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标本中沙门菌与志贺菌的检测结果分析
2022-04-11李华根
李华根
感染性腹泻是因为多种病原体导致肠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急性胃肠炎,临床通常将感染性腹泻分为急性感染性腹泻、慢性感染性腹泻和持续性感染性腹泻3 种类型。一般将腹泻时间≤14 d 的称之为急性腹泻,腹泻时间>30 d 的称之为慢性腹泻,腹泻时间在慢性腹泻和急性腹泻之间的为持续性腹泻[1]。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也存在一部分真菌感染。其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粪-口传播,一部分病例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个体接触传播[2]。该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病原体或毒素直接对患者胃肠道黏膜产生侵犯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反应,包括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发热等。临床认为[3]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包括沙门菌和志贺菌,本文主要研究沙门菌和志贺菌在感染性腹泻标本中的检出情况,特进行此次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本市6 家肠道门诊接收并治疗的1000 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收集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共1000 份。1000 例研究对象中男523 例,女477 例;年龄7~83 岁,平均年龄(48.16±23.0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24 h 内腹泻次数>3 次,并且存在粪便性状异常,可观察到稀便、水样便、脓血便和黏液便等。所有患者均未服用抗生素以及其他化学药品,在规定时间之内将所采集的标本送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与试剂 沙门菌与志贺菌的诊断血清均通过宁波天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所提供,利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生化鉴定卡和相配套的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配合相配套的生化鉴定管,通过梅里埃公司所提供的M-H 琼脂平板,药敏纸片来自Oxoid公司。
1.2.2 标本分离和培养鉴定 以常规的标本分离培养为基础,严格依据WS271-2007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4]的规定进行操作:首先将培养基上的标本接种于MAC、SS、XLD 平板上进行标本培养,培养时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24 h;在SBC/革兰阴性菌(GN)增菌液中加入样品进行接种试验,仍然将温度控制在36℃,培养时间同样为24 h,所得的标本再次接种在MAC、SS、XLD 平板上继续进行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24 h;选择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病原菌的特异化生化反应鉴定,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符合沙门菌与志贺菌的生化特征菌落进行培养鉴定;在完成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工作后进一步对所有的细菌进行血清分型处理。
1.2.3 药敏实验 以纸片扩散方法(K-B 法)[5]配合M-H 琼脂平板对所有标本进行药敏试验,以经过孵育24 h 的单个菌落利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调制成0.5 个麦氏单位,在M-H 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然后将药敏纸片贴在上面,放置在36℃的环境下等待24 h,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严格判断。
1.3 观察指标 统计病原菌检出情况、细菌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和季节分布)情况,分析沙门菌与志贺菌的耐药结果。药敏试验中涉及到的抗生素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丙环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1000 份标本中检测出沙门菌32 株(3.20%),主要包括肠炎沙门菌19 株(1.90%)、鼠伤寒沙门菌8 株(0.80%)、病牛沙门菌5 株(0.50%);志贺菌24 株(2.40%),主要包括福氏2a 志贺菌8 株(0.80%)、福氏2b 志贺菌6 株(0.60%)、福氏1d 志贺菌5 株(0.50%)、福氏Xv 志贺菌3 株(0.30%)、宋内志贺菌2 株(0.20%)。
2.2 细菌分布情况 检出的56 株病原菌来自男性30 株(3.00%)、女 性26 株(2.60%);来 自<18 岁 的28 株(2.80%),18~60 岁的20 株(2.00%),>60 岁的8 株(0.80%);来自春季18 株(1.80%),夏季8 株(0.80%),秋季22 株(2.20%),冬季8 株(0.80%)。
2.3 沙门菌与志贺菌的耐药结果分析 沙门菌和志贺菌均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见表1。
表1 沙门菌与志贺菌的耐药结果分析[株(%)]
3 讨论
临床导致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3 大类,第1 类是肠毒素性腹泻,这是因为毒素而导致的一种腹泻症状,典型的病因为霍乱[6];第2 类是因侵袭性病原菌导致的腹泻,主要包括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7];第3 类是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腹泻,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8]。沙门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通常因食物不洁导致感染进而引起腹泻[9-11];志贺菌则是一种痢疾杆菌,这在临床上也具有较高的腹泻发病率[12-14]。
临床认为[15-17],沙门菌导致的腹泻占食物中毒的80%以上,引起沙门菌中毒的主要原因为食用动物性产品,因为动物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丰富,更适合沙门菌的滋生和繁殖,所以摄入沙门菌的动物性食品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肠道杆菌对志贺菌的抵抗能力较弱,这种菌种主要在瓜果和蔬菜污染物品上,在适宜温度下志贺菌在水和食品中的繁殖要快,会引起爆发性流行[18-20]。
本文统计和调查结果显示,1000 份标本中检测出沙门菌32 株(3.20%),主要包括肠炎沙门菌19 株(1.90%)、鼠伤寒沙门菌8 株(0.80%)、病牛沙门菌5 株(0.50%);志贺菌24 株(2.40%),主要包括福氏2a 志贺菌8 株(0.80%)、福氏2b 志贺菌6 株(0.60%)、福氏1d志贺菌5 株(0.50%)、福氏Xv 志贺菌3 株(0.30%)、宋内志贺菌2 株(0.20%)。检出的56 株病原菌来自男性30 株(3.00%)、女性26 株(2.60%);来自<18 岁的28 株(2.80%),18~60岁的20株(2.00%),>60岁的8株(0.80%);来自春季18 株(1.80%),夏季8 株(0.80%),秋季22 株(2.20%),冬季8 株(0.80%)。沙门菌和志贺菌均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上述结果为临床对腹泻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此证明,临床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病原菌的耐药率检查,根据耐药性检验的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这对提高整体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需要掌握沙门菌与志贺菌感染的特征和规律,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只有进行对症防控,才能有效减少感染性腹泻产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