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口述史研究与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09翟晓亭

格言 2022年3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情境

翟晓亭

在历史教学中,口述史料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当不断开发、丰富历史课程中的史料,为历史知识的教学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大多较为注重知识结论的教授,反而忽略了运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新时期,教师既要注重历史结论的讲解,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口述史料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阅读、思考、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对口述史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推动口述史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机渗透,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促进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运用口述史料,创设形象情境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课程,其中的许多知识都需要从特定的时期与地域出发,才能形成准确、全面的认知,如果只让学生背诵知识的结论,不仅会失去历史这门课程的魅力,也难以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口述史料,在课堂上创设出形象的历史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站在不同人物的视角与立场上,理解口述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让口述史料成为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桥梁。这就需要教师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积极搜寻相关的口述史料,将其合理地融入历史课堂上,并构建、完善历史情境,利用口述史料更加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形,从而使学生产生形象化的认知体验。

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因而许多教师会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境。相比于直观的照片或视频,口述史似乎在形式上并不占优势,但它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效果却出人意料,甚至比照片与视频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帶领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使他们形成深刻的理解与体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口述史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由于史料本身是从亲历者的第一视角出发而形成的,这些讲述者或许并没有多高的文学素养或表达能力,但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描述往往直观而感性,这就是口述史料最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口述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与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建立联系,使学生站在这些人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与史学家下的历史文献相比,口述史料更加真切、生动,是用于构建历史教学情境的宝贵资源。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由于现代高中生是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要让他们体会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险苦难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口述史料,如:“1937年7月7日夜,密集的枪炮声把我惊醒……一早起来正准备去上学,却看到一枚炮弹在自家北房西侧爆炸……”这段口述史虽然内容不多,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但画面感极强,用最直观的话语描述了当时的情境,让人读起来胆战心惊,意识到战争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教师可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口述史料内容,试图站在口述者的角度,去想象当时的场景,然后与其他同学一起谈一谈感受和看法,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人民政权的巩固”时,教材主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简要说明了土地改革的背景、措施、时间和效果,而没有详细讲述土地改革对于中国人民生活的重大改变。对此,教师可引入如下口述史料:“我说我以前真是苦啊,十八亩地都是我一个人锄。我锄地,我第二天还得早起卖馍,那锄不完咋弄。我给自己定个任务,一回锄四行,一行数三十棵玉米,这三十棵锄完了锄到头了才抬抬头,弯着腰锄完都直不起腰来。一下子日头多高的,回去晚了一看婆子也没给留饭吃也没有汤喝。咱们这么多年受的苦多啊,现在共产党来了,咱们得跟共产党说说,让人们都知道。有共产党撑腰了,咱们就一块去斗他们,把剥削咱们的欺负咱们的都还回来!”该口述史料出自土地改革运动时期,是一名农村妇女受访时所说,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口述史,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地主压迫下农民的困苦以及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深入分析史料,探究历史问题

口述史料是口述者对自身经历的描述,能够描述出真实化的历史情境,但这些资源开发与收集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教学活动服务,所以一些史料并不能让学生直接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结论,而是需要通过对口述史料的分析探讨,才能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因此,教师要围绕口述史料,结合教学主题,设计一系列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口述史料形成由浅入深的理解学习过程。同时,用问题串联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思索与探究的空间,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教师可以呈现出相关的口述史材料,如:“材料一:俄勒冈的牧羊人将羊肉喂了鹌鹑,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厅里找剩肉;材料二:几千蒲式耳的苹果烂在果园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接着,教师在围绕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在1929年以后,为什么大量民众的生活难以为继、缺衣少食呢?资本家为什么宁愿将商品丢掉,也不捐献或者售卖给穷人呢?”引导学生结合口述史料与课本内容,总结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将口述史料中的历史现象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把握历史现象与规律之间的联系,实现历史思维的有效发展。

又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的必然性,教师可展示口述史料:“农会给我分了几尺白洋布,我说我有一件喝茶衣裳就行,那些我都不要。那咋办呢,拿了给解放军做鞋。咱们支援国家,支援人民解放军。所以人家对我也有个好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农民要拿自己分到的白洋布给解放军做鞋?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感受农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关爱和拥戴,农民群众甘愿为了解放军舍弃自己的利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解放军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所以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解放军战士与广大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组织实践活动,收集口述史料

为了充分发挥口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掌握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入口述史料,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把口述史融入课后训练、家庭作业当中,让学生采访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从老一辈人的口中获得历史信息,要求学生提前设计好问题,合理寻找调查对象,并做好记录、录像工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了解口述史料的形成过程与采集方法。在收集了相关的口述史资源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对口述史料进行整理总结,拿到课堂上互相分享,汇报自己收集的口述史料以及运用的方法、采訪的对象等。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能拓展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对教材内容形成有力的补充,让学生结合口述史料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3—4人为一组,分组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特长,如历史知识水平、沟通表达能力等,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分工,然后综合运用小组讨论、史料搜集等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现有的口述史料,将其以图片、视频、文档等形式整理下来。二是可以寻访周边区域的老人,了解他们的实际经历,将他们的口述内容以文字、录音等方式整理下来,形成一手口述史料。最后,教师再指导小组在课堂上依次分享收集的口述史料,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这样能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心与成就感,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对比不同声音,多维还原历史

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口述史料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法,通过对当事人口述内容的记录,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对现有的史料进行补充与延伸,以丰富的史料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但口述史也有着一定的局限,由于史料内容是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述出来的,所以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于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群体发出的声音和观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仅凭某一群体提供的口述史料进行学习,可能会对历史事件形成片面化的认识。因此,历史教师在运用口述史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搜集不同群体提供的史料,力求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历史事件的情况,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境。一般来说,教师大多会比较重视时代背景下重视历史人物留下的口述史料,但普通民众的口述史料也不可忽视。

比如在教学“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如果仅从西方国家统治者、资本家的视角进行解读,通常只能看到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而如果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则会对其形成新的认知,如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名编织工曾说:“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一点肉……猪板油是发臭的……往往已经半腐烂了。”还有历史著作中记载:“他们(工人)睡觉的地方常常是用麻袋、棉屑或者麦秸铺成的,没有舒适的床架和羽毛褥垫的床。”通过史料对比,可以发现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还有对工人的进一步压榨和剥削。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不同群体口述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尽可能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与口述史料的整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历史事件形成多方位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进程”的时候,教材内容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描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如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十余个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那么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如何?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无法从书本中得到答案。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口述史料:“通常星期六讲完课,我便在罗湖口岸深圳一侧的华侨旅社住一晚。当住客过多、床位不够时,旅社就在过道里甚至厕所门口,支上军用床,我就在各种异味的‘熏陶’下入睡。我又兼营洗车业、餐饮业,就是从这些最不起眼的小行当里,凭着自己干一天顶别人干两天的玩命劲儿,逐步积累资金实力。”这些口述史源自改革开放时期深圳特区中的外地劳动力,通过对这些史料的阅读分析,可以让学生从工人和创业者的角度了解改革开放下的社会环境,感受广大劳动人民为了国家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使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那个年代人们不畏艰苦、勤奋劳动的宝贵精神。

综上所述,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变传统说教的方式,创设出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对历史环境与事件形成更加深刻的感触。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向外拓展,带领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口述史料,以此来丰富历史课程的内容,为历史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通过多种口述史料的阅读学习,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口述史料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情境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