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

2022-04-08王丽娜兰莹莹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阴式重建术脏器

王丽娜 刘 岚 兰莹莹 高 晴 陆 瑶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有研究指出,在我国,50岁以上女性有着高达33%~71%的该疾病发生率。该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缺乏阴道支持组织造成生殖道膨出,具体的发病因素包含年龄、雌激素水平、分娩等。女性患盆腔脏器脱垂后,常见表现为外阴部块物脱出、尿失禁、外阴出血、排尿困难等,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时,由于多数患者并未重视早期症状,导致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为中重度,因而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式,传统术式为阴式手术,盆底解剖结构虽能恢复,但由于并未修补盆底组织缺陷,导致手术效果并不理想[1]。近年有研究指出,盆腔脏器脱垂应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后可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因此,本院即以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手术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接收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70例,年龄43~68岁,平均(52.3±3.4)岁;缺陷部位:前盆腔53例,中盆腔9例,后盆腔8例;病程1~8年,平均(3.8±1.4)年;合并阴道前壁脱垂37例,合并阴道后壁脱垂19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14例。纳入标准:(1)与诊断标准相符;(2)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结果显示患者分级均超过Ⅱ级;(3)行手术治疗,且为首次手术;(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曾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2)合并无法有效控制的全身慢性疾病;(3)存在手术禁忌症;(4)伴生殖系统恶性病变或生殖系统严重萎缩;(5)合并活动性感染;(6)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手术体位为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常规开展,经阴道切除整个子宫;膀胱筋膜应用荷包缝合法缝合,阴道黏膜部分切除,缩小膨出部位;直肠筋膜采用相同方法缝合,缩小膨出部位;再将肛提肌、部分阴道黏膜缝合,导尿管常规放置,手术切口常规关闭;术后,抗感染治疗常规开展,患者尽量平卧,外阴部保持清洁。

观察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手术体位为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常规开展,阴道黏膜在距离膀胱宫颈远端2cm左右的位置切开,注射生理盐水,将阴道膀胱间隙分离开,直至坐骨棘部位;穿刺点共3个,第1个位于尿道口水平位置1cm处,第2个位于第1个下方2cm、外侧1cm处;导引器经穿刺点送入,距离耻骨弓1cm时,向阴道旁间隙进入,进入操作沿着盆腔筋膜腱弓进行,留置导丝,置入网片,适当调节松紧度后妥善的固定;第3个穿刺点处于肛门两侧和外侧、下侧各3cm交汇处,切口长度4mm,导引器经此穿刺点送入,以坐骨直肠窝、骶棘韧带分别作为起止位置,穿出位置为坐骨棘内侧2cm处,留置导丝,置入后部补片,适当调整位置后妥善固定,最后利用碘伏纱条填塞阴道,手术完成;术后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相关情况,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评估盆底症状改善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各进行一次,利用盆底不适调查表见表(PFDI-20)进行,分数越低表示改善效果越好;于术前、术后6个月评估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利用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评估的指示点共5个,即阴道前壁中线与处女膜间3cm距离处(Aa)、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位置(Ba)、阴道后壁(Bp)、阴道顶端或宫颈(C)、后穹隆(D);评估生活质量,术前、术后6个月各进行一次,利用盆底生命质量影响问卷表(PFIQ-7),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佳;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手术前后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PFDI-20评分、PFIQ-7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PFDI-20评分、PFIQ-7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

2.3 各指示点手术前后POP-Q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Aa、Ba、Bp、C、D的POP-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Aa、Ba、Bp、C、D的PO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示点手术前后POP-Q评分比较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有1例发生并发症,为血肿,发生率2.9%(1/35);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网片侵蚀4例,血肿2例,阴道紧缩感2例,发生率22.9%(8/35)。经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盆腔器官向下移位的疾病,引起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的支撑结构发育异常,另一种是支撑结构后期发生功能障碍,而导致后期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包含妊娠、肥胖、产次、妇科手术等。盆腔脏器脱垂发生后,以外阴部有块状物脱出、排尿及排便异常、出血、炎症等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日常生活会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因此,盆腔脏器脱垂确诊后,需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通过复位解剖结构,有效的恢复各器官功能。

目前,临床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时,多数采用手术方式,传统术式为阴式手术,术中会切除脱垂的子宫及部分松弛的阴道壁,同时后修补阴道前壁和后壁,不过,此种方法仅仅使盆底解剖结构恢复,并未修补盆底组织,增加术后的再次复发风险,再加上手术导致阴道变短、变窄,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性生活及日常生活质量[2]。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现代盆底学理论,提出了“吊床理论”,即盆腔脏器利用网片托住,促进盆腔结构恢复正常,让盆腔缺陷得到纠正,同时,网片也能支撑新生组织,利于加强盆底薄弱组织[3]。解剖学研究也指出,网片作用下,阴道侧壁的结构缺陷可得到纠正,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优化。此种背景下,临床开始广泛的应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该术式术中采用聚丙烯补片,可有效加强前盆腔中耻骨宫颈韧带等,让整个盆腔实现重建;加之修补部位组织与补片之间能够相互融合,可修补盆腔缺陷;且盆腔粗直在术中无需切除,利于盆底结构完整的保留。

本院对比传统阴式手术与全盆底重建术的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各指标的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盆底重建术的整体手术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阴式手术,这与该术式创伤性小、操作相对简单等优势相关;在PFDI-20评分、PFIQ-7评分,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盆底重建手术可更为明显的改善盆腔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一方面,全盆底重建术无需切除阴道黏膜,使阴道宽度和深度得到有效保留,让膀胱或直肠功能恢复的同时,恢复了以阴道功能,利用盆腔症状的改善,另一方面,子宫得到保留,并重建了全盆底的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在Aa、Ba、Bp、C、D的POP-Q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盆底重建术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这是因为网片牢固的缝合到盆地韧带上,可逐渐的融合周围组织,让盆底组织的支撑力加强,利于盆底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并使盆腔脏器的完整性得到维持,促进患者术后性生活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盆底重建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这是因为该术式能够使患者盆底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良好的恢复,加之手术创伤的减轻,降低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以传统阴式手术相比,全盆底重建术明显具有更优的整体疗效,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有效的保留子宫,恢复盆底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良好康复,并能显著提升患者性生活及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阴式重建术脏器
什么是“阴式”B超? 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什么是阴式手术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在达古雪山巅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