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策略探究
2022-04-11李蝶
◆摘 要:电影《大佛普拉斯》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等五项大奖,专业人士在艺术性与思想性方面对它给予了高度肯定。影片以严重的社会阶层分化为基本主题,引发了观众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凝视。该片别出心裁的叙事策略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窥视视角与全知视角结合的叙事视角运用,以及底层空间与上层空间并行的叙事空间设定。
◆关键词:《大佛普拉斯》;叙事策略;叙事视角;叙事空间
2014年,台湾导演黄信尧拍摄的短片《大佛》获得了第51届金马奖的最佳创作短片提名。电影《大佛普拉斯》是导演在2017年延续其《大佛》中的概念设定进行的长片创作,这也是导演黄信尧的剧情长片处女作。片名中的“普拉斯”是英文“plus”的汉译谐音,意为“加、加号”,可引申为“升级版”。影片讲述了底层人民菜埔和肚财无意间偷看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发现了老板不可告人的秘密,最终引来杀生之祸的故事。电影通过窥视视角展现阶层对立,借由全知视角体现人文关怀,在黑白底层空间与彩色上层空间的交叠中展开了异彩纷呈的视听叙述。
一、叙事视角
摩里塞特认为,“选用何种叙事方式绝非小说的一个形式特征而已。它决定小说的整体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电影的叙事视角是作品看待世界的角度,直接影响着影片主题内涵的表达和观众心理接受过程的演进。多视角常常被运用于展现不同样态的时空环境,影片《大佛普拉斯》正是采用了窥视视角与全知视角相结合的叙事形式,指引观众在窥视与注视之下形成对社会的观察与反省。
(一)窥视视角下的阶层对立
影片窥视视角的建立依托于主要角色菜埔和肚财的一次意外发现。菜埔本是文创中心的一名保安,中年未婚,家中有一位常年吃药的老母亲。肚财以捡破烂为生,晚上会带着便利店丢掉的食物来菜埔工作的保安亭看看性感杂志和电视节目。菜埔意为“萝卜干”,肚财则是“肚脐”的闽南语发音音译,日常口语化的名字与他们微不足道的人生相互映证,揭示了菜埔和肚财作为社会底层典型代表的角色设置。某日,电视机突然故障,百无聊赖的二人好奇地点开了老板黄启文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频录像。行车记录仪原本用于记录车前和周围路况,在影片中成为了传递信息的媒介载体。导演巧妙将其作为菜埔和肚财偷窥老板生活的特殊媒介,建立了社会底层人物对上流社会的窥视视角。以行车记录仪为临界点,其外是处于逼仄空间的菜埔、肚财,其内是上层权势的声色犬马。通过行车记录仪,电影得以完成角色黄启文的叙事任务,以窥视的姿态完成剧情的推动。行车记录仪中,被窥视者黄启文所处的上流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他每天周旋于女性与权贵之间,甚至可以将别人的生命任意处置。行车记录仪之外,菜埔与肚财过着社会边缘人物毫无生趣的贫苦生活,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很难满足。通过窥视与被窥视关系的构建,影片揭示了贫富差距严重和阶层分化明显的社会问题。
在窥视视角的叙事过程中,导演采用了声音主导的艺术手法。电影呈现的画面是行车记录仪里缺乏灵活性的单一化场景,即汽车行驶与停止的记录仪画面。而声音却由两个空间的不同人物发出,有黄启文和女性在车上的说话声,也有菜埔与肚财偷看视频时的即时反应。声音在影片中承载着比画面更为充盈的信息量,包括黄启文买卖权色、贿赂官员、杀害情人等多项犯罪事实。导演将表现关键信息的重要任务交给听觉,对视觉的叙事表现力加以弱化,一方面着重开发了声音叙事的能力,对观众而言具有新鲜感,可以刺激听觉感官,充分调动观众的能动性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窥视带来的紧张感可以让观众自觉代入角色,与角色共同体验窥视过程的惊讶与发现。观众作为电影中窥视者与被窥视者的双重观看主体,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窥私本能,让人在代入角色产生共鸣的同时,也能抽离出故事本身,对影片的主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影片除了菜埔与肚财等人对权势力量发出的窥视目光,还潜藏着与之相对应的上层对底层的隐窥关系。两位主角发现老板的犯罪事实后,担心黄启文报复,企图通过拜祭大佛获得神明庇佑与心灵安慰。然而,电影中黄启文名下的文创中心在建造的正是一尊巨型佛像,隐喻着以黄启文为代表的上流人士是整个社会的造佛者。大佛以俯视的姿态看尽世间善恶,上流社会作为造佛者同样可以开启上帝视角,将底层小人物的命运玩弄于鼓掌。仰视与俯视,窥视与反向窥视,底层与上流,影片在二元对立的视角关系中增强了娱乐趣味,同时体现出底层阶级与上层阶级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对立。
(二)全知视角下的人文关怀
所谓全知视角,又叫零聚焦叙事,指的是“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它仿佛像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控制着人类的活动,又被称‘上帝的眼睛”。全知视角是电影诞生之初最常见的叙事视角。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导演们逐渐采用其他的叙事视角来保证电影的悬念感和新奇性。但在追求真实感的纪录片中,零聚焦叙事凭借其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始终是最常运用的叙事视角。
电影《大佛普拉斯》采用了全知视角,是导演黄信尧20年纪录片从业经历的创作延续与经验之选。影片整体呈纪实风格,全景、中景镜头占比很大,导演试图以冷静而克制的艺术手法确立客观视点,将阶级分化、权势勾结等沉重的社会问题客观呈现,引导观众深入问题本质进行思索。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有很多与主线关联性不强的情节镜头,例如情绪抑郁的失意男人,到处闲逛的流浪汉释迦,以及菜埔家中难以抵御风雨的破损屋棚。这些镜头都存在于全知视角之下,是底层人民生活的写照。观众可以通过这些镜头了解底层社会的人物生存百态,走进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艰辛与苦闷。全片全知视角的使用,将镜头对准社会边缘人物,展现了极为浓厚的人文情怀。导演曾在采访中表达过,社会是一座金字塔,人们往往只会关注金字塔顶端的人,却忽略了在金字塔底端默默推動社会发展的人。底层的生活,边缘的人物,无奈的命运和压抑的愁绪,导演通过全知视角的叙事手法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不管是简单直接的情绪共鸣还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升华,观众都将在全知视角的引导下,由人文关怀走向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与反思。
二、叙事空间
“所谓电影的叙事空间就是指由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 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在《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空间中,黑白的社会底层空间与彩色的社会上层空间展现出现实社会空间中的阶层划分,体现了叙事空间的社会性。
(一)黑白的社会底层空间
“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体系中,色彩往往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渲染气氛以及诠释影片主题等作用,甚至在有些影片中色彩的作用被强化与凸显,成为影片叙事语言与美学格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大佛普拉斯》采用现代电影中较少使用的黑白色彩为主色调,将无生机的黑白空间与活力十足的彩色空间对比展现,实现了特定阶层的色彩喻指。肚财、菜埔等人始终处于黑白空间,隐喻着社会底层空间。他们生存生活的主要场景是脏乱的垃圾场和狭小的保安室,暗指底层小人物艰难的生活境遇和逼仄的命运轨迹。电影中,肚财每天捡垃圾挣取的钱财不足以支撑他获得新鲜的食物,菜埔则是时常被欺负的老好人,他们是温饱都难以解决的社会底层。除了他们之外,电影还刻画了流浪汉释迦、便利店店员土豆、面会菜大婶等边缘人物,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却无一例外都处于黑白色调的画面之中,采用土话俚语的取名方式,在没有色彩的底层空间里暗淡地活着。影片最后,肚财因为知道黄启文的犯罪秘密后被杀,他在世界上最后的存在方式是案发现场用白色粉笔描绘的潦草人形和葬礼上在肚财被捕新闻中随意截取的人头遗像。黑白画面的怪诞呈现,诉说着社会底层空间的滑稽和无奈,极具现实主义风格。导演灵活运用与现实有差别的黑白色调,带给观众陌生化的审美感受,从而让观众过滤掉浅层的碎片化信息,获得深层的理性思考。
(二)彩色的社会上层空间
影片的大部分画面都采用黑白色调,仅有的彩色是透过行车记录仪展现的上流社会空间,里面充斥着华丽的街景、私密的韵事和骇人的犯罪,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正如剧中人物肚财的台词一样,有钱人的世界果然是彩色的。影片将黑白的底层阶级与彩色的权贵阶级进行对比,菜埔和肚财对上流社会的想象只能通过窥视才能满足,显示出两种阶层空间的割裂与鸿沟。与菜埔、肚财等土话俚语的取名相反,老板黄启文身处的上层阶级基本都有英文名,如黄启文的英文名Kevin,他的工厂Globe,还有Cucci、Puta等。以黄启文为代表的上层阶级,掌握汉语与英文双语表达,与国际世界保持联系,而底层人民连711和“洗门”都难以区分,展现了权贵与贫民之间巨大的生活差距。个体边缘人物肚财吃着便利店捡来的过期便当,依靠过期杂志和电视节目获取社会视野,而上层人民黄启文享受着国际的教育资源,留学归国后开创公司,出没于娱乐会所,与官商和漂亮女性频繁社交,这是两种贫富生活断裂的生活对比。黑白空间中的底层人民对彩色空间的富人阶级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通过行车记录仪这一媒介,他们获得了富人奢靡生活的想象,两种色彩风格代表的社会空间完成了激烈的碰撞,然而他们却无力跨越两者之间的屏障,展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此外,导演还将大佛这一意象在影片中从人民心中崇高的信仰沦指为权势利益相护的工具。黄启文的文创中心负责制造佛像,当佛教的人因佛像眉毛不对称、有垂头丧气的观感而提出修改建议时,高委员利用法会将延后的借口拒绝。高委员通过法会宣扬自己的政绩,黄启文利用项目谋取暴利,官员商人们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不关心佛像本身的质量问题。黄启文甚至还将佛像作为被害人尸体的藏匿现场。电影通过佛像的意义解构,暗指官商权势联手支配着社会的运行,展现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影片中彩色的社会上层空间正是黄启文、高委员等人玩弄情感、玩弄体制、玩弄信仰创造出来的充斥着欲与恶的世界。
三、結语
电影《大佛普拉斯》通过窥视与全知的视点混用和色彩对照建构出的两极阶层空间,描绘了最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上层权势罪恶的人性深渊,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帮助观众完成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冷静批判,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布·摩里塞特,闻谷.“视点”论[J].世界电影,1991(03),26-46.
[2]胡亚敏著.叙事学第2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25.
[3]黄德泉.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电影艺术,2005(03):18-24.
[4]张进.电影中色彩在心理层面的象征与表意[J].新闻研究导刊,2020(01):59.
作者简介
李蝶(1995—),女,汉族,四川德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