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12王玉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业创业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对于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动力不足,如何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的难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辩证分析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机遇和挑战,随后概述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价值,最后从学校、政策、社会、个人四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农村就业观、政府方面出台更多农村就业激励政策、学生方面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社会方面营造农村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供了一定帮助。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新机遇

1.农村就业创业环境优化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能够为广大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的大学生,提供一展所长的舞台。例如,“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农村与城镇、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农村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近几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空心化问题加剧,农村对于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尤为迫切,就业岗位充足,创业机会丰富,相比于城市中激烈的就业竞争,农村地区因为竞争压力小,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理想选择。

2.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丰富

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回到农村、建设家乡,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例如安徽省对于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了创业补贴政策,首次创业并达标的,给予5000元补贴;对返乡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可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山东省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返乡下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并且建立了返乡创业人才信息库,实施精准培训;河南省对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不仅一次性提供3000元的创业项目补贴金,而且对于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超过10人以上的小微企业,还提供额外的5000元奖励。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调动了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新挑战

1.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比例偏低

横向对比来看,在政策引导下近几年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呈现出递增趋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每年七八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人数占比偏低。有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农村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农村就业创业“脏、累、苦”,因此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而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像老一辈一样继续留在农村。除了个人观念外,像社会舆论、父母意志、职业规划等,也都是造成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资金来源不足大学生到農村创业,要想提高创业成功率,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经验,而且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没有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来源。即便是通过申领政府补贴,或者学校赞助等方式,顺利获得了创业启动资金,后续要想维持团队运转、进行技术创新或者扩大经营规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由于融资难、融资贵,导致后续的资金无法得到持续供应,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这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外,还能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农村就业创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提升了农村创业产业的绿色化和科技化水平。大学生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较高,在返乡创业时,也会把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绿色化和科技化发展,例如近几年兴起的农村电商就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典型例子。第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不是提供劳动力,而是带来新技术,探索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有特色农产品的,通过农村淘宝打开线上销路,增加销量,打造品牌;有优美自然资源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可以带动周边农村就业,又能增加经营收入,实现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做好讲解知识、传授技能的工作,而且要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思政素养的培育。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校把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而农村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可以吸纳的大学生相对有限,自然也没有受到学校方面的重视。这种情况下,学校方面在开展就业指导、创业培训时,自然不会将农村作为优先考虑对象。除此之外,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而很少涉及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责任担当。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往往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这种情况下农村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

政策方面的原因

为了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若干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是“供需失衡”的问题。一方面,利用各种优惠待遇、扶持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很多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创业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大学生到村以后,没有施展才能、发挥所长的空间,造成了人才供需失衡的现象。目前来看,电商专业、涉农专业(如水产养殖、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等)的大学生,是农村亟需的人才,而对于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低。

个人方面的原因

对农村就业创业存在局限性认识或者偏见,也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农村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交通更加方便了、环境更加优美了。但是一些大学生对农村的变化缺乏了解,想当然地将农村与“脏乱差”联系起来,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创业时,更倾向于留在城市,而不愿意扎根农村。部分大学生即便是在城市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农村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干出一番事业。除此之外,习惯了校园安逸生活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也有较大概率出现不能融入环境、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就业创业,扎实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而人际交往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开朗的精神等,同样不可或缺。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舆论和环境,也是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挑选就业岗位时,更倾向于成为城市中的“白领”,而不愿意到工厂就业或到农村创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创造意识。这种社会氛围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不会将农村当成第一选择。

学校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农村就业观

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的重要课程。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除了要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外,还应当有意识地灌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也符合当前高校倡导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激励政策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去农村创业。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成功案例。例如央视网曾经报道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张旺,带领西北地区260个农村打通电商渠道的新闻。这类新闻能够激励和引导更多大学生以此为榜样,投身于农村就业创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教育学生要具有责任担当,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农村就业观,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和一腔热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在农村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政府方面出台更多农村就业激励政策

地方政府在出台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本地农村就业创业时,也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地方实际情况,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在这一基础上定向吸引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例如,农村依托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那么地方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时,应侧重于吸引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专业的大学生;同样的,如果农村利用电商渠道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那么制定的农村就业创业激励政策,必须要面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多具有导向性的激励政策,保证专业对口、供需匹配,既可以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践表明,“定向招生,回乡就业”也是保障农村大学生队伍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时,还要坚持“就近分配”原则,让大学生尽量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创业。一方面这些大学生有建设家乡的热情,另一方面他们对本地的资源禀赋、风土人情等有更深的了解,对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和提高就業创业成功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渐变好,但是要想顺利就业、成功创业,还需要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应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进而在农村站稳脚跟。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提高对农村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那些想要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学生,可以尝试多种渠道提前了解农村现状,包括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农村的就业创业环境,以及农村的交通、住宿、经济水平等基本信息,这样才能改变对农村的刻板印象,自己也能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不至于到农村之后出现太大的心理落差。对农村了解越深入、越全面,大学生也会更加坚定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信念。与此同时,还应提高自身就业创业能力,例如要养成谦虚好学、勤思多问、善于实践的习惯,放下架子,主动向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甚至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农民请教,既可以提高社交能力,尽快融入到农村,同时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农村就业创业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挫折、阻力,这也需要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意志、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社会方面营造农村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营造一种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求新闻媒体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除了介绍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激励计划外,也可以定期推送由社会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讲座或企业赞助的创业技能大赛等相关信息,不仅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热情,更要增强他们创业的技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这样才能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应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合农村创业的金融贷款产品,解决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时资金短缺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惠农e贷”,是一款面向农民的创业贷款产品,可提供最低3000元、最高50万的贷款额度。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在返乡回村创业时,可在线填写贷款申请资料,最快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放款。通过营造一种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大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意愿更加强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创业环境,涌现了更多数量的就业岗位,这就为当代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当然,由于受到社会舆论环境、个人思维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烈。针对这一问题,要求从政策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例如要出台更具导向性的政策,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培养责任担当,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以及转变个人的就业观念和刻板印象等。通过鼓励更多大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在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通过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利用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1QGJ020)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王玉,课题组成员:刘凯英,赵娴,刘同哲,张玉青)。]

(菏泽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