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中“中气”之管见*

2022-04-08续海卿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太阴少阳阳明

续海卿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源于《内经》,是中医气化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治病求本要遵循的重要理论原则。现就“标本中气”说中的“中气”之说略陈管见,请同道斧正。

1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之源流和意义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源于《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所谓本,指风、寒、暑、湿、燥、火天地之六气。所谓标,指三阴三阳,即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即天地之三阴三阳。所谓中,也指三阴三阳,即少阳之中为厥阴,阳明之中为太阴,太阳之中为少阴,厥阴之中为少阳,少阴之中为太阳,太阴之中为阳明,即人之三阴三阳。

《伤寒论》继承发展了《内经》的“标本中气”学说,创造性地将其贯穿于伤寒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辨证施治的全过程。金元时期,刘完素、张子和对“风”与“火”的关系做了阐述,为后世医家进一步探讨六气“标本中气”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明清时期,从明张景岳提出人身脏腑经络与天之六气之间密切相关,到清·张志聪,运用“标本中气”学说全面诠释《伤寒论》,再到陈修园对六经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系统整理,最后经过唐容川、郑钦安及周学海等中医大家的补充和完善,使六经“标本中气”学说渐臻完善。六气“标本中气”学说,不仅是《伤寒论》六经气化理论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根本所在。故《内经》曰:“治病求本,本于阴阳。”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实质是:阴阳之气的内外升降出入运动。阴阳本为真元一气,由于阴阳的消长及五行生克制化的作用规律而发生了六化,由一而三,由二而六。阴阳的消长分为: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明明,三阳太阳。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意义在于指导医生治病要辨标本、明标本、求标本,从而治病求本。《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标本之理,虽浅显,简易,但其运用难以掌握,医生若能够掌握阴阳逆从的规律,灵活运用标本缓急,才能做到,“正行无问”“万举万当”,从而治病求本,若不能掌握标本逆从的规律,“是谓妄行”。对于治病求本来说,明辨六气“标本”之“中气”是其关键所在。

2 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内涵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中的“中气”是指什么呢?关于“中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少阳“中见厥阴”,阳明“中见太阴”,太阳“中见少阴”,厥阴“中见少阳”,太阴“中见阳明”,少阴“中见太阳”。又谓:“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明·罗东逸[1]注:“今曰中见者,则于其本气标气之间合而有之,故曰中见。”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是相通应的。《伤寒集注》说:“天之六气为本而上,人身三阴三阳为标而上奉之,所谓天有此六气,人也有此六气。”天地有六气之变,人体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之脏腑外应天地之六气,天地之六气内应人之脏腑,天地人有机地联系为统一的整体,因此人体也有六气之变。六气“标本中气”学说,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把人体分为三阴三阳,取象天地,得出在天为本,在人为标,在标本之间为中见之气的基本概念,这个“中气”可以说是联系天地人之气的通道,把六气六经及经气表里相通合之气确定为“标本中气”,建立起脏腑经络应于“标本中气”的相应关系。天地之六气能影响人体的三阴三阳,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在四季和每年不同的气候中,又有着不同的差异,这就是“标本中气”从化的生理机制。六气“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在人体正常气化活动和疾病变化中都占有重要的意义。故《类经图翼·经络》说:“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者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强弱为灾。”故《伤寒浅注补正》曰:“内经所言,某经之上,某气主之,之上者,盖脏腑为本,经脉为末,是脏腑居经脉之上,故称上焉。由脏腑本气,循经下行,其中络者,中见之气也。中见之下,其经脉外走手足以成六经。又名有太少阳明三阴之不同,则系六气之末,故气之标也。”马莳[2]说:“中气者,三阴三阳名犹夫妇之配合相守。”六气中的每一气必有另一气与之相互对立统一,并作用其中,参与其气化,因此相对而言,称为“中见之气”[3]。“中气”是“标本”相互联系的枢纽,且与“标气”是互为表里关系。笔者认为六气“标本中气”中的“中气”有以下几个含义:

2.1“中气”是天地之气的通道(天地之中气)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通过原创的“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和“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见图1和图2)对阴阳六气进行了解读。

图1 三阴三阳开阖枢图[4]

由图1可知,所谓“中气”就是天地之气的通道,即三个通道。一是厥阴到少阳。厥阴之表为少阳,少阳之里为厥阴,厥阴以少阳为通道,少阳以厥阴为通道。二是太阴到阳明。太阴之(表)前为阳明,阳明之后(里)为太阴,太阴以阳明为通道,阳明以太阴为通道。三是少阴到太阳。少阴之上(表)为太阳,太阳之下(里)为少阴,少阴以太阳为通道,太阳以少阴为通道。故十二经表里相络属,太阳络属少阴,少阴络属太阴,太阴络属阳明,阳明络属太阴,厥阴络属少阳,少阳络属厥阴。而厥阴阳明之中为少阳与太阴,少阳与太阴则为十二经之总络属也。

图2 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4]

由图2可知,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开合枢是阴阳之气内外升降出入的工作机制,太阳为开,阳气开机启动,阳气开始释放升发,当释放升发到一定程度后,释放升发减少而终止,在阳明主合的作用下,阳气由外而达内,开始收敛而潜藏,太阳主开与阳明主合的作用要靠少阳枢机的作用来实现。在阳气由内而外,又由外而内升降出入的过程中,阴气也同时进行着相对的运动,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阴气盛,阴气收敛阳气则阳气开始收敛而潜藏,因此太阴为阴气之开,则与阳明相表里,太阴为开,太阴在收藏阳明之阳气的同时,阴气也收藏起来,即厥阴主合,要靠少阴枢机的作用来实现。在阴藏阳,阴阳收藏的同时,阳气又会开始升发,即少阳之气升发,阳气升发,则阳生阴长,阴气又会逐渐生长,故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因此,少阳不仅是阳之枢,而且也是阴阳之枢,李东垣说:“胆者,少阳为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机制的核心是天地之气的通道即“中气”之畅通。

少阳—厥阴之通道,能调节人体经脉的风火;太阴—阳明之通道,能调节人体官窍的燥湿;太阳—少阴之通道,能调节人体躯体的寒热。人体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通过三阴三阳与天地之气相通应,通过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功能机制,使人体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与自然界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协调。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的“中气”就是天地之气的通道,人处天地之间,这个“中气”与人之三阴三阳相通应。所以昌炳如[5]认为:“所谓中气,是指三阴三阳,互相维争,互相表里之气。”“六经之气,以风、火、热、湿、燥、寒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标本之中见者为中气。”

2.2“中气”是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的通道(天地人之中气) “中气”不仅天气与地气之间有三个通道,而且也是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之间的三个通道。吴雄志[6]说:“六经之间,何以有标本中气之联系,源于六经之气,一脉贯通。以太阳为例,太阳本寒标热,中见少阴热化,少阴热气,上贯太阳而为热之标气,蒸腾太阳寒水外出太阳达于体表以固表御邪。热化不足或寒郁肌表则恶寒,热化太过则发热。究其根本,既在太阳之下有此一脉以贯通少阴热气。此脉,不仅为表里两经络属上的相互关系,进而言之,是对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密切联系的高度概括,是前人没有明确指出的人体新的平衡通道,是对既往平衡通道的概括和升华。”将此通道名之曰:“机窍”,包括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三条通道,进而提出了六经气化的机窍学说。认为“机窍是人体气机神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是人体气化、阴阳升降、营卫运行及人身六气沟通天气的通道。”“机窍是人体沟通天气的为通道,是人之六经六气与天之六气标本相通的核心所在。”“机窍是人体气化的为通道”“机窍贯通表里两经,使之有标本中气的内在联系,而标本中气是气化的核心规律。同时机窍是人体执行升降出入、升价浮沉及生长化收藏三大气化规律的通道。”

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相通之气即“中气”,吴雄志称为“机窍”,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都有三阴三阳。实际上,三阴三阳,所谓六经之标,以标示脏腑,其阴为脏,阳为腑,脏为地,腑为天,为天地阴阳之象形,故而称为标;其本者,风寒暑湿燥火,是天地之六气与人身之六气相应之六气,实际上为地支六合之六气,为天地人合化之气,故而称为本;中见之气是脏腑阴阳表里匹配,即以脏为阴,以腑为阳,以脏腑阴阳夫妻匹配互为中见,形气合一取其气,故而称为“中气”。少阳太阴,乃标本同气从乎本,但少阳之中是厥阴风木,太阴之中是阳明燥金,少阳—厥阴是一个通道,太阴—阳明是一个通道。厥阴和阳明,一个是两阳合明,一个是两阴交尽,重在夫妻配,所以从乎中气。厥阴和阳明是中医所引入的两个独特概念,实际上也说明这两个概念对于中医体系的重要性。阳明燥金中的肺主治节,对于调整人体自身节律实现心息合一,并对于反映六气的变化具有关键作用,而厥阴风木中的肝主疏泄,对于反映大的节律变化实现人的周期性相变具有重要的作用,阳明燥金和厥阴风木(金木)对应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的两个眼(如图2)。少阴太阳标本异气,可从标,也可从本,即形气不合,或从形或从气,少阴—太阳是一个通道,不管是从标,或是从本,皆是从“少阴—太阳”这个通道之“中气”。十二经是沿身体纵向分部的大致呈平行走向,其位置应该对应于三阴三阳,即前为阳明,中为少阳,后为太阳,与三阳内外对称,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与三阴对称。即外为阳,内为阴,太阴对阳明,少阳对厥阴,太阳对少阴。经络的分部符合“标本中见之气”即“中气”的对应关系。太阳寒水之气是膀胱和小肠经,膀胱取本为寒水,小肠取标为太阳;阳明燥金之气是胃与大肠经,胃取标为阳明,大肠取本为燥金;少阳相火之气是胆和三焦经,胆取标为少阳,三焦取本为相火;太阴湿土之气是脾和肺经,脾取本为湿土,肺取标为太阴;少阴君火之气是肾和心经,肾取标为少阴,心取本为君火;厥阴风木之气是肝和心包经,肝取本为风木,心包取标为厥阴。昌炳如[5]说:“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

天地之六气即外六气的三阴三阳属性,风寒暑湿燥火气候特征和气化作用,类比概括人体手足六经及其脏腑气血津液功能,亦为六气,即内六气,天地之六气即外六气与人之六气即内六气相通应。因此说,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是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的通道(天地人之中气)。

《伤寒论浅注》[7]说:“凡汗之失宜,过之则伤正而虚其阳,不及则热炽而伤其阴。虚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证多,以太阳少阴为表里也,伤其阴,则从阳明阳化之证多,以太阴阳明递相传也。所谓寒化,热化,由误治则变此者也。”外六气及失治误治属外因,内六气盛衰即体质的偏性属内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因此内生六气的盛衰与体质的偏性处于关键的主要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疾病的病变过程中,病证的阴阳性质的变化遵循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把握住“标本中气”之“中气”的变化,就可以把握住疾病传变的规律,从而到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2.3“中气”是人体之气的通道“中气” 对于人体来说,就是人体之气的通道。“中气”即人气,人气即脾胃之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中气”就是脾胃之气,就是人体之气及其通道。《脾胃论》[8]说:“经云:病有逆从,治有反正,除四反治法,不须论之。其下云:惟有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其注者,以阳明在上,中见太阴,厥阴在上,中见少阳为说,予独不然也,此中,非中外之中也,亦非上中下之中也,乃不定之辞,盖欲人临病消息,酌中而用药耳。以手足阳明、厥阴者,中气也,在卯酉之分,天地之门户也。春分、秋分,以分阴阳也,中有水火之异者也。况乎厥阴为十二经之领袖,主生化之源;足阳明为十二经之海,主经营之气,诸经皆禀之。言阳明、厥阴与何经相并而为病,酌中以用药,如权之在衡,在两,则有在两之中;在斤,则有在斤之中也。所以言此者,发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欲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毫厘之失去,则灾害立生。”由此可知,人体之“中气”就是厥阴和阳明的中见之气,厥阴之中气是少阳,阳明之中气是太阴,可以说太阴和少阳之气是人体之“中气”,即酌中而分阴阳也。人体之“中气”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生化的根本,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高士宗[9]说:“两阳合明,阳之极矣,无取乎燥,从中见太阴之气,以为生化,两阴交尽,阴气极矣,无取乎风,从中见少阳之气,以为生化也。”

3 明辨“标本”之“中气”是治病求本之道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意义在于指导医生治病要辨标本、明标本、求标本、治标本,从而治病求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这说明了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有从本者,有从标者,有从中气者,有从标本者。简称:从本,从标,从中气,从本从标。《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这说明疾病病机的演变有三种情况:第一,标本同气,从本化;第二,标本异气,从本从标化;第三,阳明厥阴,则从乎中气化。六经病虽有从本,从标,从中气之不同,但是可以说,明辨“标本”之“中气”是治病求本之道。

在运气学说中,“标”是从“本”所出的“标”,“本”是由“标”所出的“本”。风、热、湿、燥、寒、火,天地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六经为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即人与天地沟通之气。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天地之六气虽为本,但不病人,也为“标”,人体之三阴三阳虽为标,但不失调,也为“本”,“中气”乃是标本之本也。风、寒、暑、湿、燥、火为天地之六气,三阴三阳为六气所化,而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所以《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说:“风寒暑湿热火,在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合于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气,是以天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类经图翼·经络》说:“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为中气。”

总之,上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下之三阴三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标,而见于标本之间者,因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故彼此互为中见之气。人生于气交之中,六气的“标本中气”,其于人之应之亦然。人体经络脏腑与天地之六气标本中气的相应关系是:脏腑经络的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脉为标居表,表里相络属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是指表里互相维络,如肾与膀胱之脉互相维络,脾与胃之脉互相维络,心与小肠之脉互相维络,心包络与三焦之脉互相维络,肝与胆之脉互相维络,肺与大肠在脉互相维络。故《类经图翼·经络》曰:“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络于膀胱也。余仿此。”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申治病不明标本之律”说:“凡病有标本,更有似标之本,似本之标。若不明辨阴阳逆从,指标为本,指本为标,指似标者为标,似本者为本,逆乱经常,倒施针药,医之罪也。治病必求于本。”因此,治病必明标本,治病必求标本,本者,阴阳也,六气“标本”之“中气”也。

猜你喜欢

太阴少阳阳明
太阴中风证候要素与临床特征的数据挖掘研究
黄帝内经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
约会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