了眼前的这一个学生,也考虑到了班内的其他学生。每个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而这个学生因为得到大家的帮助,也不显得孤单了。从“候读”到“陪读”,体现的就是“童真语文”从尊重“这一个”走向尊重“每一个”。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赵家坂校区)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读文童真小男孩
扶起小男孩
小男孩
华丽追梦者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读图”与“读文”
萌趣圣诞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