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提升高职教师幸福感路径研究

2022-04-12涂振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幸福感职业高职

涂振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本文紧密围绕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和幸福感提升策略主线,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了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认知理论的分析,将重点聚焦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感这一主题内,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幸福感提升。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活教师工作内驱力,真正让教师“以校为家”,真正打造一支专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事业认同感的师资队伍,真正实现教师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耦合统一,进而助力推动职业教育“航船”奋勇向前。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事业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幸福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职教二十条等一系列职业教育国家政策的落地,职业教育已然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改革、教学手段革新、各类质量工程等接踵而来,教师需要进行转型提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缓解将导致焦虑,更谈不上幸福感提升。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和日常工作中经常愁眉苦脸、怨声载道,除了不良情绪会传染之外,教学质量必定不会太高,那么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近些年来人们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也屡见不鲜。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術飞速发展,各种教学使用的信息平台、软件、技术层出不穷,高校教师要求用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黑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内驱力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体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幸福感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对幸福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幸福感无论高低,都是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个人的奋斗获得了自我的认可,而从中体会到的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当下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有许多,《辞海》正是如此界说幸福的“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体验。”

作为教师其职业幸福感就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对幸福感的认知不同,基于正确的认识,教师个人通过教育工作过程,体会到教育的快乐,实现了自我的价值,特别是得到所教的学生的认可,这些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本文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如果都能够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较高。当然,幸福感不管是愉悦感还是心理体验,都要个体参与到具体过程中才能体会到。

幸福也不是某一次的成功或者需求得到满足,那样短暂的体验只能算作高兴愉悦。幸福感的提升是个人不断的自我肯定,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是个体不断追求进步,实现自我的一个人生过程,因此幸福感的提升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保障,才能正在的实现提升个体幸福感的目标。

高职教师群体作为髙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他们的能力、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工作态度的积极与否都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等职业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满意程度都必将对高职院校乃至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而作为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老师,其职业幸福感如何呢?国内鲜有报道,特别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进入改革深水区,一系列改革提质的政策文件出台与实施,高职教师也正经历转变与奋进阶段,这一群体的职业幸福感更加值得深入研究。根据前面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论述,本文主要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域下五个层级分别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生理需要

生理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底层,主要是包含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内容,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生存的动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教师而言,工作相对稳定,日常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为工资,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们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每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对于教师而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这也与我国的飞速发展和所处的大好时代息息相关,因此生理需要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是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这个需求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体制、法律、和平、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安全和社会保障,人们需求安全感。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对于教师而言主要指工作上的稳定和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得心应手,前面的论述中提到,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承担着国家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当前形势下,大多数职业学校老师都是从普高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经历和理念都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深深影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面临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面临双高计划建设的紧要时期、也面临全面深化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倒逼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为指导的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转型,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让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快速面对新的变化新的挑战,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安全需求,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这也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

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也叫做归属与爱的需求,体现在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融入大团体,和大家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得到团体的喜欢,也是是对友情、信任、爱情的需要。作为教师群体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主要围绕校园环境开展,在社交方面明显的圈进学生、课堂中,所交流和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同事,因此教师的社交需求主要是要解决好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同事的较高评价是决定教师社交需求的重要两个指标。当下开展了教法改革,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学分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这些质量工程项目都是提升学生满意度,提升师生关系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尊重需求

尊重需要是在满足前面几种基本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关于个人的高级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也就是自尊,希望自己有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做好,有自己的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外部尊重即是追求外界的权利,地位,渴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尊重的需求在学校内部,针对教师而言主要就是职称的评聘和教师的职业发展。通过梳理学院现有教师发展中心相关政策,在横向方面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及行政管理人员四类,纵向方面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管理岗位的科员晋级制基础上,分层分类构建幸福感评价体系,讓教师实现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是指个体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追求,成为伟大的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通过多种方法渠道,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师的需求,并通过创设各种有力环境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赋予责任,提供公平的学习、培训、晋升的机会,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概述,五个层次逐条进行对照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有些源自高校教师个人原因,有些源自他们工作的高校的影响,甚至包括来自社会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工作状态、师生关系、薪资待遇、工作环境、职业本身、工作成就、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的安全需求的幸福指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师个人平台,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需求,幸福指数影响的因素等及时进行梳理,同时与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与教师发展息息相关的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这个平台,将教师发展、学期的业绩考核、教师的聘期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等相关业务进行耦合链接,真正实现学院对教师的关爱度,关注度的精准提升,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例如,关注个体教师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某些家庭情况等方面,通过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对教师的差异化服务。

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水平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挑战,以教师上课点名这一最常见的内容为例,现在的对分易、雨课堂等信息技术新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有些作业的布置提交通过这些平台也快速的实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平台普及到课堂中,让教师从一些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疲劳期,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多年形成的传统经验,比较难于接受新鲜的技术手段,学院应该做好该类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和平台的水平。

分类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依旧是高校关注的重点,有效开展在线课程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的授课方法,学院要开展在线程的专题专项工作,要基于课程实际统筹既有资源,匹配建设方案,包括对现有面授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在线课程的开放性建设,对原创在线课程的体系化建设,授课教师应及时关注课程运行效果和学生反馈;教务处等部门对在线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定期提出针对性建议,有效保障在线课程的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虚拟教研室等平台

教育部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公布后,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专业与数字化的结合,例如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数字化运营等,面对这种升级,许多教师就需要完成跨专业式的转型,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笔者所在信息学院为例,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专业的成立不断挑战教师的知识初步,迫使很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面临新挑战,幸福指数相对低,在这种趋势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虚拟教研室,构建教师命运共同体,共同备课,互通有无,特别是面临新的知识教授等方面可以共同提高。

积极搭建教师提升平台

学校要积极搭建教师提升平台,锻炼教师不断适应“互联网+”的时代需要,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业能力。通过组织青教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学校就是每位教师的幸福家园,在学校里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实现自我的价值,满足生存的需求,而教师的幸福感就表现在是否能自主地、持续地发展,如果教师每日都忙于应付了事,那还谈什么幸福感呢?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挑战,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教师搭建一个满足安全需求工作环境,不断提升教师的内驱力建设,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助力职业教育在关键时期的快速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研基金重点课题“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1ZD08)的研究成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洪庆.高校工会助力教师幸福感指数提升研究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9(6).

[2]杜苗.高校新进教师幸福感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以 S 市为例[J]教育观察2021(2).

[3]朱茜,姚志刚.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猜你喜欢

幸福感职业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