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022-04-11张佳佳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实践小学

张佳佳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成长发育的关键年龄,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这个世界有极大的探索欲望,一方面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这一特点则表现为教师较难管理学生。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对今后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人格塑造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也是学生眼里的绝对权威,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将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将分析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创新的管理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提高,对小学生的教育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应该着重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育目标。因此每个班主任都应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创新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学生对班主任有强烈依赖心理。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情,遇到困难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找班主任帮忙,这就造成班主任事无巨细地操心每个学生,忽视了对班级整体的管理。因此,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班主任应当运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例如任用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或者是自控力较好的学生当班干部;将班级分为小组,并给每组设置小组长进行管理。如此一来,既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度,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有更多时间放在班集体的管理建设上,班集体凝聚力才能显著提升。

三、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小學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旧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宜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教育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旧的管理制度下表现为学生过分依赖班主任,遇到困难不能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第一时间想到找老师解决, 这一现象不利于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因此创新管理制度十分有必要,它能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品质,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新型师生关系建设的需要。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绝对权威,班级管理任务以及分配都是班主任来做,学生单单作为完成指定任务的主体,而不是真正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新型师生关系下,班主任与学生秉持平等的原则,降低了班主任的高度,使班主任深入小学生的世界去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习惯,选出学生干部进一步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管理制度的适应能力,使得班级管理更加高效。

第三,班级整体成绩提高的需要。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时培养了自主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在学习上进行自我建设、自我提高,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这不仅为班级管理工作提高了效益,同时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对班级整体的成绩提高与素质培养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以生为本,自我管理

传统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总是依靠班主任,借助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进行班级管理,学生对于那些刻板固定的教条规定总是持有不耐烦的态度,因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总是会产生冲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管理班级,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选举产生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班干部,平时教给他们一些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打分,将学生自我管理的程度进行打分,得分高者将在班级内部进行奖励,得分最低者要向得分最高者学习经验,在下一次进行分数排队时如果还是分数最低,就要接受同学们提出的惩罚,通过这种班级内部管理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兴趣,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促进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成效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培优补差

每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生活质量,家庭教育的不同,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重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性,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导和管理,例如,对于不爱好学习,平时自由散漫,迟到,不写作业的学生和平时遵守纪律,不迟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导和管理的办法就是不同的,对于前一类学生,要采取惩罚加警告的方式,让学生铭记于心,同时也要对学生给予心理方面的疏导,了解清楚学生会有上述行为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促进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而对于第二种学生,就不用采取像第一种学生的措施,应当采取相对温和的警告,让学生稍加注意,注意自己的时间安排,不给学生心里留下疙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让班级风气更加和谐,学生关系更加亲密,促进班级整体风气的改善。

(三)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和谐共处

大多数师生矛盾产生的原因都是老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采取了学生不喜欢或是另学生心理和生理受到羞辱的惩罚方式,由此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最终使得学生成为问题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的与学生沟通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班主任能够更多地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理解学生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发生转变,促进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班主任更多的以朋友的形象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不及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也能够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班级管理成效的提高和学生心里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巨大的年龄鸿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更需要做出改变,创新新的班级管理方式,让班主任能够更好的管理好班级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学习提高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在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江桂仁.探究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2(05):182.

[2]杨庆香.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文学少年,2020(04):1.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实践小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