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献看儿科护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2022-04-08梁宇鸣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检索

张 洁,梁宇鸣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安庆 246052)

儿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也是护理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护生对学科的认识程度,也有助于其对儿科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一般认为检索大量文献资料,对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可以分析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包括时间的发展线、内容的演变情况以及社会对学科的关注程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和期刊文献都可以在网上查阅到,尤其是一些正规专业的学术搜索引擎,信息非常完整和准确。基于对网络信息技术和学术搜索引擎的认可,笔者借助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平台,以“儿科护理学”为“书名”进行精确检索,发现记录最早的图书是1947年由广协书局出版社出版、G Sellew著、吴建安译的《儿科护理学》。这是一本翻译著作,说明现代儿科护理学起源于西方,也是目前学术界认可的观点。若以此书算起,儿科护理学这门学科引入中国并开始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发展的时间超过了70年。本文通过对图书和期刊文献的检索查阅,简要展示和分析儿科护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及态势。

1 从图书检索看儿科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为满足医科教育和医疗实践的需要,中国陆续引进了西方医学的主要学科,先后出现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护理学等学科[1]。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临床应用都凸显出该学科的重要性。笔者借助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平台,分别以“儿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为“书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检索日期为2021年4月1号),检索出以下信息。

检索出中文版图书646本,其中《儿科护理学》381本,《儿科护理》265本。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伍琼、李吉编著的中国第一部《儿科护理学》教材,是儿科护理学独立发展的标志性起点[2]。同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出版了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编著的《儿科护理》图书。之后10余年基本没有儿科护理学相关图书出版,直到1972年再次出现了有关儿科护理学的图书。1972年以后,儿科护理学相关图书大量增加,反映了人们对学科认识程度的加深和重视程度的提高。2001—2020年《儿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这两种图书出版量年度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01—2020年《儿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出版量年度统计结果(本)

通过表1可知,2001—2020年每年都有儿科护理学相关图书出版,呈稳定态势,尤其是2010—2019年这10年间是图书出版的高峰期,表明学科关注度较高,也是儿科护理事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 从期刊文献检索看儿科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期刊文献可以反映该学术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内容原创性成分较多。笔者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以“儿科护理学”作为检索词进行“篇名”的“精确”检索,检出571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21年4月1号),主要信息如下。

首篇文献是《山西护理杂志》1991年第5卷第4期发表的《高护系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3],该文主要叙述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自1986年创办高护系以来对1986、1987、1988这3个年级的授课和实习体会的小结。1991—1999年陆续有儿科护理学相关论文发表,但不是每年都有。进入2000年以后,儿科护理学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开始稳步增长,2007年以后论文发表数量迅速增长。1999—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儿科护理学相关文献数量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1999—2020年儿科护理学相关文献数量统计结果

3 儿科护理学研究内容的细化和深化

笔者从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平台的检索结果中选取了4本不同时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学》图书作为研究样本。第一本是由黄伍琼、李吉编著,1959年出版[2];第二本是由赵炳华主编,1988年出版[4];第三本是由朱念琼主编,2001年出版[5];第四本是由崔焱主编,2017年出版[6]。这4本图书均作为护理专业教材使用过,通过章、节目录的比较可以粗略看出不同时期儿科护理学研究内容的变化。

3.1 研究内容的细化

3.1.1 章节安排的变化 上述4本图书在章节编排上差距较大,分别为13章、27章、19章、22章,因此学时安排也不尽相同。1959年出版的《儿科护理学》编排内容最少,只有13章,分别为绪论、小儿的生长发育、小儿的营养特点、新生儿疾病和护理、消化系统疾病和护理、维生素缺乏症和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和护理、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护理、泌尿系统疾病和护理、神经系统疾病和护理、儿童时期结核病和护理、急性传染病和护理、儿科护理操作。后面3个时期出版的《儿科护理学》均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添加或调整,核心内容差别不大。

3.1.2 具体内容的变化 后续3本图书主要增加的内容有预防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遗传代谢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由此可见,儿科护理学研究内容逐渐增多,同时也考虑到学时数,将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比如,1988年出版的《儿科护理学》章节最多,后期的教材将健康小儿的营养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合并为一章,即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3.2 研究内容的深化

(1)1959年出版的《儿科护理学》处于学科初建立阶段,内容编写还在摸索中,主要针对病因、症状、治疗和护理这4部分内容进行编写,内容简要,尤其是护理部分相对比较薄弱。

(2)1988年出版的《儿科护理学》,在具体内容上参照医学院校儿科学教学和参与编写院校的临床护理经验,各章节均以护理内容为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密切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及小儿心理特点进行编写。这一版本的《儿科护理学》内容非常详细,是该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著作,将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化。

(3)2001年出版的《儿科护理学》在内容编写上突出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体现护理程序。在内容编排上首先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再按护理程序的步骤介绍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4)2017年出版的《儿科护理学》作为“十三五”规划教材使用,在编写上更加注重内容的更新,突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重点疾病采用案例引入、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护理程序有机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该教材通过二维码技术将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互联,赋予教材灵活性与开放性。

4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儿童健康事业非常重视,推动了儿科护理工作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了中断30余年的高等护理教育,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发展护理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护理骨干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健康问题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儿科护理应着眼于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实践。在教学方面,采用医教结合模式,由医院医护人员与学校负责学生健康的医护人员组成“联合体”,共同关注儿童成长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在医疗方面,应重视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早期干预,避免危险因素的积累,从而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此外,还应关注儿童心理行为的异常,推广循证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7]。

5 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振兴与发展。从事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医护人员和教师都担负着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任,应熟悉国内儿科护理领域的热点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关心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将儿童的生长发育与疾病的影响相结合,将护理范围由医院拓展到社区和学校,创建医教结合模式,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检索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