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科平其人其课
2022-04-12严丽萍
严丽萍
初识季科平,是在温州泰顺。
2013年11月,我们携手参加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送教活动,在泰顺一起上课、讲座,交谈中得知她也是八七届师范毕业生,顿感亲切。
其时,我们已从教27年,货真价实的老教师——参加送教的教师中老教师居多,我算是活得比较幼稚的一个,心态比较年轻。没想到季科平比我还年轻,她执着于自己的“童真语文”,勤奋好学,有滋有味,就像初生牛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令我钦佩而羡慕。
再见季科平,是在宁波慈溪。
2014年3月,第二届浙派名师培训班学员在慈溪举行活动。这次,我们就成了同学,虽然浙派名师培训不同班,但因为泰顺之行,我们俨然已是“朋”(同窗),又是“友”(友人)。更何况,她的“童真语文”与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她的个人专场我听得格外认真,也格外享受。
回忆季科平的课,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学生自始至终的关注。因为是借班上课,她总是这样鼓励学生:“别担心,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把手举起来,让老师看见你。”她请学生帮忙完成板书,她就着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她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用自己饱满而激昂的情绪鼓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她的课上,学生总有一种被尊重、被关注、被欣赏的愉悦,难能可贵。“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是的,她做到了!无论是在泰顺执教《伯牙绝弦》,还是在慈溪执教《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我眼中的季科平始终如一,她的课,是真实的儿童的课,因为她满心满眼都是学生。
在慈溪听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员与导师汪潮教授都喜欢她的第一节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而我却独独喜欢她的第二节课。因为第二节课虽然不完美,但足够真正体现“童真语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顺需而教,顺学而动。季老师坚持从儿童中来,在儿童中学,以生成带动课堂,打破预设的程序,兜了一个小圈子,最后回到“音乐之所在”。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课有点绕,有些地方好像没有说清楚。但是从学生的角度看,季老师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讨论交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慢慢地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学习境界,体会到“在维也纳,音乐无处不在”的生活境界,真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而且,在顺着学生的思路品读文章的同时,季老师还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章的表达形式,很好地践行了“童真语文”“以语为要”的理念。
又见季科平,是在网络大会上。
2021年4月19日,季科平在“‘千课万人’统编教材古诗教学网络大会”上执教了示范课《浣溪沙》,让我对她以及她的“童真语文”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季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思辨,其间三次出示“自主学习辅助资料”。三次出示资料,各有用意,辅助资料成了学生自主真学最好的支架。有了支架之后,学生借助注释,通过自学,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再结合“群学”,产生观点碰撞,丰富自己的认知,从而进入更深层的思辨境地。这,就是自主真学的路径。
季老师强调课堂里的“每一个”。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读懂物境到读出意境,再到反证心境,放手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学习的更多可能,真正实现全程参与。学生经历了一个从读进去到读出来的真实过程,由苏轼的人生境界链接自我,创意表达。这,就是自主真学的过程。
这节课以中央电视台节目《经典咏流传》的《浣溪沙》演唱引入,在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浣溪沙》并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结课。整堂课,季老师都和学生一起在《浣溪沙》里摸爬滚打,一次又一次地咀嚼经典,与经典对话,与生命对话。
周一贯先生认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季老师“童真语文”的教学思想精髓:“不忘童心,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忘真心,让学习成為课堂的中心”。从课始到课终,季科平始终关注每一个儿童,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全员参与;从课始到课终,全面体现“学本”,实现全程自主真学。
都说课堂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地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以课堂不可复制,也不可过于预设。季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童真”二字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看公开课上优秀教师的精彩“表演”,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我们真的懂学生的心吗?
季科平是懂的,她懂得学生要什么,她懂得自己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做什么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她和学生的对话几乎就是“无缝对接”,自然不过,合适不过。每每捕捉到那些感人的瞬间,我都会禁不住为学生高兴。我爱这样的老师,我爱这样的课!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季科平的课如同那青山,横岭竖峰,课人合一。
与季科平相知相识多年,我问自己:季科平最好的课是哪一堂?
我相信,永远是下一堂!
我不禁感叹:面对语文教学,面对可爱的学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执着造就了今天的季科平?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实验学校新湖校区)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