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用于脑梗塞长期卧床患者中预防便秘发生的重要意义

2022-04-08韦娟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卧床脑梗塞预防性

韦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脑梗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当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可造成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对脑部组织正常血流供应造成影响,部分血液无法正常供应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最终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言语、智力及肢体等多方面功能障碍[1]。脑梗塞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的特点,虽然目前临床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使病死率显著降低,但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可存在相关后遗症,其中以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因此大多数脑梗塞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需长期卧床,活动量降低,导致患者肠胃蠕动减少,从而易诱发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常规护理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针对疾病给予相关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但无法提前针对便秘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便秘发生率仍较高。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护理措施,主要围绕患者开展相关护理,并针对相关并发症提前采取对症处理,从而起到良好的预防便秘发生效果。本文现针对院内30例患者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科收治的30例脑梗塞长期卧床患者分为常规组及预防组,每组各纳入1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常规组纳入患者男女比8:7,最小50岁,最大90岁,均值(70.34±8.14)岁,患病时长最短1年,最长5年,均值(2.53±0.36)年;预防组纳入患者男女比7:8,最小51岁,最大90岁,均值(70.58±8.06)岁,患病时长最短1年,最长6年,均值(2.84±0.29)年。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美国卒中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中脑梗塞诊断标准[3];②经临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③康复期脑梗塞患者;④能够与医护人员建立沟通者;⑤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或障碍者;②合并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者;③精神及意识功能障碍者;④胃肠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常规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必要情况下针对患者便秘症状给予对症处理。预防组:护理方案为预防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针对护理内容及病情变化向患者进行讲解,若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异常不可直接告诉患者,应适当隐瞒并告知家属,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沟通过程中及时给予疏导,并告知排便困难对机体的影响,使患者能够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②在每日患者进食后,护理人员可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帮助患者促进肠胃蠕动,主要按摩部位为患者右下腹,沿着结肠走向反复按摩,按摩时需注意力度,应以腹部轻微下陷1~2cm为宜,按摩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并逐渐增加按摩力度,直至患者出现便意,按摩时间需<15min。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饮食喜好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每日能够正常摄入所需的饮水量及营养物质,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萝卜、芹菜、玉米等,同时每日摄入新鲜水果,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④针对控制能力良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缩肛运动,从而增强括约肌力量,促进干硬粪便排除,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按压肛门的方式帮助患者锻炼括约肌力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便秘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排便情况将其分为无便秘、轻度便秘、中度便秘及重度便秘,无便秘表示患者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频率为1~2d排便1次;轻度便秘表示患者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频率为4~5d排便1次;中度便秘表示患者粪便干结,排便频率为6~9d排便1次;重度便秘表示患者粪便干结,排便时存在疼痛现象,排便频率为10d未排便。(2)比较组间排便情况,评估时间为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评估量表为便秘患者症状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4],主要分为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不尽及下坠感、排便频度及腹胀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均采用0~4分进行评分,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不尽及下坠感、腹胀评分越高便秘症状越严重,排便频度评分越低便秘症状越严重。(3)分析组间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并将其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便秘发生情况比较 预防组便秘发生率(13.33%)相较于常规组(46.67%)较低,P<0.05,见表1。

2.2 组间排便情况比较 护理前常规组及预防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不尽及下坠感、排便频度、腹胀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预防组相较于常规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不尽及下坠感、腹胀评分较低,排便频度评分较高,P<0.05,见表2。

2.3 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预防组发生率(6.67%)相较于常规组(40.00%)较低,P<0.05,见表3。

表3 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15,%)

3 讨论

目前临床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保障脑梗塞患者生命安全,使病死率降低,但治疗后患者仍存在相关后遗症,受到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大多数脑梗塞患者需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由于肠胃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少,导致患者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康复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预防便秘发生是目前脑梗塞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重点[5]。

常规护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措施,主要围绕疾病开展一系列护理,对促进疾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但仅在疾病发生后采取相关措施,因此并无预防便秘发生的作用,护理效果并不理想[6]。预防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前瞻性,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结合其实际情况对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从而给予预防措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改善患者康复质量[7]。本文经过研究发现,预防组便秘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较低,P<0.05。表明预防性护理可减少便秘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当患者排便困难用力时,受到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影响,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而通过预防性护理减少便秘发生的同时降低上述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机体安全。同时本文还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前常规组及预防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不尽及下坠感、排便频度、腹胀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预防组相较于常规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不尽及下坠感、腹胀评分较低,排便频度评分较高,P<0.05。表明预防性可改善患者排便情况。脑梗塞长期卧床患者受到疾病影响出现相关心理问题,通过及时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在出现排便困难现象时及时告知,便于临床采用对症措施;同时通过腹部按摩、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措施,帮助患者促进肠蠕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粪便性状,从而改善排便困难,预防便秘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预防性护理可起到良好的便秘预防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排便情况,避免诱发相关并发症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在脑梗塞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意义。

猜你喜欢

卧床脑梗塞预防性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