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04-08陈建雯庄晨曦李丽娟孙雨诗段圆园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徒药学校企

张 郴,刘 韬,陈建雯,阳 敬,庄晨曦,宾 婕,李丽娟,孙雨诗,段圆园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1 前言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1]。同年9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强调开展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进一步加快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2015年,云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了《云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院药学专业也积极进行申报,并依托云南省教育厅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推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现代学徒制概述

2.1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共管、共育、共导的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3]。

现代学徒制作为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职业院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新的体验,深受学校和企业的欢迎。同时,现代学徒制在一定意义上也贴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用工制度,凸显了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高水平、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努力和决心。这一制度的“跨界”属性,对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和深度融合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及保障作用[4]。

2.2 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2.2.1 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校企共建,坚持学校、企业、学生共赢原则,招生招工一体化,使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身份”。按照“准学徒—学徒—准员工—员工(学生店员—店长助理—储备店长—店长)”四位一体角色转变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坚持以技能培养为主体,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切实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职业技能,较强岗位胜任力,毕业即能胜任店长职位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解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问题。

2.2.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有效性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和教材,组织教学并管理,实现校企“双主体”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有效性,解决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吻合度不高问题。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中不仅锻炼了操作技能,还提高了职业素养,明确了企业的用人要求,能较快适应岗位,就业前景明朗。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云教职[2017]27号);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四批高职教育科研课题(2018YGZ23);红河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课题(1352131)研究成果灵活多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学生成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多方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与岗位对接,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企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

2.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建立由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主要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评价,企业师傅主要完成学生在企业的技能训练和评价,解决了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问题。

2.2.4 开拓实训教学基地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企业奖学金,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技术等优势,共同分担人才培养成本,有效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校外实训基地除为学生提供参观和实习、就业的机会外,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中,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解决校企双方人才培养资源缺乏问题。

2.2.5 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运行效率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学生(学徒)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运行不畅问题。

3 依托现代学徒制创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3.1 改革招生模式,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单招和统招联合的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机会。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生的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生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企业组织员工参加学校弹性制班学习,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完成培训内容,经培训考核合格颁发非全日制学历毕业证书,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使企业员工稳定。

2.6.2 Lut-PC-SD的制备工艺及载体用量考察 采用PVP K30作为载体,溶剂挥发法制备Lut-PC-SD。取圆底烧瓶,称取一定量的Lut和PVP K30(1∶4、1∶5、1∶6),于45 ℃水浴条件下持续搅拌至溶液体系变澄清。减压旋蒸除去无水乙醇有机溶剂,固体物于45 ℃真空干燥箱中过夜干燥,即得Lut- PC-SD,并于干燥器中敞口保存。结果见图5。随着载体材料用量的增加,Lut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呈增加趋势。当用量为1∶6时,Lut不仅溶出速率最快,且在90 min内累积溶出率达到92.56%,120 min内即可溶出完毕,因此最终确定药物与PVP K30的用量比例为1∶6。

3.2 校企合作建立“五双”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共同探索建立“双主体、双协议、双导师、双基地、双保障”“五双”协同育人机制(见图1)。一是“双主体”人才共育,学校与企业作为双重主体,共同参与,成立校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积极明确各工作组的主要责任及工作任务。二是“双协议”责任共担,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招生招工宣传选拔,组建学徒制试点班。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责关系。三是“双导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方互聘,共同育人。校内专任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还必须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职业技能,教师不断提高动手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门店店长(企业师傅)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经营策略的具体指导,即师傅带徒弟。四是“双基地”合作共建,整合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实践基地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互建驻校、驻企工作组。五是“双保障”,学生毕业即就业,毕业与就业同步,保障了就业质量。

图1 校企融合“五双”协同育人机制

3.3 构建“123456”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五双”协同育人机制下,遵循“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双方深入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深度合作,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实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能训练、顶岗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23456”现代学徒制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1”个目标,学校、企业“2”个人才培养主体,实现学校、企业、学生“3”方共赢,围绕准学徒—学徒—准员工—员工(学生店员—店长助理—储备店长—店长)“4”位一体角色转变,重构“5”大课程模块(准学徒公共基础模块、准学徒专业技术技能模块、学徒岗位能力模块、学徒岗位拓展模块、师带徒在岗培训模块),实施6个学期3阶段(准学徒阶段、学徒阶段、准员工阶段)校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2 “123456”现代学徒制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4 创新教学组织模式

以培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职业技能、较强岗位胜任力,掌握必要的医药学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药店经营与管理基本流程,具备合理用药咨询与宣传教育等药学服务能力,毕业即能胜任店长职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药学人才为目标。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配套实施方案,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执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从构建现代学徒制五大模块课程体系入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从公共课到企业在岗培训,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

3.5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按照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岗位成长”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实际,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工学交替时间、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等。构建校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培养,保证学校的专业教学和企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企业不间断地提供人力资源,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将3学年6个学期分为3个阶段(准学徒阶段、学徒阶段、准员工阶段),采用“1.5+0.5+1”的模式,即第1—3学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公共课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第4学期在企业进行轮岗实训,工学交替;第5—6学期到企业进行在岗培养。企业冠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定期到企业参加工学交替岗位实践,在岗培养期间待遇参照正式员工,边学习边在岗实践。每学期集中授课,修满相应课程学时考核合格即可毕业,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零售药店从业人员上岗证,还可以自主选择考取中药调剂员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资格证、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上岗证等。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学时间安排见表1,校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见图3。

图3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表1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学时间安排

3.6 零售药店关键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

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委员会,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以培养零售药店店长为目的,突出药店实践技能培训,对零售药店营业人员、仓储保管员、店长或经理等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构建课程体系。

3.7 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我院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课程体系主要由准学徒公共基础模块、准学徒专业技术技能模块、学徒岗位能力模块、学徒岗位拓展模块、师带徒在岗培训(包括学徒岗位实践和员工转岗前培训)模块五大模块组成。第一学年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以校内专任教师讲授为主、医药连锁企业文化感受为辅;第二学年的专业岗位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在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采取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学习;自第三学年起,企业依据第二学年学生的轮岗实训考核结果正式确定在岗培训岗位,期间学生应享受企业在职员工的薪资福利,并遵守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按企业员工标准接受考核与评价。

3.8 改革评价模式,构建评价体系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构建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二级学院评价、认证机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以师傅评价为主体,体现现代学徒制特色。评价过程侧重岗位评价,辅以其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主要为岗位技能的掌握程度,多项企业岗位技能评价构成实践教学评价的最基础、最主要数据,考核学生现代师徒制学习效果,作为评定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逐步建立行业、学校、企业三方人才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引导、激励学生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5]。

4 实施效果

4.1 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建立了先招生后招工的招生招工一体化体系,实现了学生企业员工“双身份”。学生的准员工身份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定制的诉求以及应对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竞争的需要,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指导学生掌握岗位职业技能,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并获得一定工资收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显著增加,全方位提升了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2 实施了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实施“123456”现代学徒制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等多种教学组织模式,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融合度,增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出一批懂专业、会技能、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人才培养高地的声誉。

4.3 完善了校企互聘互用的专兼结合“双导师”队伍

由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双导师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6]。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成为专业建设骨干,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指导学生参加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良好成绩。企业师傅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考取了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为学校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培养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4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学校共享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专业骨干教师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了企业人才的选、育、用、留等问题,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学生提前确定工作岗位,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避免了就业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岗位竞争力,职业发展前景良好。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劳动从企业获得一定报酬,缓解了经济压力,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4.5 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现代学徒制,深入开展校企融合,创新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校企“双主体”培养、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授课,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育人机制,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近两年,药学院3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学生入职半年后薪酬平均3 500元/月,高于其他学生入职半年后的月均收入水平,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育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研究成果得到省内外多家同类院校的借鉴与推广。

5 推广应用价值

5.1 校内推广

项目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2020年学校作为第二批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顺利通过终期验收。药学院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多形态、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典型案例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在全校及省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由原来的3个推广到5个,受益学生由原来的115人达到目前的335人,毕业生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5.2 校外推广

项目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近年来有山东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德宏职业学院、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0余所省内外同类院校前来学习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经验,并将我院依托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应用到本单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改革成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我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毕业生受到16所实习医院、12家医药企业的一致好评,目前新增3家企业达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意向。

5.3 社会服务方面

(1)近3年来,校内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显著提升,为蒙自市、元阳县、石屏县、泸西县及红河县药品、药械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题培训,培训场次达21场,共培训5 358人次,提升了区域内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2)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依托课题“药学类专业群中高衔接、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与红河卫生护理学校合作实行中高职衔接“3+3”分段人才培养,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及学生技能。这既有效保证了高职药学专业群的生源量,又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3)通过与企业合作申报相关课题,提升企业科研水平。2020年以来,与合作企业共同申报省厅级课题4项,分别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对滇南地区高职药学专业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研究”“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高职药学专业群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应用研究———以《药物制剂技术》教材开发为例”“高职扩招下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剂学》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研究”“高职扩招下依托现代学徒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课题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企业师傅的科研水平。

6 结语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力推进了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又能让学生提前感受真实工作环境,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不断完善的同时,必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考虑企业的诉求,让企业全方位参与,得到自身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起步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学徒药学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今日菜色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