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推拿联合艾灸治疗胃脘痛(脾虚胃寒证)患儿的疗效观察*
2022-04-09彭支莲王转丽陈新胜李俸敏黄馨仪
彭支莲 王转丽 赵 强 陈新胜△ 李俸敏 王 凯 黄馨仪
(1.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80;2.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患儿常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关[1]。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暖气、厌食、胃灼热、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临床综合征[2]。长期可影响患儿营养的摄入,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并出现神经症和焦虑症等一系列心理症状[3]。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症状,减少复发[4]。小儿FD常用药物有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等)、抑酸药、根除Hp药以及肠道益生菌等[5]。本研究对胃脘痛(脾虚胃寒证)患儿采取手法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并探讨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胃炎(修订)》有关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符合胃脘痛及脾虚胃寒相关诊断标准[1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7]中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依从性较高;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患儿;入组前已接受其他治疗患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系统疾病患儿。
1.2 病例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胃脘痛(脾虚胃寒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4~12岁,平均(7.58±2.17)岁;病程6~12个月,平均(8.35±2.12)个月。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5~13岁,平均(7.65±2.08)岁;病程7~13个月,平均(9.06±2.01)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每日3次,0.3 mg/kg,饭前半小时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推拿治疗,沿患儿拇指桡侧缘由远端向近心方向推三关、脾经各300次,运内八卦,掐揉、摩擦脐部、腹部,揉按患儿双侧足三里、天枢及中脘穴各100次,按气海、关元穴以双手重叠顺时针旋转按摩1~2 min再逆时针旋转按摩1~2 min,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取患儿双侧足三里、天枢及中脘穴将艾灸盒固定于穴位,将艾条点燃后插入单孔艾灸盒中并每隔5 min调整艾火与患儿皮肤距离以避免患儿被灼伤,每次15 min,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1)症状体征总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和《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9]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对患儿食量、食欲、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汗多、面色、嗳气、体倦乏力、夜寐欠安等反面进行评价,分值越低代表患儿症状体征改善越好。2)胃功能:分别于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集其空腹静脉血2 mL,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
1.5 疗效标准 显效:上腹痛、腹胀、早饱、厌食、恶心等临床症状减轻/改善>2个等级。有效:上腹痛、腹胀、早饱、厌食、恶心等临床症状减轻/改善>1个等级。无效:上腹痛、腹胀、早饱、厌食、恶心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症状体征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同时期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6 56治疗前42.08±4.62 41.96±5.58治疗1周后28.35±4.50*△31.51±5.45*治疗2周后15.69±4.67*△20.83±5.24*治疗4周后13.60±4.65*△20.14±5.03*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GAS、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比较(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比较(ng/L,±s)
组别 时间GAS MTL观察组(n=56)对照组(n=5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5.56±10.66 105.97±13.79*△75.62±10.59 90.04±11.01*135.81±19.74 164.39±18.31*△136.32±20.89 145.26±19.57*
3 讨论
本病为非器质性病变,不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但病情反复发作,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10]。FD发作期间,病儿常伴有腹痛、畏食、焦虑等不适,影响学习生活与营养吸收,同时长时间畏食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因此在FD症状发作期间,短期应用某些治疗方案促进症状缓解是必要的[11]。王霞芳[12]老师认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是小儿脾胃受损导致胃脘痛的首因。常因饮食不节、寒热失调、情志不畅、学习压力大、劳倦过度而诱发。初病在气,久痛入络,临床可分为肝胃气滞型、寒邪犯胃型、胃热炽盛型、食积伤胃型、脾胃虚寒型等。有中医学者认为本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以虚寒证居多,认为FD患儿发病与过度摄食生冷黏滑之物致寒湿中阻、胃失和降有关[1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曰“小儿心腹痛者,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治宜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胃炎(修订)》[6]中明确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14]。治疗方法推荐中药、中成药、推拿疗法[15-16]、针法、灸法[17]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推拿、艾灸等在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并取得良好成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各时间段症状体积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手法推拿联合单孔艾灸盒治疗胃脘痛(脾虚胃寒证)患儿其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选取穴位中足三里穴具有强脾健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之效,与中脘穴配伍为胃脘痛常用穴位组合。中脘穴可调脾胃、降逆化滞,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同时在中脘穴进行艾灸可促进胃黏膜血流量增加从而保护胃黏膜屏障。天枢穴为大肠之募穴,主要功能为理气行滞、疏调肠腑以及消食,是腹部要穴,推拿、艾灸此穴可改善患儿消化不良症状。另外加按气海穴可加强改善脘腹胀满、胃腹胀痛、消化不良之症,中医也称“气海一穴暖全身”则表明此穴位可温养、强壮全身同时给予艾灸效果加强,按揉关元穴可培肾固本、补气回阳,加以艾灸达到一定程度时腹内寒气逐渐消散。对以上穴位进行推拿、艾灸使其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之效从而改善消化不良。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法推拿联合单孔艾灸盒治疗胃脘痛(脾虚胃寒证)患儿可提升其胃功能,改善GAS、MTL水平促进平衡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综上所述,手法推拿联合单孔艾灸盒治疗胃脘痛(脾虚胃寒证)患儿能显著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对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安全性佳,临床应用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