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

2022-04-08敬玉芳祖力亚提司马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共同体中华民族

敬玉芳,祖力亚提·司马义

(1.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21-06/26/content_5621014.htm.访问日期2021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实现全面觉醒的过程,就是一部鲜红的艰苦奋斗的历史,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力、广泛的动员力和坚不可摧的凝聚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难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正是在有识之士探索救国之道,中国人民不断与外敌抗争的历史过程中从自在走向自觉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初步觉醒,五四运动的广泛觉醒,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实现了全面觉醒。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全面觉醒的的原因,不可否认外敌入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起到了外因推动作用,然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真正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内因,即中国共产党是组织、领导中华民族实现全面觉醒的最根本核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唤醒了普通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变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面貌。

学术界的主要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作出了贡献。从理论维度来看,孟凡东、张莹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在于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实现了从民族自觉到民族区域自治的转变,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确立。②参见孟凡东、张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民族报》,2016年7月1日,第5版。从实践的维度来看,张淑娟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纵向传布及其当代启示》,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民众,特别是乡村民众的宣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参见张淑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纵向传布及其当代启示》,《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73-80页。李正军、熊坤新的《抗战时期党在东北地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探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东北地区宣扬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是“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基于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立场,带领东北地区各族群众投身抗战,对于激发东北地区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②参见李正军、熊坤新《抗战时期党在东北地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探索》,《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年第2期,第39-44页。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阐释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尝试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唤醒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过程及其核心作用,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四个维度剖析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主要举措,梳理其带领新疆各民族在投身抗战实践活动中巩固和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史实,并进一步探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特征规律。

抗日战争时期,厘清苏联、共产国际和盛世才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论断。20世纪30—40年代,盛世才与苏联确定了结盟关系,主要表现在由苏联和共产国际派往新疆工作的早期共产党人帮助下制定和阐释了反帝、亲苏、民平、和平、清廉、建设的六大政策,成为结盟的共同纲领;在政治上盛世才与苏联对外政治态度和重大政策保持一致,如苏联主张中国抗日,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盛世才在1937 年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盛世才的邀请,中共中央派遣大批共产党员来新疆工作。③参见朱杨桂、赵广平《苏联与盛世才结盟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第64-68页。这些共产党员在新疆工作期间,虽然根据苏联与盛世才达成的协议,在新疆不公开党员身份,不发展党员,不宣传共产主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新疆各族群众中树立了形象。④参见陈超、齐清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人在新疆的活动及其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西域研究》,2001年第2期,第1-10页。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主要举措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在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2]本文所研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认知,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态度、评价和认同的结果。⑤参见孔亭《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33-40页。作为意识层面的认知,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人侵、抵御外辱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觉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实现全面觉醒,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 世纪30—40 年代,前往新疆开展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发展新疆地区经济、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各民族干部,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认同,以此唤醒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新疆各族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利。具体来看:一方面,召开全省范围内的代表大会,保障新疆各族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4—1938年共召开了三次全省各民族代表大会,大会代表以每个民族为单位,各民族都有代表参加,共同商议全省大事,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对于团结全疆各族人民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⑥参见巴台《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人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张与实践》,《新疆社科论坛》,2001年第4期,第54-57页。如在1937年之前,就召开过新疆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全疆哈萨克柯尔克孜两族代表大会和新疆省第二次代表大会。1937年8 月召开全疆蒙古族代表大会。1938 年10 月召开了新疆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10 月,《新华日报》发表《庆祝新疆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成功》的社论,社论说:“这次代表大会本身,就树立了民族平等和民主的规范,六百六十九个代表都由十四个民族民主选出。这样一个民主的代表大会,就保证了这次大会所要推动与加强的民主政治与国防生产以及民族团结的必然成就。”[3]另一方面,改革政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群众自治。中国共产党人毛泽民调任民政厅后,实行民主政治改革。第一,改革基层政权组织,实行区、村级行政体制,颁布《新疆省区、村制组织章程》,规定民主选举办法;第二,改革县级政权组织,各县相继建立政务委员会,集体监督县级行政长官行使权力。这一民主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1942 年年底,新疆全省的50 多个县实行了区、村制,使真正能为农牧民服务的人有机会进入基层政权组织。①参见曹宏、周燕《寻踪毛泽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66-367页。质言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享有一定的自治权。②参见何博《近代对外抗争史中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觉醒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9期,第43-48页。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践行党的主张,提高了各族群众的政治自觉,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的认同。

(二)创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物质条件

实现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全面觉醒提供牢固的经济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民为代表的11位共产党员奋斗在新疆的经济战线上,③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财经战线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页。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改变了新疆财政不稳经济崩溃的局面。共产党人毛泽民到新疆任财政厅代理厅长期间,将陕甘宁边区政府各种法令与章程,尤其是财政、银行、金库、国民经济部的新旧章则作为制定新疆财政经济政策条例的参考,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新疆实际的正确财经政策和法规。第一,从银行改革着手,改组银行、改革币制;第二,对财政机构进行了整顿,目的是要健全财政预、决算制度;第三,通过整顿税务、增加财政收入来减轻人民的负担。④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1937—1966)》,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年,第64、65页。毛泽民在给共产国际写的关于新疆形势的报告中,谈到他在新疆最初4 个月整顿财政乱局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他“将财政、经济、金融看成三位一体的东西,用发展经济来开辟和培养财源,耐心培养、教育和提拔干部,改造和加强税收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整顿税收。在不顾财政困难下,实行大批农贷,帮助了农民,因而使农牧工商的经济得以发展”[4]。1942年全疆耕地面积扩大到1 638万亩,牲畜总头数达1 280 万头,农牧业生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创办了皮革厂、面粉厂、针织厂、榨油厂、缫丝厂、发电厂、造纸厂、印刷厂、制酪厂、糖果厂、自来水厂等一批工厂。⑤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1937—1966)》,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66页。煤矿已由土法开采转为半机械生产,煤的年产量从45万吨,1942年增至180万吨,增加了3 倍;全疆共有交流发电机21 部、直流发电机8部,发电量1 725千瓦时;全疆公有民用汽车共有1 100 辆,有线电报干线和支线总长3 896公里,有电报局31 处,电台23 处。⑥参见朱培民、王宝英《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7年,第21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行经济发展举措,使新疆财政由濒临绝境变为平稳发展,经济趋向繁荣。⑦参见冯亚光《抗战时期新疆的大后方作用》,《社科纵横》,2003年第5期,第58-62页。概而言之,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水平越高,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程度就越深;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程度越深远,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的思想根基就越牢固。⑧参见乔秀丽、贾友军《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兵团党校学报》,2021年第3期,第35-40页。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局面的出现,为增强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思想基础

思想的觉醒是真正的觉醒。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极大的传播和发展,这股浪潮也从不同渠道逐步涌向仍处于军阀统治局势下的新疆。第一,就迪化书店公开出售的书籍而言,既有《资本论》《列宁选集》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也有《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为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①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1937—1966)》,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年,第54、55页。第二,就学校开设的课程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和著名学者沈雁冰、张仲实、沈志远等在新疆学院开设了马列主义相关课程,如《新哲学》《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中国革命史》《世界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等,直接向各族师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1937—1966)》,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55页。第三,就报刊杂志宣传而言,《新疆日报》《反帝战线》《新芒》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例如《新疆日报》刊载了王谟的《认识现实与改造现实》③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日报社的活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页。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④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日报社的活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4页。等著作,《反帝战线》刊载了沈志远翻译的《论由量变到质变》⑤参见沈志远译《论由量变到质变》,《反帝战线》,1941年第6卷第2期,第33-39页。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绘像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绘像》,《反帝战线》,1941年第7卷第2期,目录页。,共产党人通过多渠道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有益于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思想觉悟,促进了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行动自觉发挥了思想动员作用。

(四)壮大各民族干部队伍力量

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关键实践。抗日战争时期,林基路、祁天民等27名共产党人⑦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抗战中的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4页。重视培养各民族干部。第一,培养财经干部。毛泽民开办迪化财政专修学校,各地区也开办了短期小型财政金融训练班,如阿克苏区会计训练班、焉耆会计训练班、哈密区簿记训练班等,这些短期小型财政金融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有一定素质的财经干部,对统一新疆财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培养妇女干部。新疆妇协总会在迪化举办了两期妇女干部训练班,共产党人张奋音负总责,同时在焉耆和奇台也举办了两个班,这些受过训练的职业妇女在各方面表现出的新精神、新风貌无疑起到了最佳的宣传作用,使她们成为推动新疆妇女运动向纵深发展的先锋队。第三,培养反帝会干部。反帝总会在区分会、直属分会举办干部训练班,从1934—1943 年,先后举办10 期初级反帝训练班、3 期中级反帝训练班、2 期维吾尔初级反帝训练班和1个女会员训练班,又举办高级反帝训练班、暑期训练班,总计20 期、34班,总人数1 700 人。⑧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抗战中的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4页。第四,培养新闻技术人才。新疆日报社先后举办三期新闻技术训练班,共计140 人接受培训,充实了报社各部门。第五,培养新疆政治干部人员。1938—1942 年共举办3 期政治干部培训班,为全疆各地培养并输送的一批骨干力量,同全疆400 万人民一起,共同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还有公务员培训、各类技术干部培训等。这一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爱国主义色彩,同时具有广泛性和民族性,为促进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提供了人才支持。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重要体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抗争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有力的推动和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在参与抗战血与火的洗礼中熔铸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认同。早在抗战初期,新疆各族群众就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从1933年2月开始至1941年春,新疆各族群众就积极接收安置退入苏联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共接收东北抗日义勇军24 894 人。⑨参见新疆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新疆抗战编年纪事(1931—1945)》,内部资料,乌鲁木齐:新疆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2015年,第3页。到了抗战中后期,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投身抗战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表现如下:

(一)空前的民族团结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群众在修筑、维护、保障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昂的热情和团结意识。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由中苏陆路运输线、中苏航空运输线,以及中印驮运线组成。陆路交通运输线从苏联的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原首都)经新疆伊宁、迪化、哈密到甘肃的兰州,“在新疆建立了霍城、二台、精河、玛纳斯、迪化、吐鲁番、鄯善、奇台、七角井、哈密、星星峡等十一个汽车接待站,负责接待由公路运送援华作战物资的苏联司机及其保障人员;航空运输线在伊宁、乌苏、迪化、奇台、哈密建立了航空站,以接待苏联飞行员及他们驾驶的援华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5]。中印驿运线是由新疆的叶城至印度的列城之间的国际驿运线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各族民众团结一心维修道路,保障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畅通,做好援华物资转运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动员之下,1939 年5月召开了全省公路大会,提出了“标本兼治、全民修路”的决策,号召各地民众集资修筑地方公路,沈雁冰写了《筑路歌》鼓舞筑路工人,掀起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筑路和护路高潮。在捐款方面,如伊犁区民众捐助5 800 余万两,乌苏县蒙、维、汉、回四个民族捐款达6 000 余万两,其中蒙古族同胞捐助4 000 万两,奇台县民众自愿捐助1 000 个人工等。①参见尚季芳、李海群《抗战时期新疆的民众动员和抗战宣传——以西北国际通道为中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年第8期,第39-45页。在捐工方面,如霍尔果斯到霍城县惠远镇的路段,锡伯族有7 000 多人参加修路;伊犁果子沟路段,哈萨克族有12 000 多名群众参加了修路;东北抗日义勇军官兵参加玛纳斯、达坂城、哈密、星星峡路段的筑路等等。②参见刘志兵、邵志勇《西北国际大通道》,西安:未来出版社,2015年,第113、114、116页。1944 年9 月开通的新疆至印度的国际驿运成为运输美援助物资的重要通道。该线路是由印度的列城将美援华物资驿运至新疆叶城,再用汽车运至内地。从列城至新疆叶城,要翻越海拔5 000 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山峰,只有新疆的马适应高山驮运,新疆派去接运的驮马共约1 600 匹,分十几个队,每队约100 匹,各队都有头人和运脚(马夫),每一运脚管五六匹马,他们都是熟悉此路的维吾尔族同胞,全部给养自理。③参见杨再明《周折转运美援物资》,载《盟国军援与新疆——新疆文史资料第24 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1、212页。这条线路的开通倍加艰辛,历时两年半,1 300 余人参与运输“汽车轮胎4 444 套,军用布匹782 包,装油袋588 件,呢料63 捆,还有汽车零件和医疗器械等”[6]。为建设、维护和保障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新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物资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省政府先后投资计省银票2.3815712 亿两、国币2.84706 亿元,这些耗费物资其实很多都来自于新疆各族人民。④参见新疆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新疆抗战编年纪事(1931—1945)》,内部资料,乌鲁木齐:新疆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2015年,第5页。

概而言之,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团结协作、勤劳奉献的成果。全疆各族群众在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目标的统一指引下,积极参与、加强协作,充分体现出他们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共同为保卫这个国家、保卫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协作下,才确保了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畅通。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新疆各族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筑路的例子多不胜数,各民族大团结的光荣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高度升华。

(二)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分民族行业、不论男女老幼,各尽所能,积极支援抗战前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新疆各族人民舍小家为大家,踊跃捐款捐物,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据有关史料记载,和田维吾尔族农民艾沙,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能力为抗战捐赠寒衣和钱财,就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送上抗日前线,抵抗日寇、报效国家;⑤参见《后援会为维吾尔贫民艾沙将亲生儿子送往抗日前线事致省政府的呈(1938年12月27日)》,载《新疆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8页。塔城俄罗斯族医生格林肯,自愿捐赠价值五十万三千两的药品,援助抗日前线战士;①参见《塔城医生格林肯抗日捐资五十余万(1938年10月7日)》,载《新疆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64页。喀什维吾尔族女舞蹈家康巴尔汗·艾买提等人组织抗日募捐义演活动,1942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之际,“天山之花”康巴尔汗从国外学习回来,结合自身所学,排演了许多与抗战有关的优秀节目,如《抗日游击队舞》等,走上了街头巷尾,并自发组织抗日募捐义演活动,投身抗日宣传;迪化女子中学演话剧募捐68 800 两寄往抗战前线;②参见《迪化女子中学为演剧募集抗日捐款事致后援会的函(1938 年3 月14 日)》,载《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页。留苏医科学生刘德俊等缩减费用,捐献部分学费,共计卢布6 400元支援抗战;③参见《塔城区为留学生刘德俊等捐献部分学费支援抗战事致督办公署等的代电(1938 年4 月18 日)》,载《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页。回族古稀商人杨锦候,变卖自置地亩,捐给前方抗日将士省票银250万两;④参见《回文会为商人杨锦候以变卖自置地亩部分收入支援抗战事致后援会的函(1938 年7 月16 日)》,载《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9页。托克逊县汉、回、维等各族自动捐助小麦130 石,高粱370石,以资前防(方)将士杀敌;⑤参见《托克逊县为各族民众捐助粮石支援抗战事致省政府的呈(1938 年9 月14 日)》,载《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2页。阿克苏温宿县农民沙海阿洪捐献其父遗留一半朝觐路费,以资救国;⑥参见《阿克苏区为请嘉奖温宿县农民沙海阿洪捐献其父遗留部分朝汗路费作抗日捐款事致省政府的电(1938 年11 月6日)》,载《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0页。乌什县七名维吾尔族帽子工匠称我工人等为国民一份子,既不能亲赴国难,应以财力、物力援助抗战,愿将做帽子一年所得利息百分之五,共大洋384.84 元作为抗日捐款,以增强抗战力量;⑦参见《乌什县为请嘉奖七名维吾尔族帽子工匠捐出部分盈利支援抗战事致省政府等的代电(1940年5月2日)》,载《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1939年8月20日,新疆省各族同胞踊跃捐款,购买了10架飞机,命名为“新疆号”呈献国家。⑧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新疆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页。这些例子说明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新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表现出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殊死抗战的坚强决心,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命运,与中华民族共存亡的坚定信心。

新疆各族人民创作爱国诗歌,表达浓浓的爱国情感。黎特夫拉·穆塔里甫是维吾尔族著名的爱国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深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锡伯族诗人郭基南创作诗歌《太行山下》《为了民主》等;哈萨克族诗人库尔班阿里·乌斯曼诺夫创作诗歌《前进,决不回头》等,这些诗歌充满着对祖国命运的忧患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态度。⑨参见高晓锋《论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塔里木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30-37页。

总而言之,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压迫中日益觉醒,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⑩参见王希恩《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建设实践及理论创新》,《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2期,第5-10页。无论是学术界知识分子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理论构建,还是普通各族群众用朴素的行动表达着的爱国之情,都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了普遍的共识。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突出表征

研究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历史,就是要透过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认识支配这些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总结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特征。

(一)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她是团结凝聚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要,勇担历史重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①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411页。中共中央在1935 年12 月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②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416页。。全国抗战初期,新疆由于其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支持国苏联接壤,是延安与苏联之间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的必经之地,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始终尽力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中国共产党先后抽调、派遣100余名中国共产党人到新疆工作,他们以政府官员或公职人员身份在行政、教育、文化、财政、新闻、军队和群众团体中工作,他们以“忠实”“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起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地维护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俞秀松、黄火青、赵实等人先后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将盛世才官办的群众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改造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共中央在1941年7月28日电贺新疆反帝军、反帝会成立七周年时指出:“今天全国人民的任务是要更加强国内的团结,并与一切反法西斯统治的国家及人士联合,为着保卫中国,保卫苏联,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独立而斗争,本党愿与督办所领导下的反帝会,反帝军共同向此目标前进。”[7]中国共产党人自参加反帝会的领导工作以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组织新疆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动员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宣传抗战、支援抗战、巩固抗日大后方,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促进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

(二)以爱国主义为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以爱国主义为价值取向,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感染和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抗战觉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的爱国主义主题有所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为爱国主义的主要内涵,“爱国”即“抗日”,“抗日”即“爱国”。“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局势的发展,坚决反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和“不抵抗”政策,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时代要求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意识到抗日战争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爱国主义,并且行动起来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人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面对祖国西北边陲多民族聚居区的新疆,更加重视宣扬爱国主义,传播抗日救亡思想,致力于唤醒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危亡意识,并且在此过程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省政府、督办公署到偏僻的农村牧区,从上层爱国人士到普通民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之际,新疆各族人民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概而言之,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以爱国主义为价值导向下,新疆各民族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三)以动员新疆各族民众为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以动员新疆各族民众为着力点,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力量。在日本大肆侵略中国严重威胁到全国各族民众的生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各族民众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需要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起来抵御外辱,从而激发各族民众的抗日热情。中国共产党人在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期间,领导反帝会会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各族民众动员宣传活动。通过扫盲运动启蒙各族民众、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抗战宣传,使各族民众感受到民族的危亡和救亡的责任,提升了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以此来凝聚民心,唤醒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下,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团结抗日,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表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结 语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逐渐被各族人民所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步形成的体现。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最终阶段,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各个民族的统称,并且在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从而自愿选择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己任,坚持群众路线,在新疆通过采取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包括新疆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并在领导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结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的根本和关键,爱国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优秀传统,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组织各族群众是党领导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更高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要从这个高度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其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即国家的认知和认同,使得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意识深入人心,从客观上提升了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