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本科“学困生”成因及摆脱困境的对策

2022-04-10何大齐陈永福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对策研究学困生

何大齐 陈永福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许多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研究,但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某一门课程上,但对于本科阶段“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在学分制背景下,对本科“学困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一、本科阶段学困生概念界定

在早期,我国关于学困生和差生、问题学生等概念混淆在一起使用,对于学困生较为系统的界定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困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学生身心条件正常发展,但学业成绩长期不理想达不到标准的状态。基于学分制背景下,对于本科阶段学困生可以定义为:因非智商原因导致的多门学科不符合过关标准从而导致学分预警、跟班试读、最终无法达到学分要求退学的本科在读学生。

二、学困生产生原因

(一)自身因素

1.意识影响行为

大学生认知较为落后,对于课程修读重视不够,对学分制认识不全面,对所修读课程不在意,不配合教师教学安排,最终考核成绩不符合标准,无法获得对应修读课程学分。思想懒惰,学生度过了紧张的高考后,在大学期间,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下,没有太多的约束,对于学业不能有较好的计划和安排。自律性不足,学生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受不恰当网络信息的毒害,如“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等网络言论使得缺乏辨别思维的学生心安理得、有所借口的成为一名学困生。

2.兴趣爱好与课程内容不符

教育界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科教育阶段亦是如此。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对于专业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专业所开课程了解程度不

足,例如存在调剂志愿时把原本对外语感兴趣的学生调剂到历史文化专业,课程的差别使得学生进入学习后对课程内容提不起兴趣和热情。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缺乏兴趣的学生知识接受量有限,注意力始终难以集中在课程内容学习上,即使学生付出努力,但没有兴趣,这始终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接受度,最终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二)外部因素

1.学分预警机制非有效

学分预警是一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分为早期预警、中期预警和期末预警三个阶段。学分预警存在滞后性[],未能贯穿全过程。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学困生的学分预警机制缺乏预判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重点对象不在本科一二年级,预警初期和预警中期不受重视,对于学分的核对检查大多数院校注意力集中在本科三四年级,对于学困生的预警和引导干预较晚,缺乏全面详细的学分统计数据分析和教学管理工作安排,在学生不重视的前提下,使得学困生在每年不能顺利毕业学生中的比重始终居高不下,这暴露出预警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应当建立完整的学分预警研判体系。

2.学困生管理工作不规范

对于学困生的管理工作存在不恰当性,没有维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沟通不恰当,导致部分学困生自暴自弃,消极对待心理。部分高校在通知预警学生时,不注重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和保护隐私,在多种大型消息通知群直接公布学困生成绩,以及学困生课程不合格成绩等个人隐私情况,造成学困生心理的极度不适,起到反作用,缺乏友好健康的约谈提醒方法,并且在实质上并未给学困生有效的、可行性意见,多数预警提示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传达上,并未对学困生形成帮扶体系。

三、如何帮学困生摆脱困境

为适应学分制改革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按照服务学生的工作原则,尽早尽快建立相关解决措施和体系,做到转化学困生和阻碍学困生的生成,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学业指导体系

学业指导体系是在是大学教育中弥补过程差异的重要手段,其体系构建源于教育公平的宗旨,把学生作为根本,把学生学分获得为中心,切实做到学生稳步发展。学业指导体系的完善贯穿大学生本科四年,在大学初期,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增加专业解读教育,对本院系做一个完整的阐述,加强学生对于院校、专业的认同感,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加强毕业要求尤其是学分获得必要性宣讲,使得学生在思维上高度认识学分的重要性。

(二)加强帮扶体系建立

学困生管理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对于学困生的管理更应该精细化,相关学生信息不公开,体现该有的温暖关怀,对于学困生的管理工作应该落实到责任人,帮扶体系建立,打造“学困生—帮扶教师—教学办”的三位一体帮扶,精准帮扶制度,根据学生修读未达标的课程设置相关帮扶教师,更具备针对性、有效性。帮扶教师定期开展课程重修的学习指导,做好帮扶记录,确保每一名学困生尽早、尽快获得相应课程学分。教学办应当不定期进行抽检帮扶记录,确保帮扶真实,从而形成目标个体、责任人、监督制度三位一体,互为监督、相互联系,确保学困生早日摆脱困境。

(三)落实预测干预机制

预测干预机制是建立在学分预警机制前的一道预判性、阻断性措施,根本目的在于依托于高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分预警信息台账建立,早一步解决未达标学分课程重修问题。在教务管理系统内对每一学期的课程不达标成绩记录进行导出,对相关不达标学生数据进行记录、分类整理,形成数据资料记载,当学生累计未获得学分超过五分时,对学生未达标课程进行分析预測。例如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门课程未及格,说明该学生在偏数学课学习上存在障碍,此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帮扶老师匹配,高效率、早发现、早解决,当学生出现一学期三分之二课程未达标时,应启动预警调查,教学办及时对接学生思想状况、家庭因素等情况,做好原因识别,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引导,避免未获得学分的持续累计,从而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在学分制背景下,根据高等教育本科学生的学困生成因,多维度考虑形成因素,从而提出完善学业指导体系建立,从思想和兴趣爱好层次上解决学困生的成因。依托自身工作经历,建议规范学困生信息保护工作,温暖化管理事半功倍。同时建立学分预警前的预测体系,及时发现、及时帮扶,避免本科四年级学分摸排不足导致退学、跟班试读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P

[1]林日弟,学分制视阈下高职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实践和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0-09

[2]朱 涛,冷士良,基于学分制模式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4-24

资助项目: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项目(项目编号:2020YBJG-27

作者简介:何大齐,出生年月 :1986年9月,性别 :女,籍贯 :重庆,最高学历  :研究生,最高学位:硕士,职称  :馆员,研究方向 :本科教学管理,邮编 :730030,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对策研究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钻孔桩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