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2022-04-08吴黄艳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吴黄艳

三江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柳州 545500

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PE)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器官重塑性为特征的全身性病症。PE是指无法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因素,则称之为PE,而能够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但临床高血压人群中通常以PE最为多见,该疾病主要由环境、遗传等综合因素所导致,相关学者发现,PE属于由不同病因,所诱发的处于不断进展心血管综合,若未予以对症干预及管理,可直接造成心脏、心血管结构异常,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现阶段,临床以药物和非药物进行治疗,但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实施药物治疗无法将血压维持最佳水平,且治疗效果欠佳。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则能够维持稳定血压指标,但患者出院后管理存在断层、脱节现象,进而造成健康教育无法全面、有效实施,使患者档案信息缺失,进而干扰预后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健康教育院外管理,进而能够综合征、合理性、有效性传递信息,优化健康教育质量[2]。鉴于此,本文选取PE患者实施信息化健康教育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57例PE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79例接受信息化健康教育,对照组78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男女比例分别为:36:43、39:39例;年龄分别为:年龄分别为33—87岁、24—88岁,平均值分别为(52.71±2.12)岁、(51.91±2.14)岁;病程分别为:2—10年、2—11年,均值分别为:(6.25±1.26)年、(6.24±1.41)年。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符合PH相关诊断标准:动脉收缩压变异性(SBP)>14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变异性(DBP)>90mmHg;(2)伴有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异常;(3)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尚未伴有意识障碍;(4)自愿配合调研;(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1)伴有脏器严重功能病变、恶性肿瘤等重大躯体疾病;(2)存在心血管不良事件;(3)完全丧失行为能力;(4)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5)无法顺利完成试验,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慢性分级管理,患者入院后依据其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状况,对其实施分级管理。1级:SBP120—140mmHg(1mmHg=0.133kpa),DBP90—100mmHg,无危险因素和并发症;二级:SBP140—180mmHg,DBP100—110mmHg,危险因素为1—2个,尚未伴有并发症;三级:SBP180mmHg,DBP110mmHg以上,危险因素2个以上,且伴有并发症。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住院过程中完善相关疾病知识的讲座,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士担任主讲,内容包括治疗方法、发病因素、用药指导、合理饮食以及运动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掌握预防高血压相关知识。出院后依据相关分级,对患者实施上门、微信、电话等随访方式,1级两个月随访一次,二级一个月随访一次,三级一个月随访两次。出院后随访干预6个月。实验组实施信息化健康教育,建立信息化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师、3名高血压专病医师、6名专科护士、1名护士长、1名科主任共同组成。同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邀请患者入群,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关注公众号。公众号需每天定时传输高血压相关知识,由组内人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每周推送文章主题,以图文并茂形式为基础,其内容包括高血压疾病知识、降压药服用时间、运动锻炼对血压控制影响、如何利用合理化饮食进行控制血压等,文章由护士长审批通过后,即可发布,每天1篇,每周5篇,发布后于微信群内提示患者阅读。微信群中,患者可通过相互沟通、分享经验等方式,提高患者康复信心。若患者在群内发出疑问,小组成员需积极解答其问题,并予以相关指导,同时收集日常中较为多见问题,每月实施一次视频讲课。出院后,依据不同患者分级,利用微信、电话或视频等方式进行随访,判断患者现阶段恢复状况及需求,并对其实施合理性指导教育,将其信息记录档案内,出院后随访干预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变异性(SBP)、舒张压变异性(DBP)。(2)观察2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高血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自我健康管理评分,其中高血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则提示疾病认知程度越高,自我健康管理评定表总分为4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越佳。(3)观察2组依从性,依据我院自制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估患者依从性[5],8—10分为依从,患者能够按时服药,每日适当运动、做好体重控制、摄盐控制。5—7分为较依从,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5分为不依从,未执行上述要求,反而诱发不良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压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血压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干预后实验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血压指标比较(±s)

表1 2组血压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SBP(mmHg) DBP(mmH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79 157.14±12.14 120.21±5.64 109.21±5.64 81.36±2.36对照组 78 156.24±11.23 139.24±8.63 109.45±6.14 96.41±2.94 t 0.482 16.375 0.255 35.393 P 0.630 0.001 0.799 0.001

2.2 2组健康管理状况

干预前2组管理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实验组高血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自我健康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健康管理状况(±s,分)

表2 2组健康管理状况(±s,分)

组别 例数 高血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自我健康管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79 4.25±0.14 9.26±0.87 23.02±0.14 38.25±0.74对照组 78 4.24±0.26 6.25±0.47 23.65±0.14 31.25±0.14 t 0.301 26.922 28.192 82.102 P 0.764 0.001 0.001 0.001

2.3 2组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依从性各项指标分别为摄盐控制98.7%、适当运动97.45%、规律性服药98.73%、体重控制96.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46%、87.18%、84.62%、83.33%(P<0.05),见表3。

表3 2组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PE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之一,也是心律失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PE患病率逐年上升,进而直接增加我国医疗资源消耗程度,危及人们身体健康。

目前,临床以药物控制血压上升最为常见,其虽能够获得一定疗效,且具有降低血压效果,但若在治疗期间,无法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则直接降低用药效果,造成血压不稳定现象。而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患者疾病的认知、规避不良生活方式的常用干预手段,其不仅能够强化其配合度,还有效稳定血压指标[6]。但临床研究发现,诸多患者出院后尚未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加之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欠缺、自律性差等问题,使其血压控制质量降低,进而影响病情恢复。近年来,现代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出院后,且可将信息及时传递保存,干预更加系统化、综合化,且对PE患者疾病认知和生活健康习惯养成起到明显作用。相关研究发现,微信能够跨区域传递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具有保存信息等特点,促进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综合化[7]。微信公众号,属于一类全新互联网阅读模式,其科室完善微信号公众平台具有一定专业性、规范性,患者可及时接受相关知识,加之该平台能够对患者的数据实施综合分析,促进其分级直观展现,对其需求更加明确[8]。本文研究发现,经干预后实验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管理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信息化健康教育利用微信平台,对患者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促进其能够接受全面性健康教育,积极规避其受到杂乱信息的干扰,使其健康教育更加系统性、有效性实施,进而提高其对疾病掌握程度。同时依据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系统化健康教育,并通过微信对其实施解答及随访,进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另研究发现,实验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PE患者实施信息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不仅有效稳定患者血压,提高其掌握健康管理能力,还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

综上所述,信息化健康教育应用于PE患者中可取得满意结局,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